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有個城門有三個名稱,現在只留下了這一個

1926年, 國民革命軍統一全國的北伐戰爭開始。 但是, 出師不久, 國民軍在南口敗退。 危難之時, 李大釗三次請馮玉祥回國, 希望他收拾殘局, 配合國民軍北伐。 遠在蘇聯的馮玉祥接受李大釗的建議, 提出“進軍西北, 解圍西安, 出兵潼關, 策應北伐”的戰略方針。

中山門

1926年9月, 馮玉祥回國。 國民軍很多殘餘部隊紛紛歸隊, 馮玉祥成立國民軍聯軍。 他遵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出師北伐, 並在同年11月打敗劉鎮華的鎮嵩軍, 解了西安之圍。 馮玉祥在共產黨人的幫助下開始治理西安, 並在西安城東的牆上開鑿出一道城門, 取名為中山門, 以表示對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景仰。

西安老照片

當國民軍北伐打下武漢以後, 國民黨內部出現分裂。 蔣介石和汪精衛矛盾加劇, 互不相讓, 出現了南京和武漢兩個國民政府, 史稱“寧漢對立”, 馮玉祥左右為難。 此時, 武漢政府決定舉行第二次北伐, 拉擾馮玉祥會師中原。

國民革命軍

1927年5月18,馮玉祥率軍東征, 從中山門出西安城。 出發的時候, 很多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送行。 馮玉祥將中山門南北兩個門洞取名為“東征門”和“凱旋門”。 在城頭向西安的老百姓講話:“我即將東征遠去, 等到北伐勝利, 天下太平, 各位再打開凱旋門歡迎我的軍隊!”

此後, 馮玉祥南征北戰, 縱橫天下數十載, 到過很多地方。 但那個在危難之中拯救西安城, 並渴望全國統一的將軍, 此後再也沒有回過西安城, 留下中山門上凱旋的諾言至今無緣兌現。

馮玉祥將軍塑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