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我耍了些小心機,老公從手機癌變成孩子奴

每天都有無數媽媽在後臺求解——“如何才能讓老公放下手機, 立地帶娃?”

嗯, 這是個好問題, 我也在尋找答案。

我想說, 誰家沒有一個手機奴先生?

我常常戲謔式的對狂刷手機的劉先生自嘲:“我還不如做一支手機呢!”, 嗯, 沒錯, 我家那位, 儘管也算個不賴的丈夫和爸爸。 但某些時候, 也是一個手機不離手的嗯嗯啊啊先生:

“老公, 快過來幫我抱下叮噹啦。 ”

“嗯。 ”

“怎麼還沒來”

“嗯嗯。 ”

“你在幹嘛?!”

“啊, 哦, 怎麼?”

毫無疑問, 每次當他心不在焉, 回答嗯嗯啊啊的時候, 他一定是又沉浸在與手機的親密接觸中去了。

一想到老娘忙的雞飛狗跳,

你還能悠然自得刷著手機, 我的無名之火就噌噌地冒出來, 埋怨和命令像機關槍一樣突突突瞄準他。

雖然, 劉先生會在我炸毛之後, 立即回應, 但看得出來, 一副迫于無奈大過樂在其中的樣子。

我把一切責任都歸在他心中的第三者——手機身上。

在無數次抓狂撓腮之後, 我連上廁所都想著法子來對付這老公手中的第三者。

總算, 相對于以前, 劉先生在我的“改造”之下, 現在也算個大體稱職的奶爸。

會幫著給叮噹換洗屁屁換紙尿褲, 會在晚上我喂完奶後幫我哄睡叮噹, 會陪他做遊戲讀繪本, 也會晚上散步時帶孩子去。

特別是在叮噹一歲之後, 會走路了會喊人了會撒嬌賣萌了, 他才算漸漸進入角色, 發自內心喜悅地參與到兒子的成長中來,

算是剛過及格線的孩子奴爸爸了。

所以偶爾他癡迷於手機時, 我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 平心而論, 我也會有要躲進洗手間清淨幾分鐘的瞬間。

我想, 大部分想讓老公放下手機的媽媽們關心的核心是:如何才能讓老公, 積極並快樂的參與到家庭生活和育兒中來?

作為一個半成功改造孩子爸的孩子媽(革命尚未完全成功, 同志我仍需努力), 我可以分享幾點自己的小心機:

1、停止抱怨, 真誠地溝通和換位思考, 才是互通心靈的唯一管道

每次看到劉先生很不情願地被我使喚帶娃時, 我就特別納悶, 為什麼我覺得陪孩子這麼快樂的事, 他卻如坐針氈。

我想跟他好好溝通下, 為何你帶娃時沒有那種自然投入的人父快樂?但是他每次一副“我哪有, 你想多了”的樣子來敷衍我我。

後來有次深夜我看他心情挺好, 提到這事, 黯然傷神:“我知道這事你不太想談, 可是你的行為和態度, 讓我心裡很難過, 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感覺無能為力。 ”

見我挺委屈,

劉先生竟然很認真地回答了我:“每次我想給兒子做點什麼, 老婆對我埋怨居多。 可能你自己並未察覺, 自從有了叮噹, 你不再像是我的妻子, 而更像是我的領導, 對我有很多要求和命令, 但同時又不滿意我的付出。 沒有哪個爸爸真的不愛自己的孩子, 是媽媽認為我們不愛孩子而已。 ”

