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破解“三農”問題 助力鄉村振興

破解“三農”問題 助力鄉村振興

——“金丹現象”與傳統農區新型工業化道路探索研討會發言摘要

1月10日, “金丹現象”與傳統農區新型工業化道路探索研討會在鄭州召開。

編者按:1月10日, 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鄭州大學主辦, 鄭州大學企業研究中心、鄭州大學現代產業與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承辦的“‘金丹現象’與傳統農區新型工業化道路探索研討會”在鄭州召開。 此次會議是2018年中原學術會議的開場秀, 由我省三大智庫機構聯合舉辦, 聚焦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 聚焦農業大省農區工業化道路探索,

聚焦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國際一流企業打造, 聚焦精准扶貧與鄉村振興。 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知名專家, 學術界以及金融領域的領導專家出席。 200余名專家學者緊緊圍繞“金丹現象”與傳統農區新型工業化道路探索高談闊論, 一致認為, 河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 此次研討會的召開對農區工業化道路的探索以及對農產品精深加工、農區價值提升、農業產業升級、精准扶貧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天, 我們把發言摘要編發, 與您分享, 希望對破解“三農”問題、助力鄉村振興有所裨益。

聚乳酸市場大有可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蔣士成

聚乳酸是一種新型的材料, 是以生物技術為原料, 通過生物工程一些化學構成做出的一種高分子材料。 實際上它跨了幾個領域:一個是生物發酵, 另一個是化工以及紡織化纖領域。 高純度的乳酸通過反應可以做成聚乳酸。

聚乳酸的用途非常廣泛, 可以用在工程塑料、包裝材料,

紡織的新型材料、纖維材料, 也可以做紡織的原料, 還可以用於餐飲、醫療、農業、衛生等各個領域。

在紡織領域, 實際上是需要全新的生物技術材料, 南京大學和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聚乳酸產品, 可在47天內降解, 而且在生產過程中比傳統塑膠少用20%-50%的礦物原料, 實現了以玉米秸稈等可再生資源對石油基塑膠製品的替代。 同時, 企業還可以通過控制聚乳酸的分子量做定向產品。 利用聚乳酸做出的紡織產品舒適性非常好, 柔軟、彈性、恢復性也比較好, 而且還耐紫外線, 特別適合做內衣, 因此說聚乳酸是將來面向中高端的市場消費全新產業。

在醫療、衛生等健康領域, 聚乳酸市場也非常大。

比如, 利用聚乳酸製造的尿不濕, 吸水性強, 柔軟光滑, 而且還抗菌, 關鍵是它可降解, 環保無污染。

另外,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纖生產國和消費國。 去年中國生產的化纖達5000萬噸, 其中聚酯的纖維加起來將近4000萬噸, 可見化纖市場有多廣闊。 但化纖是通過石油做聚酯, 而石油又是不可再生的資源。 將來資源越用越少的時候, 價格肯定會越來越貴, 在這種情況下, 必須要有新的替代品。 用生物材料做纖維材料, 聚乳酸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聚乳酸集資源可再生、環境及生物完全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良好加工性於一身, 被譽為最具發展前景的新型高分子綠色環保材料。 美國研究得最早, 而且產業化得最早。 中國雖然起步有點兒晚,

但是我們的規模已經逐步走向了工業化。 特別是金丹科技公司, 有自己原創的技術, 也已經制定出了下一計畫:年產可達到3萬-5萬噸的規模。

我們相信, 大量的規模化、自動化以及智慧化的裝備投入之後, 聚乳酸在新材料方面必定會走到世界領先地步。 相信金丹科技能夠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 引領世界聚乳酸市場的發展。 也希望金丹科技儘快實現從十億級的企業到百億級企業的提升, 然後再到千億級產業的發展。

內源主導型在產業發展上優勢突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個豫東平原上土生土長、以糧食加工起家的企業,圍繞“農”字做文章,依靠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堅持綠色環保作為產品和企業發展導向,在不懈探索中蛻變成為一個擁有世界領先核心技術、佔據新興產業發展前沿、開拓廣闊市場空間,進而帶動農業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有力推動鄉村振興的排頭兵企業,被稱為傳統農區工業化高品質發展的“金丹現象”。它的本質是通過一個優秀的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繼而推動這片地區共同發展的內源主導型產業發展樣本。

