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因為一個士兵誤解了將軍的命令,結果竟反敗為勝,滅掉了一個國家

桓溫塑像

五胡十六國時期, 東晉王朝偏安一隅, 皇權日益衰微。 而大臣桓溫手握重兵, 野心勃勃, 打算通過收復失地來建立功勳,

以增加自己的威望。

環顧東晉四周, 北邊的後趙等國實力頗強, 唯有位於蜀地的成漢政權出現了明顯頹勢, 其皇帝李勢更是荒淫無道, 因此桓溫將討伐的目標選定為成漢。

深受桓溫信任的謀士袁喬對此極力贊同, 建議桓溫親自率領一萬精兵輕軍速進, 直攻成都。 桓溫聽從了袁喬的建議, 在沒有經過朝廷同意的情況下, 於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擅自率兵西進。 朝廷得到消息後, 憂慮不已, 大臣們都認為桓溫兵力過少, 又深入險要偏遠的蜀地, 此次出征必敗無疑。

且說成漢方面, 皇帝李勢不理政事, 整個國家如同一盤散沙, 難以組織有效的抵抗。 所以桓溫一路之上勢如破竹, 連戰連勝, 進軍非常順利, 在永和三年(347年)三月時就進逼至成都城下。

桓溫兵臨城下, 李勢終於慌了, 立刻下令集結了國內的大部分兵力, 準備與桓溫進行決戰。

這一戰, 成漢軍隊在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 人數遠遠多於晉軍, 而且關乎存亡, 勢必會拼盡全力。 桓溫這個人具有賭徒性格, 倒是一點兒也不害怕,

馬上擺開陣勢, 在成都城下與成漢軍隊展開了大決戰。

大戰開始之後, 晉軍雖殊死拼殺, 但是畢竟眾寡懸殊, 成漢軍隊很快就佔據了上風, 桓溫手下的多名將領戰死。 面對成漢軍隊的反攻, 晉軍一再後退, 亂箭甚至已經射到了桓溫的馬前。

眼看敗局已定,

“眾懼欲退”, 將士們都請求桓溫撤退, 如果再拼下去恐怕就要全軍覆沒了。 桓溫也知道無力挽回, 無計可施之下, 不得不下令鳴金退兵。

可是沒想到, “鼓吏誤鳴進鼓”, 負責傳令的士兵一時疏忽, 誤解了桓溫的意思, 以為桓溫是要擊鼓進軍, 於是敲響了進軍的鼓聲。

晉軍將士聽到鼓聲, 以為是前方打了勝仗, 都為之一振, 袁喬乘勢督促將士奮戰, 全軍發起了大總攻。 而成漢軍隊見晉軍忽然瘋了一樣反撲過來, 無不膽戰心驚, 頓時軍心大亂, 兵敗如山倒。

晉軍趁勝攻入成都, 李勢倉皇而逃。 不久後, 無路可逃的李勢向桓溫獻上降表, 建國40多年的成漢政權隨之滅亡。

桓溫正是因為“鼓吏誤鳴進鼓”,而得以反敗為勝,陰差陽錯地滅掉了一個國家。班師回朝以後,桓溫的聲名大振,逐漸掌握了東晉的朝政大權。後來桓溫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權傾天下,並有意要自立為帝,卻在打算篡位前病重而死,終究未能登上帝位。

建國40多年的成漢政權隨之滅亡。

桓溫正是因為“鼓吏誤鳴進鼓”,而得以反敗為勝,陰差陽錯地滅掉了一個國家。班師回朝以後,桓溫的聲名大振,逐漸掌握了東晉的朝政大權。後來桓溫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權傾天下,並有意要自立為帝,卻在打算篡位前病重而死,終究未能登上帝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