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魏五良將和蜀漢五虎將相比,孰強孰弱?

眾所周知, 三國時期, 曹魏有“五子良將”即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張郃, 而蜀漢則有“五虎上將”即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那麼, 歷史上的五良將和五虎將, 到底孰強孰弱?

比較雙方誰強誰弱, 不妨以具體的戰績記錄作為對比。

但在這裡有一個麻煩, 蜀漢不設置史官(諸葛亮定下的規矩), 因此蜀漢眾將的戰績記錄非常少, 與其同時代的名聲完全不匹配。 舉個例子說, 蜀漢五虎之首的關羽, 大致從185年左右就開始跟隨劉備, 可是直到200年, 這10多年他的戰績完全沒有任何記載。 然而到200年關羽已經是舉世聞名的猛將, 曹操俘虜他後, 給他的官職和地位居然比給魏五子之首的張遼還要高。

顯然, 單純以現有戰績列舉, 得出200年關羽很差的結論是不符合事實的。 因此這裡不是單純比較羅列戰績的多少, 而是比較其巔峰戰績及其影響力, 並結合當時記載的地位、聲望。

魏五子和蜀五虎的比較, 這裡採用從強到弱一一排列法。 蜀漢五虎的順序為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曹魏五子的順序為張遼、徐晃、于禁、張郃、樂進。 不同人可能對內部順序都有不同看法, 這個不做太多糾結。

首先比較一號位, 張遼對關羽單純比史書中列舉的戰績,

張遼當然比關羽多很多, 但大部分都是滅的小雜魚。 表現突出的大致有二, 一個是白狼山斬殺烏桓酋長蹋頓, 另一個是逍遙津七千破十萬, 而對應的, 關羽最牛的戰績也是兩個, 一個是白馬坡萬軍中斬殺顏良, 另一個是水淹七軍擒於禁。

兩個戰績一一比較, 烏桓只是袁紹的跟班, 彼時曹操已經平定河北, 正是追亡逐北;而顏良是袁紹手下頭號上將, 當時官渡前夕, 正是袁軍氣焰囂張, 曹軍岌岌可危之際。 張遼是“大破之, 斬單于蹋頓”, 而關羽則是“羽望見良麾蓋, 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 斬其首還, 紹諸將莫能當者, 遂解白馬圍。 ”關羽斬顏良無論從對手的強度還是表現的神勇, 都略勝張遼半籌。

再比較逍遙津之戰和水淹七軍之戰。

張遼大破孫權, 把孫權嚇得肝膽俱裂。 且張遼畢竟是防禦方, 佔據主場之利。 而關羽則是親率數萬之眾北伐, 取得殲敵數萬的戰績, 更擒住了同為魏五子的於禁。 之後, 史書明確記載“威震華夏”。

為了對付他, 曹操不但派了徐晃、徐商前來攔截, 又親自帶兵前來, 還把張遼、夏侯惇也從東線調來, 可以說為了一個關羽, 已經把曹魏的精英團傾巢出動了。 這種情況下, 還由東吳呂蒙偷襲荊州, 腹背夾擊, 才把關羽給搞下去。 關羽一個人就調動了魏吳兩國主力, 威風可比張遼大多了。

史書上的關羽, 記載的戰績不多, 但確實就有這麼大的吸引仇恨能力。 早在赤壁之戰後的209年, 周瑜攻打南郡的曹仁, 關羽帶兵為周瑜絕北道, 結果在史書記載中, 徐晃、樂進、滿寵、文聘等紛紛“擊敗關羽”。 基本上, 只要關羽出現, 曹魏眾將就會一窩蜂湧上去。

這種待遇, 三國志找不到第二個人, 倒有點像《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了。 因此, 榜首之戰, 關羽略勝張遼。 接下來比較二號位, 張飛對徐晃。 同樣, 由於蜀漢史官問題,張飛前期戰績基本為零,但卻很早就和關羽並稱為“萬人敵”,陳壽認為其“亞於關羽”。徐晃呢,則是張遼爭奪五子良將榜首的有力競爭者。

比較巔峰戰績,徐晃是在水淹七軍之後擊退了關羽,張飛則是在巴中之戰大敗張郃。這兩戰的對手都是頂級的。若論強弱,關羽當然比張郃要厲害的多。但徐晃的戰勝,後面有曹操、張遼的大軍策應,對付孤軍深入,後方遭襲的關羽,這些客觀條件使其勝利的含金量下降。甚至有人認為徐晃根本沒和關羽進行大規模戰鬥,基本就是等關羽撤軍後再追擊取得的一點戰績。

而張飛則是對進犯的張郃迎頭痛擊,“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可謂酣暢淋漓。

因此綜合比較,可以認為張飛和徐晃大致相當。接下來比較三號位,黃忠和於禁。兩人都是“老將”。於禁前30年跟隨曹操,立功無數,但多數是虐菜。黃忠前幾十年壓根沒有記錄,到208年後才投靠劉備。然而就在定軍山一戰,大破曹軍,斬夏侯淵,從而晉升為與關羽、張飛並列的位置。相比之下,於禁一輩子,對自己人狠(殺青州軍),對投降的人狠(殺昌郗),臨到頭自己卻屈膝投降,丟盡了臉。這一點沒法和老當益壯的黃忠相比。

