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咸豐帝的顧命八大臣,為什麼鬥不過26歲的少婦慈禧?

咸豐帝臨死之前煞費心機地搞了分權和權力再分配的安排, 一方面他授權肅順等八大臣負責贊襄所有國家政務, 另一方面他又賜給慈安和慈禧兩宮太后各一方金印,

授予她們給新皇帝聖旨蓋章的最後決定權。 這表面上看既是一個能保證皇權不旁落, 又是一個能保證大清朝機器正常運轉的“萬全”之策, 但實際上咸豐帝留下的這份遺詔卻是暗藏禍胎的, 隨著咸豐帝的雙眼一閉, 他這份遺詔的禍胎便逐漸爆發出來。

咸豐帝剛死的第二天, 顧命八大臣就對兩宮太后在聖旨上蓋章的問題提出了他們的看法和立場, 他們認為新皇帝同治帝年幼, 老皇帝既有遺詔命他們贊襄政務, 新皇帝發佈的聖旨就由他們擬文發佈, 兩宮太后則無須過問具體事項, 只正常蓋章就行了。 一開始, 慈安對八大臣這種簡化蓋章手續的提議持模棱兩可的態度, 敏銳的慈禧得知八大臣的提議後, 卻認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 如果以後聽任八大臣這樣處理政務, 那皇帝就會被架空, 皇權就會旁落。 慈禧在做慈安太后工作的時候, 指著咸豐賜給小皇帝的“同道堂”印和賜給慈安的“禦賞”印說:“先帝給皇太子和太后的兩顆印,
就是簽發上諭用的!”接著她又強調說:“先帝還明確新皇帝發佈聖旨, 內容可由八個贊襄政務大臣擬稿, 但一定要經過太后和皇帝過目認可, 方能發出, 這是先帝的遺願。 ”

在慈禧的一番分析下, 慈安太后“恍然大悟”了。 慈禧與慈安在“維護皇權”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便立即召見八大臣向他們明確說:“往後, 皇上的旨意, 照例由你們草擬, 但是, 必須送呈太后過目無異議後才可發出。 先帝賜予的‘禦賞’和‘同道堂’兩方印信, 你們都是知道的, 今後, 凡有上諭, 擬稿首尾分別蓋上‘禦賞’和‘同道堂’印信, 然後方可發出。 ”

慈禧有理有據的一番話, 令八大臣一時無語反駁, 雖極不情願但當時也算基本認可了慈禧的話。 慈禧見取得初步戰果, 便立即跟進, 命八大臣將她上述意思擬成旨意, 並以新皇帝名義發佈第一道上諭通曉全國。 這樣, 慈禧在與八大臣的較量中取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

可八大臣面對兩宮太后的制約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呢?很快雙方就因為禦史董元醇的一道奏章再起波瀾, 這位禦史在奏章中竟提出了請太后垂簾聽政的建議。 此議一出立即引爆兩宮太后和八大臣的矛盾, 慈禧對董元醇的建議很欣賞, 八大臣則認為這是在進一步謀奪他們的權力, 自然不能讓步。 所以, 八大臣對董元醇的奏章表示強烈反對, 並以皇帝名義草擬了嚴厲申斥董元醇的旨意,還在旨意中否決了太后垂簾聽政的提議。但是當這道草擬的旨意抄送給兩宮太后用印時,慈禧一看覺得這樣下旨對自己非常不利,於是,她聯合東太后共同決定將董元醇的奏章和八大臣草擬的上諭一起壓下不發。

八大臣見旨意被太后扣留不發,頓時將矛盾升級,氣憤的載垣等人甚至當面駁斥兩宮太后:“奉命贊襄幼主,不能聽命太后。請太后看折,亦系多餘之事。”慈禧則針鋒相對反駁他們說:“難道皇帝之命你們也敢不遵嗎?”杜翰則直接回嗆說:“若聽信讒言,臣等不能奉命。”肅順更是怒氣衝衝,嚇得同治小皇帝哇的哭了,慈禧見狀氣的雙手顫抖。可爭來爭去,兩宮太后就是不簽發那道上諭。