中國改革開放將近四十年了,一個地區發展的過程主要體現為產業發展,這不光是工業的發展,還包括農業工業化以及農業逐漸向工業轉型的過程,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

目前,中國的產業發展大體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外源主導型發展,一種是內源主導型發展。外源主導型發展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招商引資,其發展主導是外源的。比如像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就是外聯式的。三四十年來,這個模式取得了很大成績,招商引資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園區。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說騰籠換鳥的問題。

另外一種模式是我們過去比較忽視的,即內源主導的產業發展路徑。它的主導機制是本土的、內在的。表現為某個地區曾經有過很傳統的產業,在技術上比較落後,如今依靠新技術的提升,邁入新發展領域。“金丹現象”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其實全國各地這種路徑成功的案例有很多。這種模式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產業現代化,特別是高品質發展路徑上有獨特的優勢。

內源主導型發展往往是紮根在這個地區,和地區之間的產業聯繫非常緊密。企業的發展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又帶動人民致富。“金丹現象”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聚乳酸技術前景廣闊,而且符合新理念的方向——創新、綠色、協調、開放,最後實現共用,就是老百姓能夠共同的從一個企業和一個產業的發展裡面獲益。

當然內源型發展也會遇到一些問題。

一是要保持它的技術領先性。未來市場越做越大,競爭對手也會越來越多而強,這種模式需要找到一個持續的技術領先性。這個領先性包括兩個:第一路徑要對。外源型的發展路徑幾乎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它是外源的,資本和技術都是從外面引進的,產業鏈是現成的,不用開拓市場。但是內源型就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技術的路徑和方向對不對,是否走到一個真正有前景的技術路徑上。“金丹現象”有一個很好的經驗,與國內最先進的教學科研機構合作,吸取技術的養分,不斷提升本地產業的發展。第二能否整合更多資源支持。因為產業發展到最後不光是技術,一定會涉及技術以外的很多東西。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法律,科研團隊在國外要有一個法律顧問團隊,當企業擁有的技術價值越來越高,技術要怎樣獲益,如何進入更大的市場,如何保證技術的持續可獲益性,很多法律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二是需要金融支援。任何一個企業發展,沒有金融的支援,其發展是有限的。但進入金融系統以後,風險性也會增加,這是個“雙刃劍”。比如說公司要上市,許多情況就不好控制了,這就需要企業家有很強的管理能力。有的企業家乾脆不上市,認為上市了就要聽資本的。而有些企業家卻爭著上市,認為可以吸收更多資源,但是資本對企業發展有很強的控制力。這就是內源和外源的發展方式給企業和產業帶來的新問題,其實這對企業和產業發展也是新的機遇。金丹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發展經驗,也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企業家和管理者團隊,他們在不斷地吸取外部的技術經驗,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

我堅信,金丹科技公司還會帶動形成一個極富競爭力的產業,將區域發展帶入小康社會,將發展樣本複製到全國,給更多地方以啟發。

聚乳酸可解決白色污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全興

石油製品大量上市以後,給人們創造了很大的財富,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但因為它不可降解也同時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所以人們就想著怎樣去替代它。研發生物基材料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隨著社會對環保要求的提高和人類對發展迴圈經濟的高度重視,聚乳酸以其優良的特性和廣闊的應用範圍,可替代纖維、醫用材料、包裝材料等石油基塑膠製品,實現生物降解、消除目前困擾世界各國的“白色污染”問題。

聚乳酸產品是世界矚目、競相研發的新產品,對環境保護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可輻射帶動農業、工業、食品、醫藥、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的快速發展。

因具有無毒、抑菌、綠色環保及良好的機械加工成型性能等特性,聚乳酸產品廣泛應用于農用地膜、速食飯盒、食品包裝材料、日用塑膠製品、醫藥、人造骨骼、人造皮膚、手術骨釘、手術縫合線、衛生用品、無紡布、合成纖維、高檔紡織面料、地毯、3D列印材料、兒童玩具、家用裝飾品和體育器材等。就拿我們日常用的包裝袋、塑膠袋來說,一年的用量大概有700萬噸,填埋處理要佔用大量土地,焚燒又帶來許多有毒氣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白色污染”,消除白色污染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那麼,什麼是聚乳酸呢?它是以玉米加工而成的乳酸為原料,進一步精深加工聚合而成的一種無毒、無刺激性、耐熱性高、可塑性和可加工性能好的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屬國家大力發展和重點支持的生物、新材料、節能環保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21世紀以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不僅具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石油基材料的實用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可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世界公認的環境友好型新材料。

