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辦卡容易退錢難:健身房成“添堵房”

原標題:辦卡容易退錢難:健身房成“添堵房” 卷款跑路、私教亂象該如何“對症下藥”?

2017年底,上海白領王曉元(化名)被健身房“添堵”了。 他在一家健身會所辦了三年會員卡,才用了兩年,該健身會所卻“人去樓空”,會員無法辦理退款手續。

“本來想健健身,有個好身體和好心情,這下好了,歲末年初身體也健不成了,心裡還很添堵。 ”王曉元對記者說。

跟他有一樣遭遇的還有數百名健身愛好者,他們自發組建了微信維權群,希望能找到維權方法和途徑,在農曆新年前要回部分損失金額。

老闆“跑路”無人“接盤”

在上海擁有40多家門店的奧森健身在2017年12月上旬接連關閉了20多家門店,辦卡會員大都無法辦理退款手續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高度關注,近年來室內健身行業蓬勃發展。 無論是高端健身會所,還是連鎖品牌門店,抑或私人健身工作室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的各類健身會所、健身俱樂部已達4000餘家。 其中,知名品牌的連鎖健身機構約占五成,“小而雜”的健身機構佔據另外半壁江山。

大潮湧起,魚龍混雜。 近段時間,健身會所老闆卷款跑路,健身館私教訓練不當等情況不時出現,讓不少熱愛健身的消費者或損失錢財或傷了身體,更讓許多正想要辦卡健身的市民們對健身會所“避而遠之”。

如今,改名為奧森健身的門店同樣因為老闆過度擴張,資金鏈斷裂而拖欠了房租、水電等,老闆索性在2017年12月初閉門關店,留下200多位辦卡會員,因為退款維權的事情焦頭爛額。

有一些並不經常到店健身的辦卡會員,連這個消息都不知道。

就這樣,在上海擁有40多家門店的奧森健身在2017年12月上旬的幾天內接連關閉了20多家門店,辦卡會員大都無法辦理退款手續……

奧森會員朱先生還有10多節私教課沒有上完,他按照業已閉門的會所門前的“通知”前往轄區市場監督管理所登記資訊時,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市場監督部門只能幫忙調解,但前提是門店負責人找得到。

實際上,奧森很多店關閉後,負責人也隨即失聯。 如果負責人始終聯繫不上,會員們只能通過法律途徑來維權。

但走法律途徑時間長、成本高,讓很多會員感覺維權“希望渺茫”。

一些會員表示,希望場地租賃方以及當地街道、工商等政府部門通過協商,協調一家協力廠商健身機構來“接盤”,畢竟大家的健身需求還是客觀存在的,但這一方法同樣“希望渺茫”。

一位元不願具名的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要找協力廠商健身機構來“接盤”,就意味著要承擔起這些會員們尚未消費結束的會籍、私教課等。 “這等於讓新來的健身機構還沒開門營業,就先背上一筆不小的債務,誰會願意這麼‘接盤’呢?”

一方面是健身市場的火熱;另一方面,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發展模式單一,超過一半的國內健身俱樂部快速擴張、成本過大,存在虧損問題,頻繁出現關門跑路現象引發的年卡用戶維權糾紛,給健身行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不靠譜的“賣卡辦點”模式

一家健身會所三四十天的銷售額可達200萬元到300萬元,老闆以四五十萬元作為首家店的運營費用,剩下的錢用於投資別的店

“奧森”之前已有類似案例:2017年11月初,上海市南京西路一家健身俱樂部突發關門,數百名會員的上百萬元會費被卷走,消費者陷入維權困境。

“一些開在商住兩用樓裡的所謂‘健身工作室’,有些其實連公司都不曾註冊,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連老闆都找不到。 ”某健身連鎖企業負責人張安文(化名)說,“相比處於灰色地帶的健身工作室,一些‘賣卡辦店’的小規模健身機構同樣存在消費風險。

按照目前的“行情”,健身門店的健身卡都是3至5年為期,時間越長折扣越優惠。 “很多銷售人員只有很低的基本工資,收入基本靠賣卡提成,因此他們會將會所的資質和優惠條件吹得天花亂墜,只為多賣卡,多賣五年卡。 ”

據瞭解,一般一家健身會所三四十天就可以賣到200萬元到300萬元不等的銷售額,老闆留下四五十萬元作為第一家開張門店的運營費用,剩下的一兩百萬就可以繼續投資別的門店,如此往復,瘋狂擴張。

“但是一旦資金鏈斷裂,或者銷售款被老闆挪作他用,就可能導致風險的出現。 而只要旗下一家門店出現資金問題,無論是飲鴆止渴式的‘畸形賣卡’還是索性關門歇業,都會讓整個連鎖門店出現多米諾骨牌式的崩壞。 ”張安文說。

