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梧州:初記小廚、舌尖上的江鮮粵味

梧州, 具有2200年建城史的城市。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 作為廣西東大門, 東鄰廣東省肇慶、雲浮市。 想必很多人跟我早先一樣,

想當然的以為廣州一直是有史以來兩廣理所當然的中心。 其實, 在廣州之前, 梧州, 曾經作為兩廣總督府、總兵府, 總政府所在地的三總府, 在兩廣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西江, 中國大陸第四大河流, 從雲貴高原蜿蜒而來, 穿梧州, 直抵佛山後匯入珠江。 航運曾在漫長的時間段裡承擔廣州與梧州之間最便捷的運輸手段。 這一河流水系, 滋養著兩岸廣袤富饒的土地, 提供豐富的資源物產, 輔助成就了極富風韻的地方風味菜。

12年第一次遊歷梧州, 結交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廚師梁祝初, 幾年來交流甚多, 已成莫逆。 梁師傅年紀不小, 再幹幾年準備退休頤養天年。 趁暑假, 帶孩子出去走走, 看看外面的世界, 選擇的是跟我淵源甚深得廣西。 當然, 必須去拜會我的老朋友。

老友相逢, 梁師傅準備了許多好菜招待我們爺倆。 這鍋廣西“佛跳牆”是梁師傅自創的, 借閩菜佛跳牆用料豐富, 口味誘人的意思。 主料有整雞, 手制魚丸, 鮮蝦, 豬骨, 姬松茸等。 雖投料豐富湯色卻頗清澈, 嘗嘗看口味 清爽, 鮮而不膩。 尤其是其中的魚丸, 口感和福建潮汕魚丸, 江浙湖北魚圓都不一樣, 嚼感有脆勁, 口味清新, 很有特色。

蒸腩肉:什麼樣的肉最好吃?最好是有肥有瘦, 如果能夠連皮帶筋就最妙。 這種層次分明的五花肉白話稱之為腩肉。 簡簡單單的蒸, 用蔥花配色提香而已, 吃的是廣西家養土豬肉的單純肉香。

脆皮腸:梁師傅也許知道我好這口, 準備了這盤縱切的大腸。 皮脆嚼頭好, 再搭配油炸花生米, 有這麼一盤下酒好菜。 老友相見歡, 酒杯再滿上。

油麥菜:油麥菜質地特別,雖然脆嫩,但必須下重油吃起來才不至於澀口,不過自帶的清香很受喜愛。看這一碟青菜,便知當年老店牆上那句“即使一碟青菜,力求精益求精”的自律精神依然沒有變色。

第二天一早,初哥帶我逛梧州菜市場,主要目的是去南中水產市場買江鮮。

這種有點像海洋裡梭子魚的魚學名舌吻蝦虎,不過梧州本地人也叫它“筍殼魚”。這位魚老闆只有這小半框,全買了。

挑個頭小一點的高溫油炸,外殼酥脆,一口下次嘎吱脆,魚鰭已經酥脆,直接嚼吧嚼吧可吞下;裡面除了一條脊骨刺,沒有什麼小刺;雪白的魚肉鮮嫩,帶有一絲自然鮮甜,真好吃啊。

個頭稍微大一點的煮豆腐湯,剛才油炸的還在回味,再喝這湯居然比油炸的更好吃,尤其是湯,太好喝了。

這種魚各地有各種叫法,桂柳話好像叫黃鱔鯝,不過學名應該叫做黃顙魚。查資料得知它為鯰形目,魚危科、黃顙魚屬。梁師傅是順德人,師從大東酒家也是傳統粵菜酒樓,菜肴烹飪偏清淡。對於這些活蹦亂跳的新鮮江魚,他的出品是蒸,充分體現對食材的認可。

這種尖嘴,形狀像側扁小鱔魚的魚市場上只見三條,都買了也還湊不齊一盤。我以前沒見過。高人指點我它們叫大刺鰍,刺鰍屬子陵吻鰕虎魚:黑豆豉蒸,肉質比上面的黃鱔鯝緊實些。