目前,國外已經有許多公司在聚乳酸生產上實現了產業化,但產量並不高,全世界每年的產量還不到30萬噸。我們國家起步雖然晚了一些,但近幾年發展很快,“十三五”期間,國家科技部還專門設立了“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點專項《高品質聚乳酸纖維及其紡織品規模化製備與應用》專案,目的就是要逐步替代石油基產品。金丹科技公司具有區位優勢、原料優勢、政策優勢和能源優勢,採用了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原始創新技術,實現了強強聯合,將為丙交酯和聚L-乳酸系列環境友好材料的產業化夯實基礎,開創聚乳酸產業發展新局面。

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弘

南京大學國家有機毒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研發的生物質有機胍催化全綠色工藝合成丙交酯、聚乳酸新技術是一項原創性、顛覆性研究成果,具有積極突出的生態價值。

在近七八年裡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致力於有機胍催化全綠色工藝合成聚乳酸系列的環境友好材料原創技術的研發。就國際聚乳酸產業而言,美國NatureWorks公司是目前國際最大的聚乳酸生產企業,其年產量在14萬噸左右。國內十幾家企業都在規劃建設聚乳酸生產專案,據報導,設計產能共計約20萬噸。

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的聚乳酸合成原創性技術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催化劑優勢。目前國內外聚乳酸商品生產所用催化劑為辛酸亞錫,雖其催化效果較好、反應速度較快,但世界多國科學家近年的研究充分證明辛酸亞錫具有細胞毒性、基因毒性、遺傳毒性等。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所開發的生物質有機胍催化劑是生物體中存在的一種無毒、無金屬化合物,具有高度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所合成聚乳酸產品經國家權威檢測機構認定符合藥物載體及置入性醫用材料的國家標準。

第二,工藝優勢。下面結合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與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的“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一萬噸/年L-丙交酯生產項目”為例來說明工藝的先進性。現在國際上生產聚乳酸首先要合成丙交酯單體,這一過程以乳酸為原料在催化劑作用下先合成寡聚乳酸,然後再解聚生成粗品丙交酯,後者經多級精餾提純得到聚合級丙交酯,產品光學純度99.0%~99.5%。這一生產過程副產含有毒性辛酸亞錫催化劑的聚合物殘渣,由於聚合物已消旋化故既無法迴圈用於單體合成也無進一步加工的價值,只能作為固廢棄置。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開發的原創性技術,所用催化劑具有高度立構專一性和立構選擇性催化聚合性能,因此寡聚乳酸解聚後可直接得到光學純丙交酯無需精餾純化,且副產聚合物殘渣具有高立構等規度,故除一部分用於與原料乳酸混合迴圈生產丙交酯外,另一部分還可經進一步處理得到具有優良材料性能的聚乳酸。技術的原創性體現在:全綠色迴圈工藝、工藝簡化,一條生產線聯產兩種產品。

第三,產品品質。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所研發的原創性技術合成得到的丙交酯產品為光學純(光學純度100%),聯產得到的聚乳酸熔點較目前商品聚乳酸高15℃左右,熱分解溫度較商品聚乳酸高100℃左右。

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一萬噸/年L-丙交酯生產項目”的建成投產將打破國外企業對我國丙交酯市場的壟斷,填補了我國丙交酯規模化生產的空白。

我們希望通過產學研創新聯盟的共同努力,推進中國的聚乳酸以及相關環境友好材料生產工藝的全綠色化:綠色催化劑、綠色工藝和高品質的綠色材料,從而帶動中國聚乳酸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個豫東平原上土生土長、以糧食加工起家的企業,圍繞“農”字做文章,依靠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堅持綠色環保作為產品和企業發展導向,在不懈探索中蛻變成為一個擁有世界領先核心技術、佔據新興產業發展前沿、開拓廣闊市場空間,進而帶動農業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有力推動鄉村振興的排頭兵企業,被稱為傳統農區工業化高品質發展的“金丹現象”。它的本質是通過一個優秀的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繼而推動這片地區共同發展的內源主導型產業發展樣本。