“市場上那些‘空手套白狼’式發展的健身會所,因為新會員加盟、資金鏈或者其他一些問題,普遍活不過兩年,這是個成敗的拐點。一旦抗不過這個拐點,老闆就會謀劃著出手轉讓,或者乾脆關門開溜。”王曉元辦的三年期卡,正是在2年的時間“拐點”上出了問題。

5到7天速成的“私人教練”

頂著各項健身比賽冠軍頭銜的私人教練,從業門檻其實很低。不少培訓機構,擔保只要交錢就能拿到私教資格證書

除了健身會所老闆卷款跑路的風險,品質參差不齊的私人教練同樣是健身房裡的風險點。

如今,上海的各大健身房基本都有私人教練服務,私教課的收費從每小時300元至800元不等。然而,這些收費不菲的私人教練,相當一部分並不靠譜。

這些頂著各項健身、健美比賽冠軍頭銜的私人教練,從業門檻相當低。一些培訓機構搞得“速成班”,往往5至7天的培訓就能“產出”拿到相關資格證書的私人教練;更有甚者,還打出了“包過”的招攬廣告。

記者調查發現,健身私教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水準參差不齊。目前市場上的私人教練主要來源於體育院校的畢業生、退役運動員及一些有著良好身體素質的體育愛好者。但是,體校的畢業生實踐經驗較少,退役運動員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體育愛好者們素質不一,且大多缺乏必要的理論儲備,導致私教整體水準參差不齊。

二是培訓認證混亂。私教的潛在市場非常廣闊,因此吸引了眾多的培訓機構不斷湧入,為了爭取到更多的生源,不少培訓機構甚至擔保只要交錢就能拿證,從而降低了私教資格的含金量。

三是監管缺失。健身教練行業監管關係到消費者身體健康以及運動安全,但我國既沒有一個具體的行政部門對其進行專門的監督,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予以制約。

2015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發佈的《2015中國健身教練職業發展報告》稱,在私教行業,入職1-3年的“新人”中,52%的人有專業背景,其餘的48%沒有專業背景。

資深健身教練張娜告訴記者,私教流動性非常大,很多私教一旦有了正規健身場館的工作經歷,手裡再有一些客戶資源,大多會自立門戶,“租套公寓開個‘私人健身工作室’比給正規機構打工賺得多,但是安全性和專業性就沒有辦法保障”。

檢索媒體報導,近年來因為私人教練指導或者保護不當,導致消費者受傷甚至死亡的新聞報導並不鮮見。

2014年7月22日下午,剛高考完的遼陽女孩張婉婷,在瀋陽格林豪森英派斯健身俱樂部組織的減肥夏令營中,訓練完游泳後忽然摔倒。張婉婷被送往醫院後,卻再也沒有醒過來。

法院審理認為,健身館由於存在工作人員無教練員證書、未進行科學訓練等違約行為,認定英派斯俱樂部未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張婉婷盡到教育和管理職責,應承擔主要賠償責任。

據張娜介紹,因健身運動而死亡的事件並不多見,但因為教練指導或保護不當,導致消費者受傷的情況卻很多。

“這樣的傷害主要是膝關節半月板的損傷,韌帶或肌肉的拉傷等,而為掩飾自己的過失,很多健身房或健身教練會欺騙消費者說,這是正常的運動勞損,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張娜說。

解決之道已“在路上”

根據上海市即將發佈的新規,經營者決定停業、歇業等,應提前30日發佈告示,並通知記名卡消費者

上述問題很棘手卻也不是沒有解決之道。

上海市人大目前正在準備對單用途預付消費卡進行立法,並擬建立統一的單用途預付消費卡協同監管平臺,歸集經營者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發行、兌付、預收資金等資訊,加強對該種類消費卡的管理。而健身房的消費年卡,正在此列。

2017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了《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草案)》,草案規定,經營者決定停業、歇業,或者因經營場所遷移等原因影響單用途預付消費卡兌付的,應當提前30日發佈告示,並以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形式通知記名卡消費者。消費者有權要求退回卡內餘額。

針對私教亂象,業內人士建議,一是依據行業發展需要,增加運動處方、健身管理等相關培訓內容;二是探索建立行業等級評價體系,並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打通,把各個專案的健身指導服務人員真正按“職業”進行規範,根據從業者的不同水準進行相應等級的評價。

