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消失的塞北三省,緣何撤銷?(圖文解讀)

曾經肩負著保疆衛土重任的塞北四省中, 熱河、察哈爾及綏遠已被撤銷, 然仍可在歷史硝煙的檔案中探尋它們昔日的榮光。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克復多倫後的華夏振奮, 綏遠抗戰中“史跡昭垂”, 揚眉吐氣的百靈廟大捷, 無不訴說著那段同仇敵愾的, 由血肉鑄就的抗爭史。

清末的邊疆危機在混沌的民國初愈演愈烈, 沙俄策動藏傳佛教首領哲布尊丹巴活佛佔據烏裡雅蘇台獨立, 並屢次供給軍械助其竄犯內蒙各地;而日本亦謀求“滿蒙區域特殊利益”。 外來威脅的增強使民國政府日益聚焦塞北地區,

1928年熱河、察哈爾及綏遠三省問世。 其中熱河之名源於清廷帝后駐蹕的承德避暑山莊, 其乃中國古典皇家園林之最高範例, 內中之溫泉水匯入武烈河後, 雖處淩冽寒冬卻不封凍, 水汽凝結而霧氣繚繞, 故得“熱河”之名。

對地域遼闊的北疆內蒙古分而治之提高了集權統治的效率,

三省均是形勢險要的戰略重地, 綏遠左據滔滔黃河, 墾殖優良適宜築城屯兵;而熱察兩地則是直隸屏障, 掌控險峻長城保京津安虞。 三地設省充分凸顯了各自的絕佳態勢, 遏制了日俄囂張跋扈的蠶食侵吞。

1947年5月, 我國最早的省級民族自治政府在“草原紅城”烏蘭浩特誕生。 察哈爾省北部的錫林郭勒, 熱河省昭烏達盟等地統歸新生的內蒙古自治區管轄(見上圖1)。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 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 結束其東西部隔絕狀態開始由醞釀步入實施階段。 在“既要尊重歷史, 又要照顧現實”原則指導下, 恢復內蒙古歷史地域的工作逐步展開。

1)1950年, 察哈爾省蒙漢雜居的寶昌、化德、多倫3縣劃歸內蒙古(見上圖2)。 數次析分後的察哈爾物產相對匱乏, 1952年予以撤銷。 大同所屬雁北專區重歸山西省, 其他囊括張家口、宣化市的區域則統歸河北省管轄。

2)1954年, 撤銷綏遠省(見下圖3), 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且遷政府駐地於歸綏(今呼和浩特)。

3)1955年7月, 撤銷熱河省, 所屬赤峰、甯城、烏丹3縣和敖漢、翁牛特、喀喇沁3旗劃屬內蒙古行政區劃。

熱河南向瀕臨明長城, 即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過渡帶。 滿清秉政後限制民眾肆意遷移, 然卻阻擋不住激增的人口赴關外謀生的欲望, 而路途最近的熱河自然成為首選地。

當地漢族主要來自直隸、河南、山東等不堪重負的人口大省, 另有些許“走東口”的山西移民。 而撤銷熱河省建制分屬三地的措施適時映射了蒙漢混居雜處的現狀, 西遼河以西, 以西拉木倫河流域為中心的熱河省中北部地方仍以遊牧為主, 歸屬內蒙古自治區;西遼河(老哈河)以南的熱河省東南部屬山區丘陵, 為農耕礦業集中地, 劃入重工業基地遼寧省;而以灤河流域為中心的承德地區則為京畿屏障, 故劃歸環繞北京的河北省。

下圖(圖4)——1954年的熱河省

20世紀50年代,屹立于中華大地近30載的熱河、察哈爾及綏遠消弭在歷史的塵埃中,只得在逝去的故紙堆中搜尋它們的些許足跡。

20世紀50年代,屹立于中華大地近30載的熱河、察哈爾及綏遠消弭在歷史的塵埃中,只得在逝去的故紙堆中搜尋它們的些許足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