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南海發現裸☆禁☆露可燃冰!美國眼紅有什麼舉動?

能源問題一直都使我們眼裡的大事, 因為能源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各種的動力資源, 是國民經濟的物質資源。 央視新聞中就提到了, 我國的遠洋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中, 在南海海域發現了裸露的天然氣水化合物, 也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是分佈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東途中, 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似冰狀覺得結晶物資, 因為看上去就像一個冰塊, 而且遇火就會燃燒, 因此得名為可燃冰。 早在今年的5月18日, 我國在南海的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 開採的可燃冰就是從水下一千多米的地方, 將可燃冰提取分解上來所產生的甲烷氣體。 這次試采的成功也代表著此種類別的可燃冰, 在世界上的首次成功。 而今天在南海海域發現的裸露的可燃冰, 更是一個重大發現。

據瞭解, 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天然氣水合物, 也就是可燃冰在形成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深海冷泉流體作為氣源。 這是一個極難存在的資源, 對比其他資源, 可燃冰更加的清潔, 對環境污染小, 而且全球的儲存也很高, 如果可以能夠得到大量的開採,

對我國的能源結構可以進行很好的改善, 更重要的就是使用它不會產生廢氣, 也就不用擔心會破壞環境了。 在這個能源枯竭的年代, 最寶貴的無疑就是能源了, 而南海這塊寶地蘊藏著無數的能源, 怪不得這麼搶手了。 而這次可燃冰的發現, 相信意義也不僅僅是新能源的獲得啦。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地球科學家Pushker Kharecha稱, 不論中國是否擴大產能, 可燃冰(或其他任何化石燃料)的開採將導致化石燃料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 更不用說長期依賴化石燃料。 要想不造成污染, 恐怕需要把焦點放在氫氣上了。 美國科學家的這番表態雖有道理, 但作為一個退出巴黎協定的國家, 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真實動機…

BBC曾報導指出的:“可燃冰有望成為具有革命意義的能源, 對於滿足世界未來的能源需求至關重要。 ”可燃冰或許是地球上最後一種碳基燃料, 如若真的能夠有效利用, 相信一定是我們可見的未來的又一盞明燈, 讓我們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