梧州的市場上有這樣的脆皮烤腩肉賣

買回來搭配利浦芋頭蒸扣肉:芋頭香味傳遞給肉片,又吸收了肉汁,彼此補益。

西江的淡水魚沒有土腥味,整條帶魚鱗用熱油反復淋熟。魚鱗酥、魚皮脆、魚肉嫩,很費時麻煩又很考驗廚師傳統功力的菜式。

這道菜有點像魯菜的鍋塌做法,用蛋液把剝殼河蝦仁彙聚成餅。蝦仁形狀完整,滋味鮮嫩彈牙。

梧州名菜紙包雞:雞斬件,配以醬油、薑汁、茴香、陳皮、酒等調味料及蔥粒醃制,以玉扣紙逐件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鍋浸炸而成。獨特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了雞肉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能保持雞肉的鮮嫩甘滑、吃起來醇厚不膩,觀感色澤金黃、聞起來氣味芳香。梁師傅的出品比我在梧州另一家知名酒樓的好,也正是因為這道菜讓我對梁師傅的傳統烹調手藝佩服不已。

油麥菜:油麥菜質地特別,雖然脆嫩,但必須下重油吃起來才不至於澀口,不過自帶的清香很受喜愛。看這一碟青菜,便知當年老店牆上那句“即使一碟青菜,力求精益求精”的自律精神依然沒有變色。

第二天一早,初哥帶我逛梧州菜市場,主要目的是去南中水產市場買江鮮。

這種有點像海洋裡梭子魚的魚學名舌吻蝦虎,不過梧州本地人也叫它“筍殼魚”。這位魚老闆只有這小半框,全買了。

挑個頭小一點的高溫油炸,外殼酥脆,一口下次嘎吱脆,魚鰭已經酥脆,直接嚼吧嚼吧可吞下;裡面除了一條脊骨刺,沒有什麼小刺;雪白的魚肉鮮嫩,帶有一絲自然鮮甜,真好吃啊。

個頭稍微大一點的煮豆腐湯,剛才油炸的還在回味,再喝這湯居然比油炸的更好吃,尤其是湯,太好喝了。

這種魚各地有各種叫法,桂柳話好像叫黃鱔鯝,不過學名應該叫做黃顙魚。查資料得知它為鯰形目,魚危科、黃顙魚屬。梁師傅是順德人,師從大東酒家也是傳統粵菜酒樓,菜肴烹飪偏清淡。對於這些活蹦亂跳的新鮮江魚,他的出品是蒸,充分體現對食材的認可。

這種尖嘴,形狀像側扁小鱔魚的魚市場上只見三條,都買了也還湊不齊一盤。我以前沒見過。高人指點我它們叫大刺鰍,刺鰍屬子陵吻鰕虎魚:黑豆豉蒸,肉質比上面的黃鱔鯝緊實些。

梧州的市場上有這樣的脆皮烤腩肉賣

買回來搭配利浦芋頭蒸扣肉:芋頭香味傳遞給肉片,又吸收了肉汁,彼此補益。

西江的淡水魚沒有土腥味,整條帶魚鱗用熱油反復淋熟。魚鱗酥、魚皮脆、魚肉嫩,很費時麻煩又很考驗廚師傳統功力的菜式。

這道菜有點像魯菜的鍋塌做法,用蛋液把剝殼河蝦仁彙聚成餅。蝦仁形狀完整,滋味鮮嫩彈牙。

梧州名菜紙包雞:雞斬件,配以醬油、薑汁、茴香、陳皮、酒等調味料及蔥粒醃制,以玉扣紙逐件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鍋浸炸而成。獨特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了雞肉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能保持雞肉的鮮嫩甘滑、吃起來醇厚不膩,觀感色澤金黃、聞起來氣味芳香。梁師傅的出品比我在梧州另一家知名酒樓的好,也正是因為這道菜讓我對梁師傅的傳統烹調手藝佩服不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