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塔比星:疑似外星文明的巨大裝置

Credit:123RF

KIC 8462852恒星距離地球1480光年, 天文學家和媒體、以及科幻愛好者為它取了很多名字, 比如Tabby's Star、外星人的戴森球結構……現在, 最新的觀測資料令人倍感掃興地指出它和外星人只怕關係不大。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SU)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Tabetha Boyajian領導的研究團隊獲得了Tabby的最新最詳盡的觀測資料, 為這顆恒星在2015年被觀測到的不尋常現象提供了合乎邏輯的解釋。 她說, 無論我們發現了什麼, 它都不是外星人製造的恒星級別的巨型機器。

最早在19世紀, 這一恒星首次被人發現, 之後又出現在數位天文學觀測記錄中。

不過, 在2015年, Tabby一躍成為明星。 當時Boyajian和其他研究人員報告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 他們發現某個神秘的不可解釋的現象就埋藏在NASA開普勒空間天文臺的龐大資料中。 Tabby's Star中的Tabby就是Tabetha Boyajian的昵稱。

所有的星星都會閃爍。 至少在地球上, 他們看起來都是如此, 因為星光與地球大氣會發生相互作用。

但是即使在太空中, 星星的光線也會發生變化, 因為可能有像行星那樣的東西在它們附近運行, 遮擋了射向我們這個方向的星光。 如果在我們觀測時發生這種情況, 通常能看到某顆恒星損失近乎百分之一的亮度(順便說一下, 這個現象實際上就是我們尋找系外行星的工具)。

KIC 8462852卻不大一樣。 Boyajian的團隊發現, 這顆不大起眼的明星會變得非常之暗——22%。 它似乎並沒有遵循任何特定的模式, 例如恒星周圍的行星軌道帶來的週期性影響。

所以, 有些天文學家提出了一個不太尋常的可能性:這有沒有可能是外星人建造的巨大的超級建築呢?某個遠比地球先進的外星人文明, 製造了一個巨大的球殼包裹住整個恒星——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很久以前就提出過一個假說,

高等級的文明會利用類似的方式, 來採集整個太陽系的能源。 所以, 這種星際機械結構也被稱為戴森球。

KIC 8462852這裡的戴森球或許還沒有完全竣工, 所以, 運轉的時候, 只在某個角度才會遮擋住光線。

並非所有的解釋都如此天馬行空。 也有人認為, 恒星變暗, 可能是由於彗星群或是星際間其他物質。

還有人認為, 這可能是恒星內部的某個過程引發的變化。 有一個團隊甚至猜測KIC 8462852吞下了一顆行星, 而亮度變化則是由行星碎屑造成的。

最近天文學家們終於在Kickstarter上成功地籌集到最夠的資金, 足以支持他們進行一年的研究。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Jason Wright解釋說:“我們希望能觀測到亮度開始變化的時刻,

這樣, 我們就可以知道所有波長下的淹沒深度是否相同。 如果他們幾乎相同, 那就意味著遮擋光線的東西是不透明的, 就像軌道上行星, 甚至是某種的大型結構。 ”

但可惜,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間, 加利福尼亞Las Cumbres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共記錄到四次亮度變化, 對KIC 8462852的星光多光譜分析顯示, 這顆恒星在某些波長比其他波段要暗淡得多。

“最新資料顯示, 不同顏色的光線被遮擋的強度有所區別, ”Boyajian說, “因此, 不管介於我們和恒星之間的是什麼, 它們都不是不透明的, 和行星或外星人的天體結構不同。 ”

但是, 儘管KIC 8462852可能不是我們期待的外星人的傑作, 但我們仍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恒星的光線暗淡下來。

它可能是灰塵、彗星、星際垃圾, 誰知道還有什麼?

Wright解釋說:“最新的研究排除了最大膽假設, 提高了其他解釋的合理性。 ”

答案究竟是什麼, 我們現在還不知道, 但是我可以打賭, 科學家們不會放棄, 直到我們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做了詳細的報導。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 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定(BY-NC)發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