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對燕雲十六州用兵,為何總失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原因

幽雲十六州, 也稱燕雲十六州, 位置就是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區, 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是北部的一個屏障, 中原王朝如果控制住此地, 將依靠山脈遏制住遊牧民族騎兵的南下。

反之, 北方遊牧民族得到此地, 那麼南下中原將一馬平川, 黃河北岸將再無險可守。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遼國向宋國發起進攻時, 很輕鬆的就會打到黃河岸邊。

此地區在西元938年被石敬瑭割給了契丹。 西元960年, 北宋建立, 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制定的政策是先南後北, 把收復幽雲十六州排在了最後, 所以終宋太祖一世, 也沒有收復此地。

西元976年,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 消滅山西的北漢政權和收復幽雲十六州自然就落在了他的頭上。 西元979年正月, 北宋大軍與北漢的軍隊交上了火, 經過幾個月激戰北漢投降, 緊接著趙光義命令軍隊繼續北上, 想攜滅北漢的餘威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

這個命令下的深受後世史學家和軍事家抨擊, 因為消滅完北漢之後, 宋朝大軍已經人困馬乏了, 還要繼續從太原向北京進發, 太原與北京的直線距離是400多公里, 還要翻越太行山, 這是典型的遠距離奔襲, 而且主要靠兩支腿走過去。

果然,

當宋軍抵達幽雲十六州後, 起初打了幾場勝仗, 但是最終受阻於幽州城下, 隨後遼國各路援軍到來, 高粱河一戰, 宋軍大敗, 趙光義也受了傷, 慌亂之中, 趙光義乘坐驢車南逃。 此戰讓宋軍產生了畏敵心理。

從此幽雲十六州就成了宋朝君臣心中的痛。 其實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最好時機就是宋太宗趙光義時期,

正值開國初年, 北宋也消滅了各割據政權, 軍力強盛, 可惜趙光義急功近利, 率疲憊之師長途跋涉, 最後還受阻於堅城之下, 犯了兵家大忌。

高粱河一敗, 宋朝再也無力發動如此大規模的北伐。 使得幽雲十六州離開漢族統治400多年, 直到徐達北伐。 失去了幽雲十六州也客觀導致了北宋滅亡, 使歷史在這一戰之後發生了轉彎。

毛主席對趙光義北伐的失敗一語道破, 他說:“此人不知兵, 非契丹敵手。 爾後屢敗, 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 宋人終不省。 ”的確, 宋人不僅在戰術上不反省, 在戰略上也不反省, 北宋連金抗遼, 南宋連蒙抗金, 可以說宋朝在這條戰略的陰溝裡, 竟然連續翻了兩次船, 可惜了。

日本投降代表簽字後說投降書無效, 看麥克亞瑟是怎麼處理的

甲午戰爭, 堅持打下去會怎樣?割地的後果, 我們的祖先早有論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