中國改革開放將近四十年了,一個地區發展的過程主要體現為產業發展,這不光是工業的發展,還包括農業工業化以及農業逐漸向工業轉型的過程,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

目前,中國的產業發展大體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外源主導型發展,一種是內源主導型發展。外源主導型發展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招商引資,其發展主導是外源的。比如像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就是外聯式的。三四十年來,這個模式取得了很大成績,招商引資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園區。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說騰籠換鳥的問題。

另外一種模式是我們過去比較忽視的,即內源主導的產業發展路徑。它的主導機制是本土的、內在的。表現為某個地區曾經有過很傳統的產業,在技術上比較落後,如今依靠新技術的提升,邁入新發展領域。“金丹現象”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其實全國各地這種路徑成功的案例有很多。這種模式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產業現代化,特別是高品質發展路徑上有獨特的優勢。

內源主導型發展往往是紮根在這個地區,和地區之間的產業聯繫非常緊密。企業的發展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又帶動人民致富。“金丹現象”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聚乳酸技術前景廣闊,而且符合新理念的方向——創新、綠色、協調、開放,最後實現共用,就是老百姓能夠共同的從一個企業和一個產業的發展裡面獲益。

當然內源型發展也會遇到一些問題。

一是要保持它的技術領先性。未來市場越做越大,競爭對手也會越來越多而強,這種模式需要找到一個持續的技術領先性。這個領先性包括兩個:第一路徑要對。外源型的發展路徑幾乎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它是外源的,資本和技術都是從外面引進的,產業鏈是現成的,不用開拓市場。但是內源型就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技術的路徑和方向對不對,是否走到一個真正有前景的技術路徑上。“金丹現象”有一個很好的經驗,與國內最先進的教學科研機構合作,吸取技術的養分,不斷提升本地產業的發展。第二能否整合更多資源支持。因為產業發展到最後不光是技術,一定會涉及技術以外的很多東西。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法律,科研團隊在國外要有一個法律顧問團隊,當企業擁有的技術價值越來越高,技術要怎樣獲益,如何進入更大的市場,如何保證技術的持續可獲益性,很多法律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二是需要金融支援。任何一個企業發展,沒有金融的支援,其發展是有限的。但進入金融系統以後,風險性也會增加,這是個“雙刃劍”。比如說公司要上市,許多情況就不好控制了,這就需要企業家有很強的管理能力。有的企業家乾脆不上市,認為上市了就要聽資本的。而有些企業家卻爭著上市,認為可以吸收更多資源,但是資本對企業發展有很強的控制力。這就是內源和外源的發展方式給企業和產業帶來的新問題,其實這對企業和產業發展也是新的機遇。金丹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發展經驗,也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企業家和管理者團隊,他們在不斷地吸取外部的技術經驗,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

我堅信,金丹科技公司還會帶動形成一個極富競爭力的產業,將區域發展帶入小康社會,將發展樣本複製到全國,給更多地方以啟發。

聚乳酸可解決白色污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全興

石油製品大量上市以後,給人們創造了很大的財富,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但因為它不可降解也同時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所以人們就想著怎樣去替代它。研發生物基材料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隨著社會對環保要求的提高和人類對發展迴圈經濟的高度重視,聚乳酸以其優良的特性和廣闊的應用範圍,可替代纖維、醫用材料、包裝材料等石油基塑膠製品,實現生物降解、消除目前困擾世界各國的“白色污染”問題。

聚乳酸產品是世界矚目、競相研發的新產品,對環境保護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可輻射帶動農業、工業、食品、醫藥、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的快速發展。

