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長壽新聞網 記者 楊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勁號角。 今年長壽區兩會, 創新驅動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焦點。 對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畫, 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代表委員滿懷憧憬與自信。

訪談嘉賓胡明源:區人大代表, 重慶雲天化瀚恩新材料開發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

緊跟前沿科技 提升創新能力

近年來, 長壽區非常重視創新工作, 創新驅動發展的步伐明顯加速, 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轉型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胡明源如是說。

“搞創新要瞄準前端領域, 瞄準國家戰略, 緊跟現代科技前沿。 ”胡明源介紹, 公司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光學級PVA偏光膜的產業化, 這是一個自主研發並孵化的新材料項目, 借助長壽經開區的產業鏈優勢和地方政府對創新工作的政策支持,

儘快實現成果轉化。 同時, 加大對研發創新人才的激勵力度, 把長期激勵和短期激勵相結合, 讓創新人才實實在在地感受帶來的實惠。

胡明源認為, 處於創新成長期的長壽區, 要加快發展晶片封裝、手機智慧終端機等產業, 提升電子資訊產業核心競爭力和附加值;加快培育智慧裝備產業鏈, 引進智慧型機器人製造、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成套生產線、智慧控制系統等專案發展。 同時, 以智慧化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加強數控系統在化工、鋼鐵冶金、裝備製造等行業的運用, 培育和發展一批生產線自動化集成企業, 提升科技含金量。

訪談嘉賓周彥梅:區人大代表, 重慶金維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

厚植創新土壤 壯大創新主體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適應和引領我區經濟發展新常態, 關鍵是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周彥梅在談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畫時如是說。

周彥梅認為, 創新驅動不僅僅是科技創新,

需要從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全方位入手, 著力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宣導創新文化以及建設高端創新人才隊伍, 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落實。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科技人才是企業的生命力。 ”周彥梅認為, 要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技術, 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 通過申請技術專利促進技術成果轉化。 加快經開區科技創新園等創新平臺建設, 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發展新優勢。 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引進、評價、激勵、保障機制和政策, 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 對接全市“鴻雁計畫”“巴渝工匠2020計畫”,

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培養一批“長壽工匠”;依託重慶化工職院、醫藥學校, 重鋼、川維等國企, 利用市級繼續教育基地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促進人才交流、合作、培養。

訪談嘉賓李春華:區政協委員, 揚子江乙醯化工有限公司DCS工程師主管

優化創新生態 增強發展動力

“只有創新,發展才有持續動力。”李春華認為,我區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必須緊緊依靠創新驅動來實現。

李春華建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企業要果斷淘汰落後產能,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生產工藝和裝置。要強化產學研合作,尤其是人工智慧、自動化、新能源、互聯網+等方面,融入國家戰略,實現新的突破,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

政府方面,加快創新科技園、中科未來城等創新平臺建設,對我區實際的產品和企業提供創新服務和指引,為園區企業提供全要素、低成本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同時,加大對科技企業和人才的獎勵,增強認可度和歸屬感,既要加強創新的“硬體”建設,也要加強創新的“軟體”建設,讓長壽成為創新驅動的集聚地。

訪談嘉賓 陶 穎:區政協委員,區旅遊局副局長

釋放創新活力 強大發展引擎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陶穎認為,提升我區科技創新力度,增強核心競爭力,應該從三個方面下功夫:

提升服務品質,強化科技責任。研究制定創新激勵政策,積極打造國家級創新創業生態區;增強基層科技服務能力,培育一大批懂業務、善管理、熱心科技的基層科技工作者;探索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管理制度,為轄區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中試開通“綠色通道”。

加大科研投入,增強科研力量。完善財政科技經費投入與企業研發投入的工作機制,提高科技資金使用效績。建立長壽科技智庫,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設創新型人才培育平臺。成立長壽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加快完善智慧財產權管理保護運用體系,建設好、管理好科技創新園、中科未來城等創新平臺。

重視科普工作,濃厚創新氛圍。加大科技宣傳力度,扎實開展好大中小學生科普活動,使科技創新理念普及到企業、社區、學校等社會各個領域;加快規劃建設長壽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等基礎場地設施,舉辦長壽區“三創”評選(即“十大創新科技人才”、“十大創新科普人物”、“十大創新科技企業”),濃厚重視科技人才、參與科技創新的氛圍。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

優化創新生態 增強發展動力

“只有創新,發展才有持續動力。”李春華認為,我區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必須緊緊依靠創新驅動來實現。

李春華建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企業要果斷淘汰落後產能,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生產工藝和裝置。要強化產學研合作,尤其是人工智慧、自動化、新能源、互聯網+等方面,融入國家戰略,實現新的突破,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

政府方面,加快創新科技園、中科未來城等創新平臺建設,對我區實際的產品和企業提供創新服務和指引,為園區企業提供全要素、低成本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同時,加大對科技企業和人才的獎勵,增強認可度和歸屬感,既要加強創新的“硬體”建設,也要加強創新的“軟體”建設,讓長壽成為創新驅動的集聚地。

訪談嘉賓 陶 穎:區政協委員,區旅遊局副局長

釋放創新活力 強大發展引擎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陶穎認為,提升我區科技創新力度,增強核心競爭力,應該從三個方面下功夫:

提升服務品質,強化科技責任。研究制定創新激勵政策,積極打造國家級創新創業生態區;增強基層科技服務能力,培育一大批懂業務、善管理、熱心科技的基層科技工作者;探索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管理制度,為轄區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中試開通“綠色通道”。

加大科研投入,增強科研力量。完善財政科技經費投入與企業研發投入的工作機制,提高科技資金使用效績。建立長壽科技智庫,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設創新型人才培育平臺。成立長壽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加快完善智慧財產權管理保護運用體系,建設好、管理好科技創新園、中科未來城等創新平臺。

重視科普工作,濃厚創新氛圍。加大科技宣傳力度,扎實開展好大中小學生科普活動,使科技創新理念普及到企業、社區、學校等社會各個領域;加快規劃建設長壽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等基礎場地設施,舉辦長壽區“三創”評選(即“十大創新科技人才”、“十大創新科普人物”、“十大創新科技企業”),濃厚重視科技人才、參與科技創新的氛圍。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