我愕然, 開始反思。 確實, 每次他想參與進來, 我常因為‘笨手笨腳’‘不懂育兒’而否定他的付出, 埋怨指責層出不窮。

而且我每次請求劉先生幫我照看孩子時, 總給自己樹立‘怨婦’角色, 帶有情緒化和埋怨心的命令指責他, 該做什麼, 不該做什麼,

這樣的後果, 就是完全打壓了他參與育兒的積極性, 甚至到後來是完全抵觸。

那次和他真誠地溝通過後,

我們彼此都意識到問題所在。

我希望他能夠更主動、更積極的承擔爸爸的角色, 他希望我更溫和、更寬容的回歸妻子的本色。

婚姻出了問題, 一定不會是單方面存在的。 真誠地溝通、換位思考才是互通心靈的唯一管道。

2、媽媽請放下‘育兒’權威, 給爸爸多鼓掌多鼓勵

緊接上一點,就像劉先生抱怨的那樣,生完孩子後,我仰仗自己多看了幾本育兒書,漸漸獨霸了育兒的絕對權。

回想下,多少次,他嘻嘻哈哈給兒子換尿不濕,我最後都會嫌他笨手笨腳,讓他一邊涼快去,自己親自上陣......

那次溝通之後,我開始轉變說話態度。在他主動或被動參與到育兒中時,無論做的好不好,我都會略帶誇張地表揚他:“老公,我覺得你帶娃專心的樣子特別帥”“多虧了有你在,不然剛剛孩子那樣我都不知道咋辦了”

別覺著噁心,男人都需要成就感,需要崇拜。

除此,來自孩子的鼓勵,也會讓爸爸感受孩子對自己的需要和肯定。

比如叮噹最近學會走路和說話後,拿東西夠不著,問他誰來拿,他奶聲奶氣地回答:爸爸,還用眼神示意爸爸。

媽呀,劉先生立馬就蘇了啊,用他的話說,覺得自己的家庭形象瞬間高大起來了。

所以,對於那些小誤差小bug,就自動略過吧。

爸爸偶爾的過失,根本無須大驚小怪到以至於要吊銷父親的執照啊。

3、懂得示弱,才會讓自己身心舒暢。

我知道很多媽媽都是女漢子,就如以前的我,總喜歡在老公面前表現強悍的一面:“你累了,休息下,孩子我搞的定”“沒關係,孩子有我就行”……

其實是無形中拒絕了老公的參與,顯示出“照顧孩子是我一個人的責任”,然後累成狗時又玻璃心氾濫,怪老公沒搭把手,活該!

後來,經好友一點撥,終於get到一點——男人都是憐香惜玉的。

別把自己偽裝成女漢子,放下習慣命令的口吻,偶爾對老公示示弱撒撒嬌,他們還是很受用的。

這招後來我常用,比如和孩子玩遊戲,我說:“這個媽媽不會哦,爸爸肯定很厲害,我們一起去找爸爸玩。”把問題拋給老公,又給他們父子製造了相處的機會。

又比如,我裝作很累的樣子(是真的累)對劉先生說:“老公,累的一點力氣都沒有了,好怕自己會猝死啊”,劉先生看我可憐兮兮,幫忙按摩之後,又主動攬過帶娃的活,讓我去好好睡覺。

於是我妥妥地接納這美意,等我睡醒,下樓去找他們,看到他帶著叮噹在社區的遊樂場玩滑滑梯,父子兩開心的早已忘記我的存在,那一刻,我的心,特別柔軟。

4、巧妙創造機會,讓孩子和爸爸單獨相處時玩的嗨

我發現,爸爸只有在親自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才會啟動“父愛”。

只有事必躬親地參與孩子的吃喝拉撒喜怒哀樂,才會對媽媽的疲憊產生共情。

為了更顯儀式感,我和劉先生制定了“每日父愛時光”,比如中午下班回來11:30——12:00,他要陪孩子去樓下玩耍,傍晚吃飯前,陪孩子玩半個小時,晚上睡覺前陪讀繪本+哄睡……前提是先“沒收”他的手機。

作為媽媽,我也會在夜晚全家散步時告訴爸爸:孩子的進步,發生了什麼得意的事……這樣爸爸見到孩子便可很快找到共同話題,不至於一無所知。

孩子也會感知到,雖然爸爸不在身邊,但是我做了什麼他都是知道的關心的。

還有,以前我雖有意識要製造父子的單獨相處機會,但有好幾次被我抓到他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我說他,他還委屈了:“陪孩子不知道玩啥,好無聊才忍不住看手機的。”

