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東第一家商業銀行竟是章丘人創辦的!

張子衡在山東近、現代史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曾以招股承辦的形式, 創辦了山東第一家商業銀行。 他廁身官場, 縱橫商界, 是一位挾官以淩商, 挾商以朦官的官僚型紳商。 張子衡, 于清光緒元年(1875)出生在章丘相公寨子村。 幼年家境不富裕。 在父親張錫純的嚴厲管教下, 致力舉業。 20歲中秀才, 1902年中舉人, 1904年中進士。 因無錢活動官場, 他被派到偏僻邊遠的貴州任職。 清朝宣統年間又升到貴州遵義府知州。 張子衡為官初期, 曾根據當時律例, 對當時欺壓百姓, 橫行鄉里的惡霸, 先斬後奏, 為民除害, 有清官之譽。

辛亥革命爆發後, 攜眷逃回家鄉。 後轉營錢莊、當鋪, 加入濟南銀錢同業組織“福德會館”, 任濟南總商會會長。

1912年, 原山東官銀號改為山東銀行, 代理省庫。 次年秋, 山東銀號併入中國銀行, “中行”擬撤銷該行。 張子衡呈請山東省公署批准, 將山東銀行轉由濟南總商會招股承辦, 總資本100萬元, 由張子衡任總理, 牛嗣照任協理, 曹廣元任經理, 經營存放款、匯總及一般銀行業務, 是為山東有商業銀行之始。

民國成立以後, 當時在濟南的章丘幫(主要指舊軍孟家和西關高家), 自“五·四”運動前後, 就在濟南經營著數處工商業老字型大小, 資金雄厚, 直接影響濟南金融和商業的興衰, 而他們也十分渴望和需要張子衡這樣的政客作政治靠山,

這對張子衡很快控制濟南財政、金融、商業大權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是隨著“靠山”的更替, 張子衡的仕途也如履薄冰。 複雜的政治鬥爭和頻繁的政權更迭, 張子衡認識到當官不如抓錢牢靠, 以後便接受了中日合辦的魯大股份有限公司, 以礦權股為半, 由山東銀行擔保。 國務總理靳雲鵬為董事長, 張為副董事長。

張子衡一生投資經營的商號很多, 在家鄉章丘主要有“金豐當鋪”, “鹽總店”和“鴻祥雜貨鋪”。 其中“金豐當鋪”和西關高家創辦的“西關當鋪”、“城關當鋪”, 為章丘的三大當鋪。

“金豐”當鋪創建於1912年, 當時規模很大, 有八大院落。 鋪房建築也很有特色, 巍牆高屋, 烏門雙開。 迎門影壁上, 掛有“裕國便民”的牌子, 門外懸掛綠柄紅頭軍棍和告示牌, 使人望而生畏。 從掌櫃(俗稱“當家的”)、帳房先生、分頭櫃及管號房、管首飾房的、還有學徒共計50多人。 組織管理十分嚴密, 責任明確, 除學徒之外, 其餘為專職人員, 十分熟悉當行的規矩, 尤其對傅山的“當字譜”更為精通。 學徒主要任務是卷號(收當品)、查號(取當品),

及幹其它雜活。 其內部雇傭和管理制度採取封建性很強的終身雇傭制和等級管理制。 所有雇員一入典業, 無異賣身, 不分智愚, 也不論才幹, 概以先進山門為大, 定其具體職稱, 排列名次。 典當業管理的核心, 是遵循封建道德規範—“禮”。 按照“禮”必須逐級服從, 不得稍有越級或違拗, 連同桌進餐, 對葷菜的舉著, 也要按名次進行, 否則被視為“無禮”。 經長期“禮法”的束縛和薰陶, 大多數雇員的共同特徵是面無笑容, 呆若木雞, 完全被此門禁森嚴的行規所異化。 從清代至民國時期, 典當業的這一套陳規陋習基本無甚變化, 固我依然地在傳統中鵝行鴨步, 通過“金豐”當鋪便可窺豹一斑。

