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為何沒有統一三國,其實和曹操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我國, 三國時期是一段動亂的時期。 三國時期一代梟雄曹操, 是個很厲害的人物, 他自起兵以來, 先是反抗董卓, 後佔據兗州發展, 到了後來官渡之戰敗袁紹, 征烏桓, 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但是赤壁之戰大敗, 使得曹操沒有統一, 後來漢中之戰的失利, 三分鼎立局面徹底形成。 那麼曹操為何不能統一三國呢?

實際上, 曹操是很有軍事才能的人, 他的沙場歲月, 堪稱光彩照人, 他一生經歷很多硬仗, 而大部分硬仗他都親自統帥, 雖然也有敗仗, 但是他的堅韌也是有的, 而且越挫越勇。 官渡之戰大敗袁紹, 白狼山血戰, 都是戰爭史上的奇跡, 也是曹操一生作戰的妙筆。 曹操最後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也是有其內在原因的。

戰爭打的就是人, 人才永遠都是珍惜資源。 曹操也很善用人才, 曹操手下謀士如雨, 猛將如雲, 無論是從別處投靠自己的人才, 還是自己招攬的人才,

他都很器重, 他一生之所以能縱橫捭闔, 也與他善用人才有關, 但是曹操雖然是善於用人, 但是有一點做的並不好, 那就是:放權, 給手下一個獨當一面的機會。 這是一種用人環節最大的氣度, 該放手時就放手, 可是曹操並沒有那麼做。 曹操身邊雖然有無數人才, 但是大多都是清一色的輔助人才, 獨當一面的極少。

曹操一生最缺乏的氣質裡, 肯定少不了一點:氣度。 這個氣度就是胸襟, 也是一種取捨, 關鍵時刻要如何抉擇。 曹操這方面做的並不好。 例如晚年的曹操對待華佗, 楊修等人的態度, 曹操這點做的並不好, 他缺乏這種胸懷, 雖然他很厲害, 但是這方面做的並不好。

曹操很有才華, 是個文武雙全的人, 但是他最終沒能一統三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戰略規劃。 曹操的規劃能力並不好, 看到後面曹魏政權的結局就知道了, 這雖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但是至少在曹操晚年, 曹操沒有考慮到士族的威脅, 政權的權力佈局, 後來司馬氏奪權也是占了這個光。

而爭奪天下的過程裡, 曹操也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曹操在平定烏桓後, 理論上他應該西向消滅關西馬超, 韓遂等西涼勢力。 馬超韓遂雖然勇猛, 西涼軍雖然彪悍, 但絕非曹操的對手, 因此曹操應該首先統一北方。 在北方, 他的軍隊是具有絕對優勢的,

他的將領們也善於陸戰。 收拾西涼後, 再南下漢中, 西蜀, 如果善用韜略, 必定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樣就平定了大半個中國。 以西, 南, 東三個方向對劉表, 孫權形成夾擊之勢。

劉表新喪, 內部不穩, 劉備雖然想鳩占鵲巢, 但強龍難壓地頭蛇。 劉琮及蔡氏審時度勢, 必定投降曹操。 這時候劉備如喪家之犬, 不但諸葛亮不會輔佐他, 徐庶都很難說。 要麼繼續南逃東吳, 要麼就只能投降曹操。 此刻孫權孤掌難鳴, 不可能再有一戰之決心。 不用打, 很快就會降了。 就算打, 曹操兵多將廣, 糧草充裕, 並且可以從三個方向進攻, 東吳兵少, 雖然善於水戰, 但長期來看, 必敗無疑, 而且曹操王命之下, 東吳士人很難抗拒。 曹操集團缺乏戰略規劃人才, 而曹操也沒有考慮那麼多。這就使得導致了最後“三足鼎立”的局面。

由於曹操的性格決定了他的策略,連續的勝利造成了他的自大心理,妄自稱相,橫行朝野,造成人心不服,而後又在吞併荊州以後貿然以傾國之兵力南下,妄圖一戰平定長江以南,統一天下。但是曹操軍隊不習水戰,結果在孫劉的夾擊之下,一敗塗地,損失慘重。讓劉備緩過氣來,先圖荊州,後並西蜀,三國並立之勢形成,劉備勢力同時發展壯大,東吳也沒有了懼怕之心。曹操在兩者的夾擊下,已經無力回天,很難再有統一天下的大好局勢。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而曹操也沒有考慮那麼多。這就使得導致了最後“三足鼎立”的局面。

由於曹操的性格決定了他的策略,連續的勝利造成了他的自大心理,妄自稱相,橫行朝野,造成人心不服,而後又在吞併荊州以後貿然以傾國之兵力南下,妄圖一戰平定長江以南,統一天下。但是曹操軍隊不習水戰,結果在孫劉的夾擊之下,一敗塗地,損失慘重。讓劉備緩過氣來,先圖荊州,後並西蜀,三國並立之勢形成,劉備勢力同時發展壯大,東吳也沒有了懼怕之心。曹操在兩者的夾擊下,已經無力回天,很難再有統一天下的大好局勢。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