因此綜合比較,黃忠勝。然後是四號位,張郃和馬超。這倆人也是相反。馬超早年曾經威風過一陣,不但是一鎮諸侯,還曾在關中平原和曹操對戰,一度逼得曹操登船避箭。但整體來說,有勇無謀,其失敗潰滅比呂布、袁術還要快。而張郃前期吃癟不少,官渡投降,後來又被張飛教訓,但卻愈老彌堅。尤其在關中張郃還和馬超交過手,張郃勝(雖然主帥是夏侯淵,但夏侯淵未必比張郃強)。張郃還是魏五子中唯一活到中期的,在諸葛亮首次北伐中攻佔街亭,直接挫敗諸葛亮的戰略。這方面,比鬱鬱而終的馬超強多了。

因此綜合比較,張郃勝。最後是五號位,樂進和趙雲。兩個都是老實人。樂進是五子中跟隨曹操最早的,卻是最默默無聞的一個,大約因為有勇無謀之輩,打仗也多數是硬拼硬上。不過依靠魏國史書記載詳細,功勞不少,雖則很過硬的不多。趙雲的實際地位沒法和五虎中其他四人相比,也沒法和魏五子相比。如果單看本傳記載,雖然也有長阪坡救阿斗、入川和斜穀等幾次戰功,但只能說中規中矩。但如果把《雲別傳》算上,那麼在漢水之戰那一次實在太漂亮了,簡直是一等一的智勇雙全之將,遠遠勝過樂進。

因此整體說,打個折中,算兩人平手。最終結論:蜀漢二勝二平一負,略佔優勢。

注:(圖片均來自網路,僅供參考)

由於蜀漢史官問題,張飛前期戰績基本為零,但卻很早就和關羽並稱為“萬人敵”,陳壽認為其“亞於關羽”。徐晃呢,則是張遼爭奪五子良將榜首的有力競爭者。

比較巔峰戰績,徐晃是在水淹七軍之後擊退了關羽,張飛則是在巴中之戰大敗張郃。這兩戰的對手都是頂級的。若論強弱,關羽當然比張郃要厲害的多。但徐晃的戰勝,後面有曹操、張遼的大軍策應,對付孤軍深入,後方遭襲的關羽,這些客觀條件使其勝利的含金量下降。甚至有人認為徐晃根本沒和關羽進行大規模戰鬥,基本就是等關羽撤軍後再追擊取得的一點戰績。

而張飛則是對進犯的張郃迎頭痛擊,“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可謂酣暢淋漓。

因此綜合比較,可以認為張飛和徐晃大致相當。接下來比較三號位,黃忠和於禁。兩人都是“老將”。於禁前30年跟隨曹操,立功無數,但多數是虐菜。黃忠前幾十年壓根沒有記錄,到208年後才投靠劉備。然而就在定軍山一戰,大破曹軍,斬夏侯淵,從而晉升為與關羽、張飛並列的位置。相比之下,於禁一輩子,對自己人狠(殺青州軍),對投降的人狠(殺昌郗),臨到頭自己卻屈膝投降,丟盡了臉。這一點沒法和老當益壯的黃忠相比。

因此綜合比較,黃忠勝。然後是四號位,張郃和馬超。這倆人也是相反。馬超早年曾經威風過一陣,不但是一鎮諸侯,還曾在關中平原和曹操對戰,一度逼得曹操登船避箭。但整體來說,有勇無謀,其失敗潰滅比呂布、袁術還要快。而張郃前期吃癟不少,官渡投降,後來又被張飛教訓,但卻愈老彌堅。尤其在關中張郃還和馬超交過手,張郃勝(雖然主帥是夏侯淵,但夏侯淵未必比張郃強)。張郃還是魏五子中唯一活到中期的,在諸葛亮首次北伐中攻佔街亭,直接挫敗諸葛亮的戰略。這方面,比鬱鬱而終的馬超強多了。

因此綜合比較,張郃勝。最後是五號位,樂進和趙雲。兩個都是老實人。樂進是五子中跟隨曹操最早的,卻是最默默無聞的一個,大約因為有勇無謀之輩,打仗也多數是硬拼硬上。不過依靠魏國史書記載詳細,功勞不少,雖則很過硬的不多。趙雲的實際地位沒法和五虎中其他四人相比,也沒法和魏五子相比。如果單看本傳記載,雖然也有長阪坡救阿斗、入川和斜穀等幾次戰功,但只能說中規中矩。但如果把《雲別傳》算上,那麼在漢水之戰那一次實在太漂亮了,簡直是一等一的智勇雙全之將,遠遠勝過樂進。

因此整體說,打個折中,算兩人平手。最終結論:蜀漢二勝二平一負,略佔優勢。

注:(圖片均來自網路,僅供參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