“金豐”當鋪的日常業務, 主要是收當和取贖, 同時也接收存款, 發行信用貨幣, 在農村則是一種高利貸信用機構。 “金豐”當鋪靠著張子衡在濟南金融界、商業界的關係, 起初發展很快。 寨子村一帶雖說是張子衡的故鄉, 但在舊社會, 窮苦的勞動人民, 終年掙扎在饑餓線上;當迫不得已的時候, 只有把自己僅有的衣物, 典質救急。

“要講富,開當鋪”,過去有錢的人,不開當鋪,仿佛不足以炫耀自己的財勢。據《山東通史》記載:清末民初,章丘的錢莊、銀號、當鋪發展很快,位居全省各縣的第二位。“金豐”當鋪又與“西關”當鋪和“城關”當鋪不同。過去投資於典當業的有三類,即大地主、軍閥和官僚。“金豐”當鋪屬於“官當鋪”,西關高家屬于民營。這些官僚、軍閥、大地主在創業伊始,總是冒風險,用種種殘酷壓榨手段,吸取人民的血汗。等到發財致富之後,則又時刻盤算,怎樣保全不義之財,不使散失。在患得患失的思想支配下,只有投資典當業,是最為穩妥可靠的。當商在官府庇護下,既能保本,又有豐厚的利潤,可以說是最合理想的保本生財之道。由於從事典當業可名利雙收,又煞是威風氣派,故而成為張子衡這樣的官商紳士所鶩趨的行業。

“金豐”當鋪的盤剝方式主要有:

(一)當期“明一暗二”,當息“過五不過六”。

所謂“明一暗二”,即當期按法定期限屆滿後(一般為 二十四個月,1929年後縮短為十八個月)並不即時處理,明著保留一個月,而實際卻保留兩個月。因為有的當戶,在限滿時,無力取贖,而又不願將自己的衣物輕易犧牲,先請求當鋪寬限若干日。遇到這種情況時,當鋪可以允許展限一個月,而暗中留到兩個月後,再按“死當”處理。如當期十八個月,可以保留到二十個月。至於“過五不過六”的計息法,則是三十五天以內,按一個月計息,一到三十六天,即按兩個月計算,毫無通融餘地。

(二)明當半,實為三成。

“當價”是當鋪盤剝當戶的一個重要環節。過去,“金豐”當鋪對當品估價,表面上是按物值五成計算,內行稱為“當半”。但是為了限滿不贖,處理估衣時可多得利,當戶所得當價,最多不過實值的三成。

(三)“年終減息”,大收利潤。

“金豐”當鋪也按照濟南的一些當行之規定:每逢農曆年終,從臘月初一日起至除夕夜,減息一個月。減息標準,在當時(入民國後),照原息減低五厘。各當戶多在這一月內,紛紛贖當,或上利錢轉期。這種措施,表面上是“體恤”貧民,實則為當行的旺月。因為雖然少要五厘利錢,而利用這一低息手段刺激當戶,在短短一個月內,卻把大宗利錢,提前收進來了。在假仁假義的幌子下,以利滾利,當鋪遂能榨取更多的利潤。

(四)兼營銀錢號業務,官款生息。

“金豐”當鋪屬於“官當鋪”,憑藉張子衡在濟南的勢力,章丘的地方官員都怕他三分。在清末民初,凡官立學堂基金,慈善團體善款,都由官家指定,發交錢莊及當行公所,章丘的當鋪多,多轉交各當商存儲生息。“金豐”當鋪以“當業”為主,又兼營銀錢號業務,經常吸收私人存款。作為“官當”、“官錢局”,章丘的“官款”自然大部分存入“金豐”當鋪。當時的存款利息,不過周息三厘至五厘,而“金豐”當鋪在運營中,以此為資本,一轉移間,即可換取月息三分的利潤,盈利甚豐。

但是,好景不長,“金豐”當鋪在經營了約兩年來的時間。隨著當稅加重和新式金融機構的發展,加之外國金融機構沿膠濟線在山東各商埠的迅速增加,各地當鋪業務範圍縮小,存放款也逐漸減少,所以倒閉、歇業者甚多。據《山東通史》現代史部分記載:“清代光緒年間山東有典當200餘家,到1914年尚存102家,除曆城有9家、章丘6家之外,其餘各縣均在5家以下。” “金豐”當鋪也就在這時,日漸衰落,最後歇業。其房產家業歸於“鴻祥”雜貨鋪所有。