事後,我馬上花心思,準備了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書籍、玩具,特地等爸爸有空時來陪他看。

另外,還去百度搜索了些爸爸才能和孩子玩的遊戲,例如“騎大馬”“坐飛機”等等,結果他們是玩的不亦悅乎。

巧妙製造爸爸和孩子的單獨相處機會,並不是說直接把孩子丟給爸爸,要知道爸爸在帶娃方面,都是頭腦簡單生物啊。

媽媽很有必要,做足準備,創造契機,推他一把。

當老公體驗到親子的樂趣,自然會更有動力做好爸爸。

當然,重點是…….我們趁機給自己放個假。

5、最重要的,做回那個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大多數的媽媽,在剛剛有孩子的前兩年,都自動弱化了自己作為妻子的角色,丹媽也不例外。

所以才會有劉先生的抱怨,我更像是家裡的領導,毫無妻子的溫情和寬容。

慢慢的我才意識到,無論有沒有孩子,夫妻之間都要彼此溫情和愛意的一面。

三八節那天,劉先生說好帶我們娘兩出去吃大餐,但因為有事臨時放我們鴿子,我帶著叮噹坐在餐廳也是滿心怨言。

最後面對滿臉歉意來接我們的劉先生,在剛想發火時,腦海中馬上閃現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八個字。

想著他一路趕過來,肯定夠自責了,我何必還要去傷口撒鹽。

於是抱著叮噹說:“你看爸爸真的很辛苦,他在給我們叮噹賺奶粉錢,我們原諒爸爸好不好?我們還要更愛爸爸好不好?”劉先生竟然很感動,那晚主動要求幫我哄睡寶寶,第二天還給我們補上了大餐。

如果一個妻子能學會這樣善解人意地用愛來掩蓋丈夫的錯誤,那會給丈夫在情緒和心理上多大的安全感啊。

丈夫因此而心存感激,夫妻之間的共鳴多了,感情自然好了,溝通順暢了,再請回到第一條。

緊接上一點,就像劉先生抱怨的那樣,生完孩子後,我仰仗自己多看了幾本育兒書,漸漸獨霸了育兒的絕對權。

回想下,多少次,他嘻嘻哈哈給兒子換尿不濕,我最後都會嫌他笨手笨腳,讓他一邊涼快去,自己親自上陣......

那次溝通之後,我開始轉變說話態度。在他主動或被動參與到育兒中時,無論做的好不好,我都會略帶誇張地表揚他:“老公,我覺得你帶娃專心的樣子特別帥”“多虧了有你在,不然剛剛孩子那樣我都不知道咋辦了”

別覺著噁心,男人都需要成就感,需要崇拜。

除此,來自孩子的鼓勵,也會讓爸爸感受孩子對自己的需要和肯定。

比如叮噹最近學會走路和說話後,拿東西夠不著,問他誰來拿,他奶聲奶氣地回答:爸爸,還用眼神示意爸爸。

媽呀,劉先生立馬就蘇了啊,用他的話說,覺得自己的家庭形象瞬間高大起來了。

所以,對於那些小誤差小bug,就自動略過吧。

爸爸偶爾的過失,根本無須大驚小怪到以至於要吊銷父親的執照啊。

3、懂得示弱,才會讓自己身心舒暢。

我知道很多媽媽都是女漢子,就如以前的我,總喜歡在老公面前表現強悍的一面:“你累了,休息下,孩子我搞的定”“沒關係,孩子有我就行”……

其實是無形中拒絕了老公的參與,顯示出“照顧孩子是我一個人的責任”,然後累成狗時又玻璃心氾濫,怪老公沒搭把手,活該!

