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庫頁島上的日俄戰爭:東西兩大帝國的東北亞爭霸,受害者卻是清朝

《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清朝和沙皇俄國之間關於東北亞領土的劃分, 並帶給彼此近兩個世紀的和平。 不過, 《尼布楚條約》的文本卻有一項不大不小的遺漏:那就是並未對庫頁島的歸屬做出規定。 經過雅克薩之戰, 清帝國與沙皇俄國的邊界確定於“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線。 外興安嶺綿延入海, 但海外島嶼的歸屬又如何確定?僅從緯度上來看, 庫頁島應的確位於外興安嶺以南, 康熙皇帝下令繪製的《皇輿全覽圖》中也包含了庫頁島——但若從字面上嚴格審視, 《尼布楚條約》未對沿海諸島嶼做出劃界卻是不爭的事實。

當清帝國強盛時, 這並不是個問題, 一旦沙皇俄國入侵, 清帝國不懼再進行一次雅克薩之戰;而當清帝國衰敗時, 這遙遠的邊疆便容易遭人覬覦了。

咸豐五年(1855年), 沙皇俄國與日本簽訂《下田條約》, 承認了彼此對庫頁島的“共治”關係。

此時尚未從鴉片戰爭重創中恢復的清帝國又逢試卷江南的太平天國運動, 國家危亡之秋, 完全無力顧及北方邊疆問題。 次年, 英法聯軍入侵廣州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沙皇俄國以“助華防英”為名趁勢南下, 將整個黑龍江北岸收入囊中。 咸豐八年, 沙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和清帝國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城下之盟《璦琿條約》, 攫取了外興安嶺至黑龍江一帶領土的主權。 咸豐十年(1860年), 沙皇俄國再次借英法聯軍攻佔清帝國首都北京之機與逼咸豐皇帝簽訂《北京條約》, 將烏蘇里江以東大片土地侵佔。 由此, 清帝國喪失了東北亞地區所有海岸線, 沙皇俄國被《尼布楚條約》阻斷的野心終於實現。

然而無論是《璦琿條約》還是《北京條約》, 均未提及庫頁島的歸屬。 從沙皇俄國與日本兩國的時間軸上來看, 俄國人並未將庫頁島視為清帝國的領土, 而將實際控制著庫頁島南部的日本人作為其敵人。 就在與清帝國簽訂《璦琿條約》與《北京條約》的同時, 穆拉維約夫在艦隊的護送下抵達日本江戶,

意圖威逼德川幕府解決庫頁島的“遺留問題”。 , 穆拉維約夫提出雙方以宗穀海峽, 而德川幕府堅持以北緯50度為界平分庫頁島, 談判並未取得任何實質結果。 1862年, 沙皇俄國有所退讓, 提出以北緯48度為界, 遭到日本拒絕——俄日雙方對庫頁島的爭議註定要交給明治政府解決。

1868年, 德川幕府登臺, 明治天皇政府建立伊始便加快了北部邊疆的開發, 兩國關於庫頁島的爭端迅速升級。 然而幾經斟酌之後, 明治政府最終接受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 以放棄庫頁島為代價換取了千島群島的主權。 1875年, 庫頁島的主權第一次明確以國際條約的形式被確定, 這一次的勝利者是沙皇俄國。

然而此時的沙皇俄國也是強弩之末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提出了野心勃勃的“黃俄羅斯”計畫,意圖鯨吞清帝國自喬戈裡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的全部領土,但經明治維新迅速崛起的日本再一次上演了一場20世紀的“雅克薩之戰”:1904年,日本帝國與沙皇俄國為爭奪朝鮮半島及清朝遼東半島爆發了日俄戰爭,日本大勝之餘,派遣了一支樺太遠征軍佔領了庫頁島全境。最終,雙方簽訂《朴茨茅斯條約》,沙皇俄國以北緯50度為界割讓了庫頁島南部——這一次的勝利者是日本帝國。

日俄戰爭之後的沙皇俄國國勢日衰,最終於1917年經十月革命而改朝換代,蘇俄由此成立。日本趁機再次佔領庫頁島全境,而成立伊始的蘇俄無力掌握東北亞局勢,一度在東北亞地區——主要為清帝國故土“自斷經脈”成立了遠東共和國。遠東共和國名義上獨立但仍由蘇俄控制,其法理上的領土依然包括庫頁島北部,雖然當時這一地區仍由日本所佔領。1922年,蘇聯成立,三年後日本與蘇聯簽訂《蘇日關於規定兩國關係基本法則的條約》,日本在蘇聯給予相應資源開採權的前提下承認了《朴茨茅斯條約》,於是庫頁島再一次回歸到南北分治時期。

接下來的幾十年,是日本帝國最為輝煌的時代。日本軍隊一路猛進幾乎佔領了整個東亞、東南亞以及西北太平洋地區,打造了一個龐大的“大東亞共榮圈”。不過日本帝國也只是曇花一現。1952年,帝國夢碎的日本接受了《三藩市和約》,和約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 1905年9月5日獲得之庫頁島(南樺太)部分,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從此,庫頁島歷史終於過渡到現代。

然而此時的沙皇俄國也是強弩之末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提出了野心勃勃的“黃俄羅斯”計畫,意圖鯨吞清帝國自喬戈裡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的全部領土,但經明治維新迅速崛起的日本再一次上演了一場20世紀的“雅克薩之戰”:1904年,日本帝國與沙皇俄國為爭奪朝鮮半島及清朝遼東半島爆發了日俄戰爭,日本大勝之餘,派遣了一支樺太遠征軍佔領了庫頁島全境。最終,雙方簽訂《朴茨茅斯條約》,沙皇俄國以北緯50度為界割讓了庫頁島南部——這一次的勝利者是日本帝國。

日俄戰爭之後的沙皇俄國國勢日衰,最終於1917年經十月革命而改朝換代,蘇俄由此成立。日本趁機再次佔領庫頁島全境,而成立伊始的蘇俄無力掌握東北亞局勢,一度在東北亞地區——主要為清帝國故土“自斷經脈”成立了遠東共和國。遠東共和國名義上獨立但仍由蘇俄控制,其法理上的領土依然包括庫頁島北部,雖然當時這一地區仍由日本所佔領。1922年,蘇聯成立,三年後日本與蘇聯簽訂《蘇日關於規定兩國關係基本法則的條約》,日本在蘇聯給予相應資源開採權的前提下承認了《朴茨茅斯條約》,於是庫頁島再一次回歸到南北分治時期。

接下來的幾十年,是日本帝國最為輝煌的時代。日本軍隊一路猛進幾乎佔領了整個東亞、東南亞以及西北太平洋地區,打造了一個龐大的“大東亞共榮圈”。不過日本帝國也只是曇花一現。1952年,帝國夢碎的日本接受了《三藩市和約》,和約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 1905年9月5日獲得之庫頁島(南樺太)部分,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從此,庫頁島歷史終於過渡到現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