典質救急。

“要講富,開當鋪”,過去有錢的人,不開當鋪,仿佛不足以炫耀自己的財勢。據《山東通史》記載:清末民初,章丘的錢莊、銀號、當鋪發展很快,位居全省各縣的第二位。“金豐”當鋪又與“西關”當鋪和“城關”當鋪不同。過去投資於典當業的有三類,即大地主、軍閥和官僚。“金豐”當鋪屬於“官當鋪”,西關高家屬于民營。這些官僚、軍閥、大地主在創業伊始,總是冒風險,用種種殘酷壓榨手段,吸取人民的血汗。等到發財致富之後,則又時刻盤算,怎樣保全不義之財,不使散失。在患得患失的思想支配下,只有投資典當業,是最為穩妥可靠的。當商在官府庇護下,既能保本,又有豐厚的利潤,可以說是最合理想的保本生財之道。由於從事典當業可名利雙收,又煞是威風氣派,故而成為張子衡這樣的官商紳士所鶩趨的行業。

“金豐”當鋪的盤剝方式主要有:

(一)當期“明一暗二”,當息“過五不過六”。

所謂“明一暗二”,即當期按法定期限屆滿後(一般為 二十四個月,1929年後縮短為十八個月)並不即時處理,明著保留一個月,而實際卻保留兩個月。因為有的當戶,在限滿時,無力取贖,而又不願將自己的衣物輕易犧牲,先請求當鋪寬限若干日。遇到這種情況時,當鋪可以允許展限一個月,而暗中留到兩個月後,再按“死當”處理。如當期十八個月,可以保留到二十個月。至於“過五不過六”的計息法,則是三十五天以內,按一個月計息,一到三十六天,即按兩個月計算,毫無通融餘地。

(二)明當半,實為三成。

“當價”是當鋪盤剝當戶的一個重要環節。過去,“金豐”當鋪對當品估價,表面上是按物值五成計算,內行稱為“當半”。但是為了限滿不贖,處理估衣時可多得利,當戶所得當價,最多不過實值的三成。

(三)“年終減息”,大收利潤。

“金豐”當鋪也按照濟南的一些當行之規定:每逢農曆年終,從臘月初一日起至除夕夜,減息一個月。減息標準,在當時(入民國後),照原息減低五厘。各當戶多在這一月內,紛紛贖當,或上利錢轉期。這種措施,表面上是“體恤”貧民,實則為當行的旺月。因為雖然少要五厘利錢,而利用這一低息手段刺激當戶,在短短一個月內,卻把大宗利錢,提前收進來了。在假仁假義的幌子下,以利滾利,當鋪遂能榨取更多的利潤。

(四)兼營銀錢號業務,官款生息。

“金豐”當鋪屬於“官當鋪”,憑藉張子衡在濟南的勢力,章丘的地方官員都怕他三分。在清末民初,凡官立學堂基金,慈善團體善款,都由官家指定,發交錢莊及當行公所,章丘的當鋪多,多轉交各當商存儲生息。“金豐”當鋪以“當業”為主,又兼營銀錢號業務,經常吸收私人存款。作為“官當”、“官錢局”,章丘的“官款”自然大部分存入“金豐”當鋪。當時的存款利息,不過周息三厘至五厘,而“金豐”當鋪在運營中,以此為資本,一轉移間,即可換取月息三分的利潤,盈利甚豐。

但是,好景不長,“金豐”當鋪在經營了約兩年來的時間。隨著當稅加重和新式金融機構的發展,加之外國金融機構沿膠濟線在山東各商埠的迅速增加,各地當鋪業務範圍縮小,存放款也逐漸減少,所以倒閉、歇業者甚多。據《山東通史》現代史部分記載:“清代光緒年間山東有典當200餘家,到1914年尚存102家,除曆城有9家、章丘6家之外,其餘各縣均在5家以下。” “金豐”當鋪也就在這時,日漸衰落,最後歇業。其房產家業歸於“鴻祥”雜貨鋪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