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日一花一詩:胡楊和《涼州詞》

一日一花一詩:胡楊和《涼州詞》

枯木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涼州詞》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代表作, 短短28個字, 恢弘廣闊, 壯觀蒼涼, 詩風慷慨激昂, 沉雄渾厚。 描述了祖國山川的壯闊豪邁, 戍邊的悲壯淒涼, 該詩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婦孺皆知, 被章太炎譽為“絕句之最”。

王之渙(688年-742年), 字季淩, 古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 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 倜儻有異才”, 豪放不羈, 常擊劍悲歌, 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名動一時, 可惜其作品現存僅有六首,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祖籍晉陽(山西太原), 出生於當時名門望族太原王家, 他的五世祖王隆之為後魏絳州刺史, 可能因此而移家絳州的。 王之渙雖然滿腹才華, 可惜仕宦不得志, 被人誣陷誹謗後辭去官職, 長期游走於底層, 與高適、王昌齡等相知唱和, 與岑參、高適、王昌齡被後世稱為唐代著名的"四大邊塞詩人"。

在唐人薛用弱著作的傳奇《集異記》中記載了一則軼事, 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 大意是王之渙和高適、王昌齡在旗亭小飲, 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 登樓會宴。 三詩人因此相約, 看誰的詩詞被伶人傳唱最多則為優, 前面鋪墊為高適和王昌齡詩歌, 後來最為明豔的主角伶人連唱的都是王之渙的詩詞,

因此高王二人為之折服。

山西鸛雀樓

王之渙的詩詞雖然僅存六首, 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盛名。 一首是《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 此詩意境雄渾壯闊, 氣勢昂揚, 富有哲理, 朗朗上口, 成為千百年來人盡皆知的名言警句, 也造就了中國四大名樓之首“鸛雀樓”。另一手就是這首《涼州詞》。

關於《涼州詞》的鑒賞有不少文章著述,因此就不贅述。筆者只是在多次遊走邊疆後,發覺古人對邊疆的瞭解並不能述之全貌,祖國的邊疆,尤其是大西北,給很多人的印象是荒涼悲壯,其實不然。

甘肅明水漢代軍事要塞

邊疆的美,只有到過的才知道,有大漠落日氣勢磅礴的壯闊,有黃沙鹽鹼一望無際的荒蕪,也有青山綠水的秀麗,還有風景如畫的嫵媚,更有頑強不息的勤勞人民,而這其中,胡楊就是大西北的代表。

筆者選擇了胡楊和《涼州詞》作為反差對比,目的讓人們瞭解到,邊疆的人民,是多麼的頑強;大漠的胡楊,是多麼的偉岸。她不畏嚴寒,不懼乾旱;在廣闊的戈壁灘生生不息、茁壯參天;她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錚錚鐵骨,枯枝刺天;春葉青翠,扶疏絢爛;秋葉金黃,醉美人間;千姿百態,美輪美奐;胡楊的美讓人折服,為之感歎。看到如此美景,還能再說“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又名《出塞》,其實是古代樂府曲名,王之渙是根據樂曲填詞,並非本詩題目,同時期不少詩人也有《涼州詞》名詩傳唱,比如王翰、孟浩然的《涼州詞》同樣著名。其中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也是一首傳承千古的著名詩篇。

值得一說的是《涼州詞》裡面的“楊柳”,並非是現實中的楊柳,而是《折楊柳》笛子曲。古人交通不便,有人出遊,自當有有人送別,臨別在道旁河邊折楊柳枝贈送,以道“挽留”之意,《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南北朝庾信的《枯樹賦》中:“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借用東晉政治家桓溫歎年華易逝的典故。

另外"折柳贈別"也蘊含著一種對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願,楊柳只要有水,就可以生根發芽,用“折楊柳”贈送,也喻意親朋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就像柳枝一樣隨處茁壯成長。筆者在這裡選擇了代表大漠精神的胡楊,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以此來向楊柳致敬。

《涼州詞》作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其辭藻之美,其景色之遼闊,其意境之深邃,其感情之真摯,雖然淒涼卻不失雄壯,雖然傷感卻充滿著激昂,令人讀之為之傾倒。

2018-1-11榆木齋

也造就了中國四大名樓之首“鸛雀樓”。另一手就是這首《涼州詞》。

關於《涼州詞》的鑒賞有不少文章著述,因此就不贅述。筆者只是在多次遊走邊疆後,發覺古人對邊疆的瞭解並不能述之全貌,祖國的邊疆,尤其是大西北,給很多人的印象是荒涼悲壯,其實不然。

甘肅明水漢代軍事要塞

邊疆的美,只有到過的才知道,有大漠落日氣勢磅礴的壯闊,有黃沙鹽鹼一望無際的荒蕪,也有青山綠水的秀麗,還有風景如畫的嫵媚,更有頑強不息的勤勞人民,而這其中,胡楊就是大西北的代表。

筆者選擇了胡楊和《涼州詞》作為反差對比,目的讓人們瞭解到,邊疆的人民,是多麼的頑強;大漠的胡楊,是多麼的偉岸。她不畏嚴寒,不懼乾旱;在廣闊的戈壁灘生生不息、茁壯參天;她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錚錚鐵骨,枯枝刺天;春葉青翠,扶疏絢爛;秋葉金黃,醉美人間;千姿百態,美輪美奐;胡楊的美讓人折服,為之感歎。看到如此美景,還能再說“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又名《出塞》,其實是古代樂府曲名,王之渙是根據樂曲填詞,並非本詩題目,同時期不少詩人也有《涼州詞》名詩傳唱,比如王翰、孟浩然的《涼州詞》同樣著名。其中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也是一首傳承千古的著名詩篇。

值得一說的是《涼州詞》裡面的“楊柳”,並非是現實中的楊柳,而是《折楊柳》笛子曲。古人交通不便,有人出遊,自當有有人送別,臨別在道旁河邊折楊柳枝贈送,以道“挽留”之意,《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南北朝庾信的《枯樹賦》中:“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借用東晉政治家桓溫歎年華易逝的典故。

另外"折柳贈別"也蘊含著一種對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願,楊柳只要有水,就可以生根發芽,用“折楊柳”贈送,也喻意親朋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就像柳枝一樣隨處茁壯成長。筆者在這裡選擇了代表大漠精神的胡楊,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以此來向楊柳致敬。

《涼州詞》作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其辭藻之美,其景色之遼闊,其意境之深邃,其感情之真摯,雖然淒涼卻不失雄壯,雖然傷感卻充滿著激昂,令人讀之為之傾倒。

2018-1-11榆木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