因具有無毒、抑菌、綠色環保及良好的機械加工成型性能等特性,聚乳酸產品廣泛應用于農用地膜、速食飯盒、食品包裝材料、日用塑膠製品、醫藥、人造骨骼、人造皮膚、手術骨釘、手術縫合線、衛生用品、無紡布、合成纖維、高檔紡織面料、地毯、3D列印材料、兒童玩具、家用裝飾品和體育器材等。就拿我們日常用的包裝袋、塑膠袋來說,一年的用量大概有700萬噸,填埋處理要佔用大量土地,焚燒又帶來許多有毒氣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白色污染”,消除白色污染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那麼,什麼是聚乳酸呢?它是以玉米加工而成的乳酸為原料,進一步精深加工聚合而成的一種無毒、無刺激性、耐熱性高、可塑性和可加工性能好的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屬國家大力發展和重點支持的生物、新材料、節能環保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21世紀以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不僅具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石油基材料的實用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可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世界公認的環境友好型新材料。

目前,國外已經有許多公司在聚乳酸生產上實現了產業化,但產量並不高,全世界每年的產量還不到30萬噸。我們國家起步雖然晚了一些,但近幾年發展很快,“十三五”期間,國家科技部還專門設立了“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點專項《高品質聚乳酸纖維及其紡織品規模化製備與應用》專案,目的就是要逐步替代石油基產品。金丹科技公司具有區位優勢、原料優勢、政策優勢和能源優勢,採用了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原始創新技術,實現了強強聯合,將為丙交酯和聚L-乳酸系列環境友好材料的產業化夯實基礎,開創聚乳酸產業發展新局面。

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弘

南京大學國家有機毒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研發的生物質有機胍催化全綠色工藝合成丙交酯、聚乳酸新技術是一項原創性、顛覆性研究成果,具有積極突出的生態價值。

在近七八年裡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致力於有機胍催化全綠色工藝合成聚乳酸系列的環境友好材料原創技術的研發。就國際聚乳酸產業而言,美國NatureWorks公司是目前國際最大的聚乳酸生產企業,其年產量在14萬噸左右。國內十幾家企業都在規劃建設聚乳酸生產專案,據報導,設計產能共計約20萬噸。

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的聚乳酸合成原創性技術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催化劑優勢。目前國內外聚乳酸商品生產所用催化劑為辛酸亞錫,雖其催化效果較好、反應速度較快,但世界多國科學家近年的研究充分證明辛酸亞錫具有細胞毒性、基因毒性、遺傳毒性等。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所開發的生物質有機胍催化劑是生物體中存在的一種無毒、無金屬化合物,具有高度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所合成聚乳酸產品經國家權威檢測機構認定符合藥物載體及置入性醫用材料的國家標準。

第二,工藝優勢。下面結合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與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的“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一萬噸/年L-丙交酯生產項目”為例來說明工藝的先進性。現在國際上生產聚乳酸首先要合成丙交酯單體,這一過程以乳酸為原料在催化劑作用下先合成寡聚乳酸,然後再解聚生成粗品丙交酯,後者經多級精餾提純得到聚合級丙交酯,產品光學純度99.0%~99.5%。這一生產過程副產含有毒性辛酸亞錫催化劑的聚合物殘渣,由於聚合物已消旋化故既無法迴圈用於單體合成也無進一步加工的價值,只能作為固廢棄置。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開發的原創性技術,所用催化劑具有高度立構專一性和立構選擇性催化聚合性能,因此寡聚乳酸解聚後可直接得到光學純丙交酯無需精餾純化,且副產聚合物殘渣具有高立構等規度,故除一部分用於與原料乳酸混合迴圈生產丙交酯外,另一部分還可經進一步處理得到具有優良材料性能的聚乳酸。技術的原創性體現在:全綠色迴圈工藝、工藝簡化,一條生產線聯產兩種產品。

第三,產品品質。南京大學國家工程中心所研發的原創性技術合成得到的丙交酯產品為光學純(光學純度100%),聯產得到的聚乳酸熔點較目前商品聚乳酸高15℃左右,熱分解溫度較商品聚乳酸高100℃左右。

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一萬噸/年L-丙交酯生產項目”的建成投產將打破國外企業對我國丙交酯市場的壟斷,填補了我國丙交酯規模化生產的空白。

我們希望通過產學研創新聯盟的共同努力,推進中國的聚乳酸以及相關環境友好材料生產工藝的全綠色化:綠色催化劑、綠色工藝和高品質的綠色材料,從而帶動中國聚乳酸產業的快速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