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翻譯史上第一人,歷經千難萬險學成歸來,毛主席高度評價他

很多人以為翻譯官是現代才有的職業, 古代沒有。 其實不是這樣的, 在古代語言不統一的時代, 翻譯官的職位當然是必要的。 在我國古代就有了翻譯官, 尤其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幾個盛世王朝, 為了跟周邊國家的聯繫、交流, 就應運而生了很多翻譯官。

但中國翻譯史上的第一人你應該想不到是一個和尚, 他就是大唐年間的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先後在長安慈恩寺和銅川玉華宮等地譯經十九年, 共譯出經論75部, 總計1335卷。 其數量之巨、譯文之精美、內容之完備信達, 實超前代譯師, 後更無與倫比。

法師白晝譯經,

晚上繼續, 三更暫眠, 五更複起。 除譯經外, 每天晚飯後還要抽出時間, 為弟子講演新譯經論, 解答提出的種種問題, 並與寺中大德研討各種理論, 評述諸家異同, 融會貫通。 其譯業彪炳、不辭勞瘁, 講學論道、誨人不倦的精神, 也是空前卓絕的。

玄奘是研究中國傳統佛教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 又是繼承印度正統佛教學說的集大成者。 他不顧艱難困苦, 萬里迢迢去天竺尋求佛法, 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 進行翻譯和講說, 同時撰寫《大唐西域記》, 不僅深遠地影響了東亞文化的發展, 同時也為東亞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打下了基礎。

玄奘

在長安和洛陽兩地, 玄奘在助手們的幫助下, 共譯出佛教經論74部, 1335卷, 每卷萬字左右, 合計1335萬字, 占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 相當於中國歷史上另外三大翻譯家譯經總數的一倍多, 而且在品質上大大超越前人, 成為翻譯史上的傑出典範。

西行圖

1945年在黨的七大會議上, 毛澤東說:“中國歷史上也有翻譯。 比如唐僧取經, 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回來。 唐僧就是一個大翻譯家, 取經回來後設翻譯館, 就翻譯佛經。 唐僧不是第一個留學生也是第二個留學生。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