後來,經好友一點撥,終於get到一點——男人都是憐香惜玉的。

別把自己偽裝成女漢子,放下習慣命令的口吻,偶爾對老公示示弱撒撒嬌,他們還是很受用的。

這招後來我常用,比如和孩子玩遊戲,我說:“這個媽媽不會哦,爸爸肯定很厲害,我們一起去找爸爸玩。”把問題拋給老公,又給他們父子製造了相處的機會。

又比如,我裝作很累的樣子(是真的累)對劉先生說:“老公,累的一點力氣都沒有了,好怕自己會猝死啊”,劉先生看我可憐兮兮,幫忙按摩之後,又主動攬過帶娃的活,讓我去好好睡覺。

於是我妥妥地接納這美意,等我睡醒,下樓去找他們,看到他帶著叮噹在社區的遊樂場玩滑滑梯,父子兩開心的早已忘記我的存在,那一刻,我的心,特別柔軟。

4、巧妙創造機會,讓孩子和爸爸單獨相處時玩的嗨

我發現,爸爸只有在親自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才會啟動“父愛”。

只有事必躬親地參與孩子的吃喝拉撒喜怒哀樂,才會對媽媽的疲憊產生共情。

為了更顯儀式感,我和劉先生制定了“每日父愛時光”,比如中午下班回來11:30——12:00,他要陪孩子去樓下玩耍,傍晚吃飯前,陪孩子玩半個小時,晚上睡覺前陪讀繪本+哄睡……前提是先“沒收”他的手機。

作為媽媽,我也會在夜晚全家散步時告訴爸爸:孩子的進步,發生了什麼得意的事……這樣爸爸見到孩子便可很快找到共同話題,不至於一無所知。

孩子也會感知到,雖然爸爸不在身邊,但是我做了什麼他都是知道的關心的。

還有,以前我雖有意識要製造父子的單獨相處機會,但有好幾次被我抓到他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我說他,他還委屈了:“陪孩子不知道玩啥,好無聊才忍不住看手機的。”

事後,我馬上花心思,準備了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書籍、玩具,特地等爸爸有空時來陪他看。

另外,還去百度搜索了些爸爸才能和孩子玩的遊戲,例如“騎大馬”“坐飛機”等等,結果他們是玩的不亦悅乎。

巧妙製造爸爸和孩子的單獨相處機會,並不是說直接把孩子丟給爸爸,要知道爸爸在帶娃方面,都是頭腦簡單生物啊。

媽媽很有必要,做足準備,創造契機,推他一把。

當老公體驗到親子的樂趣,自然會更有動力做好爸爸。

當然,重點是…….我們趁機給自己放個假。

5、最重要的,做回那個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大多數的媽媽,在剛剛有孩子的前兩年,都自動弱化了自己作為妻子的角色,丹媽也不例外。

所以才會有劉先生的抱怨,我更像是家裡的領導,毫無妻子的溫情和寬容。

慢慢的我才意識到,無論有沒有孩子,夫妻之間都要彼此溫情和愛意的一面。

三八節那天,劉先生說好帶我們娘兩出去吃大餐,但因為有事臨時放我們鴿子,我帶著叮噹坐在餐廳也是滿心怨言。

最後面對滿臉歉意來接我們的劉先生,在剛想發火時,腦海中馬上閃現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八個字。

想著他一路趕過來,肯定夠自責了,我何必還要去傷口撒鹽。

於是抱著叮噹說:“你看爸爸真的很辛苦,他在給我們叮噹賺奶粉錢,我們原諒爸爸好不好?我們還要更愛爸爸好不好?”劉先生竟然很感動,那晚主動要求幫我哄睡寶寶,第二天還給我們補上了大餐。

如果一個妻子能學會這樣善解人意地用愛來掩蓋丈夫的錯誤,那會給丈夫在情緒和心理上多大的安全感啊。

丈夫因此而心存感激,夫妻之間的共鳴多了,感情自然好了,溝通順暢了,再請回到第一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