如何讓熱愛運動健身的人們能夠安心、放心地運動健身,避免身體受傷、錢款損失等種種“糟心事”,從政府部門到行業從業者,都應該當好群眾的“護航人”。

文章關鍵字: 教練 健身 門店 私教 編輯:張文卓

”張安文說。

“市場上那些‘空手套白狼’式發展的健身會所,因為新會員加盟、資金鏈或者其他一些問題,普遍活不過兩年,這是個成敗的拐點。一旦抗不過這個拐點,老闆就會謀劃著出手轉讓,或者乾脆關門開溜。”王曉元辦的三年期卡,正是在2年的時間“拐點”上出了問題。

5到7天速成的“私人教練”

頂著各項健身比賽冠軍頭銜的私人教練,從業門檻其實很低。不少培訓機構,擔保只要交錢就能拿到私教資格證書

除了健身會所老闆卷款跑路的風險,品質參差不齊的私人教練同樣是健身房裡的風險點。

如今,上海的各大健身房基本都有私人教練服務,私教課的收費從每小時300元至800元不等。然而,這些收費不菲的私人教練,相當一部分並不靠譜。

這些頂著各項健身、健美比賽冠軍頭銜的私人教練,從業門檻相當低。一些培訓機構搞得“速成班”,往往5至7天的培訓就能“產出”拿到相關資格證書的私人教練;更有甚者,還打出了“包過”的招攬廣告。

記者調查發現,健身私教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水準參差不齊。目前市場上的私人教練主要來源於體育院校的畢業生、退役運動員及一些有著良好身體素質的體育愛好者。但是,體校的畢業生實踐經驗較少,退役運動員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體育愛好者們素質不一,且大多缺乏必要的理論儲備,導致私教整體水準參差不齊。

二是培訓認證混亂。私教的潛在市場非常廣闊,因此吸引了眾多的培訓機構不斷湧入,為了爭取到更多的生源,不少培訓機構甚至擔保只要交錢就能拿證,從而降低了私教資格的含金量。

三是監管缺失。健身教練行業監管關係到消費者身體健康以及運動安全,但我國既沒有一個具體的行政部門對其進行專門的監督,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予以制約。

2015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發佈的《2015中國健身教練職業發展報告》稱,在私教行業,入職1-3年的“新人”中,52%的人有專業背景,其餘的48%沒有專業背景。

資深健身教練張娜告訴記者,私教流動性非常大,很多私教一旦有了正規健身場館的工作經歷,手裡再有一些客戶資源,大多會自立門戶,“租套公寓開個‘私人健身工作室’比給正規機構打工賺得多,但是安全性和專業性就沒有辦法保障”。

檢索媒體報導,近年來因為私人教練指導或者保護不當,導致消費者受傷甚至死亡的新聞報導並不鮮見。

2014年7月22日下午,剛高考完的遼陽女孩張婉婷,在瀋陽格林豪森英派斯健身俱樂部組織的減肥夏令營中,訓練完游泳後忽然摔倒。張婉婷被送往醫院後,卻再也沒有醒過來。

法院審理認為,健身館由於存在工作人員無教練員證書、未進行科學訓練等違約行為,認定英派斯俱樂部未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張婉婷盡到教育和管理職責,應承擔主要賠償責任。

據張娜介紹,因健身運動而死亡的事件並不多見,但因為教練指導或保護不當,導致消費者受傷的情況卻很多。

“這樣的傷害主要是膝關節半月板的損傷,韌帶或肌肉的拉傷等,而為掩飾自己的過失,很多健身房或健身教練會欺騙消費者說,這是正常的運動勞損,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張娜說。

解決之道已“在路上”

根據上海市即將發佈的新規,經營者決定停業、歇業等,應提前30日發佈告示,並通知記名卡消費者

上述問題很棘手卻也不是沒有解決之道。

上海市人大目前正在準備對單用途預付消費卡進行立法,並擬建立統一的單用途預付消費卡協同監管平臺,歸集經營者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發行、兌付、預收資金等資訊,加強對該種類消費卡的管理。而健身房的消費年卡,正在此列。

2017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了《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草案)》,草案規定,經營者決定停業、歇業,或者因經營場所遷移等原因影響單用途預付消費卡兌付的,應當提前30日發佈告示,並以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形式通知記名卡消費者。消費者有權要求退回卡內餘額。

針對私教亂象,業內人士建議,一是依據行業發展需要,增加運動處方、健身管理等相關培訓內容;二是探索建立行業等級評價體系,並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打通,把各個專案的健身指導服務人員真正按“職業”進行規範,根據從業者的不同水準進行相應等級的評價。

如何讓熱愛運動健身的人們能夠安心、放心地運動健身,避免身體受傷、錢款損失等種種“糟心事”,從政府部門到行業從業者,都應該當好群眾的“護航人”。

文章關鍵字: 教練 健身 門店 私教 編輯:張文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