第二天,八大臣見兩宮太后還是不發上諭,無奈便採取罷工(不辦公)的辦法威脅兩宮太后。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一上午,兩宮太后見這樣僵持恐怕事情有變,反而不利,無奈只得將訓斥董元醇的上諭蓋印下發。這次是八大臣小勝一個回合,大家都很高興,但肅順卻清醒地提醒大家說“慈禧太后為人狠毒,且貪權,不除掉早晚是禍害啊”,但當時載垣和端華卻沒有聽從肅順的建議,沒有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沒想到這卻為慈禧贏得了喘息和翻身的機會。

垂簾聽政的提議被八大臣硬生生否決後,慈禧感到只靠團結東太后,憑她們兩個女人恐怕很難鬥得過八大臣,於是他想到了一個最有利的外援,就是那位留在北京城,且被咸豐刻意排除在八大臣之外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當時,奕訢雖不是顧命大臣,卻因為成功與英法聯軍達成議和條件,成為京師留守官員的最重要核心人物。而且奕訢及其支持者,對咸豐將他排除在顧命大臣之外早有不滿,當他接到慈禧偷偷傳遞給他“一起對付八大臣”的資訊後,雙方頓時一拍即合。於是,奕訢再次上奏請求前往熱河叩謁梓宮。

八大臣其實對奕訢也早有防備,所以一再拒絕奕訢要來熱河的請求。但當這次奕訢再要求來熱河的摺子到了兩宮太后的手裡後,很快就得到了他們的批准。就這樣,奕訢于咸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日(1861年9月5日)到達了熱河,哭靈之後,就打算進宮去看望兩宮太后。不過,奕訢為了不引起八大臣猜疑,而特意去請端華陪他一起進宮參見兩宮太后。端華一時不知怎麼辦好,就看著肅順,肅順卻笑著說:“老六,你與兩宮太后是小叔子和嫂子,見面何必用我們陪同呢!”於是,奕訢獲得了單獨拜見兩宮太后的機會。

這次見面很重要,幾乎是改寫晚清歷史的一次政治性磋商,但由於他們三人談話的具體內容沒有詳細記載,所以只能從一些隻言片語中進行判斷和復原。這次密議的話題應該是“密商誅奸之策”,首先確定了當務之急是務必使皇帝和兩宮太后早日回京,其次確定了回京師之後發起政變行動的計畫。

肅順等八大臣這邊,雖不知道奕訢進宮與兩宮太后具體密談了什麼話,但以當時的氣氛和環境,他們不得不懷疑其中可能有問題。可又苦於手中沒有什麼好牌可打,只能秘密監視奕訢在熱河的舉動,結果奕訢在熱河住了6天,只與兩宮太后見了那一次面,八大臣並未監視到什麼蛛絲馬跡。可政變這麼大的行動,沒有詳細計畫怎麼能行呢?這其中就不得不提一提那個聯絡兩宮太后和奕訢的聯絡人了,他們就是奕譞(咸豐帝和奕訢的弟弟)及其老婆(西太后的妹妹),這兩人當時多次來往于兩宮和奕訢之間,傳遞了實施密議計畫的具體方案。

大事基本確定之後,奕訢於八月初七日(9 月 11 日)離開熱河,日夜兼程返回京師,秘密做了政變計畫的準備工作。至此,慈禧做到了在內籠絡慈安,在外聯結奕訢,秘密地為八大臣挖好了大坑,只待時機一到,便可一舉拿下礙眼的八大臣了。由此可見,26歲的慈禧的頭腦確實不簡單,而反觀八大臣的表現則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了!

