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都說道光“摳門”,但他補衣服要幾千兩,吃一頓片湯也要幾萬兩

道光原名叫做綿甯, 他在繼承大統之後將名字改成了旻寧。 大家可以想一想, 雍正皇帝登基的時候, 自從他登基起便命令其他的兄弟避其名諱, 把名字裡的胤都改成了允, 只有他自己還叫胤禛。

但從自道光皇帝開始呢, 他就立下了新的規矩, 以後但凡是新皇登基, 只是皇帝自己改掉名字的第一個字。 這樣所有原來就已經刊登在市場上銷售的書籍, 還有皇帝的兄弟們, 就不用為了避諱而大規模修改。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 道光皇帝還比較謙厚的, 至少不願意給別人增添麻煩呢。

此外, 這道光帝還提倡節儉, 衣服的袖口還是膝蓋那裡磨的薄了, 從不捨得做新衣服穿, 而是加補丁。 但是養尊處優的他並不知道, 龍袍打補丁可要比新作一件還浪費呢, 有一次他召見大臣, 見到這位大臣身上的衣服也釘著補丁, 於是就問他衣服上補丁的花費, 大臣說要三錢。

沒想到道光皇帝一聽很是震怒, 召見內務府的總管一通訓斥, 這總管倒是不急不躁, 帶著帳本一項項的對賬給萬歲爺聽, 原來龍袍的花紋很特殊, 結果裁減了幾百匹的上好布料才對的上, 另外京城中沒有會打這種特殊補丁的工匠, 所以這衣服是送到江南修補,

這來回的運費和人工費又是不菲的花銷, 況且押運可是皇帝的工作服, 自然要雇傭專業的押鏢團隊保駕, 所以林林總總下來, 幾千兩的花費很正常。

看到這裡, 不知道該哭該笑, 所以有人戲稱道光皇帝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

終究是眼界有限, 這講究勤儉倒成了沽名釣譽。 還有一次, 他突發奇想要吃片湯, 可是禦廚一口回絕說不會, 下邊人只好去宮外採買, 結果偌大的京城居然買不到。

第二天內務府就報上預算, 說是要在禦膳房的名下單獨成立片湯局, 以供皇上吃片湯, 這預算居然要幾萬兩, 道光皇帝當然沒有答應。 不過這也反映出, 這位皇帝平時怕是耳朵根子很軟, 手下人居然敢這麼合夥糊弄他。

道光帝心慈, 但是心慈不能當救國的手段用, 那時候的大清已經很是外強中乾了, 國庫空虛, 百姓積貧積弱, 民間的白蓮教、天理教四起, 海外洋人把大清當肥肉, 偷渡鴉片謀利。 好歹有位林則徐一心想要禁煙救國, 在虎門大肆銷煙, 鼓舞士氣, 但是這一片赤誠之心還沒發光發熱到底, 這道光帝就半路上把人擼下來了。

本來在清朝中國已經在走下坡路,需要的是力挽狂瀾有魄力的皇帝。平心而論,清朝朝廷對於諸位皇子的教養是頗為看重的,上書房裡的先生經常以前明亡國之君吊死景山上為例子訓斥玩鬧的皇子,是以清朝的皇帝沒有特別作惡不靠譜之輩,但是很多中規中矩的平庸之輩,自嘉慶帝開始,這一輩輩皆平庸,所以也真是時運不濟啊。

本來在清朝中國已經在走下坡路,需要的是力挽狂瀾有魄力的皇帝。平心而論,清朝朝廷對於諸位皇子的教養是頗為看重的,上書房裡的先生經常以前明亡國之君吊死景山上為例子訓斥玩鬧的皇子,是以清朝的皇帝沒有特別作惡不靠譜之輩,但是很多中規中矩的平庸之輩,自嘉慶帝開始,這一輩輩皆平庸,所以也真是時運不濟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