並以皇帝名義草擬了嚴厲申斥董元醇的旨意,還在旨意中否決了太后垂簾聽政的提議。但是當這道草擬的旨意抄送給兩宮太后用印時,慈禧一看覺得這樣下旨對自己非常不利,於是,她聯合東太后共同決定將董元醇的奏章和八大臣草擬的上諭一起壓下不發。

八大臣見旨意被太后扣留不發,頓時將矛盾升級,氣憤的載垣等人甚至當面駁斥兩宮太后:“奉命贊襄幼主,不能聽命太后。請太后看折,亦系多餘之事。”慈禧則針鋒相對反駁他們說:“難道皇帝之命你們也敢不遵嗎?”杜翰則直接回嗆說:“若聽信讒言,臣等不能奉命。”肅順更是怒氣衝衝,嚇得同治小皇帝哇的哭了,慈禧見狀氣的雙手顫抖。可爭來爭去,兩宮太后就是不簽發那道上諭。

第二天,八大臣見兩宮太后還是不發上諭,無奈便採取罷工(不辦公)的辦法威脅兩宮太后。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一上午,兩宮太后見這樣僵持恐怕事情有變,反而不利,無奈只得將訓斥董元醇的上諭蓋印下發。這次是八大臣小勝一個回合,大家都很高興,但肅順卻清醒地提醒大家說“慈禧太后為人狠毒,且貪權,不除掉早晚是禍害啊”,但當時載垣和端華卻沒有聽從肅順的建議,沒有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沒想到這卻為慈禧贏得了喘息和翻身的機會。

垂簾聽政的提議被八大臣硬生生否決後,慈禧感到只靠團結東太后,憑她們兩個女人恐怕很難鬥得過八大臣,於是他想到了一個最有利的外援,就是那位留在北京城,且被咸豐刻意排除在八大臣之外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當時,奕訢雖不是顧命大臣,卻因為成功與英法聯軍達成議和條件,成為京師留守官員的最重要核心人物。而且奕訢及其支持者,對咸豐將他排除在顧命大臣之外早有不滿,當他接到慈禧偷偷傳遞給他“一起對付八大臣”的資訊後,雙方頓時一拍即合。於是,奕訢再次上奏請求前往熱河叩謁梓宮。

八大臣其實對奕訢也早有防備,所以一再拒絕奕訢要來熱河的請求。但當這次奕訢再要求來熱河的摺子到了兩宮太后的手裡後,很快就得到了他們的批准。就這樣,奕訢于咸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日(1861年9月5日)到達了熱河,哭靈之後,就打算進宮去看望兩宮太后。不過,奕訢為了不引起八大臣猜疑,而特意去請端華陪他一起進宮參見兩宮太后。端華一時不知怎麼辦好,就看著肅順,肅順卻笑著說:“老六,你與兩宮太后是小叔子和嫂子,見面何必用我們陪同呢!”於是,奕訢獲得了單獨拜見兩宮太后的機會。

這次見面很重要,幾乎是改寫晚清歷史的一次政治性磋商,但由於他們三人談話的具體內容沒有詳細記載,所以只能從一些隻言片語中進行判斷和復原。這次密議的話題應該是“密商誅奸之策”,首先確定了當務之急是務必使皇帝和兩宮太后早日回京,其次確定了回京師之後發起政變行動的計畫。

肅順等八大臣這邊,雖不知道奕訢進宮與兩宮太后具體密談了什麼話,但以當時的氣氛和環境,他們不得不懷疑其中可能有問題。可又苦於手中沒有什麼好牌可打,只能秘密監視奕訢在熱河的舉動,結果奕訢在熱河住了6天,只與兩宮太后見了那一次面,八大臣並未監視到什麼蛛絲馬跡。可政變這麼大的行動,沒有詳細計畫怎麼能行呢?這其中就不得不提一提那個聯絡兩宮太后和奕訢的聯絡人了,他們就是奕譞(咸豐帝和奕訢的弟弟)及其老婆(西太后的妹妹),這兩人當時多次來往于兩宮和奕訢之間,傳遞了實施密議計畫的具體方案。

大事基本確定之後,奕訢於八月初七日(9 月 11 日)離開熱河,日夜兼程返回京師,秘密做了政變計畫的準備工作。至此,慈禧做到了在內籠絡慈安,在外聯結奕訢,秘密地為八大臣挖好了大坑,只待時機一到,便可一舉拿下礙眼的八大臣了。由此可見,26歲的慈禧的頭腦確實不簡單,而反觀八大臣的表現則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