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你認為魅族科技還有救麼?

我認為2017年是魅友過得最淒慘的一年, 魅友們的手上至今都還未擁有一款能真正被市場所認可的旗艦機型。 在前幾天, 魅族黃章透露要到明年的春季才會有他所打造的夢想機。

眼看著 2017 年已經結束了, 在這整整的一年之內, 魅族的產品線已經不再像前兩年那麼瘋狂,

不再是月月新機的步伐邁出去。 據我瞭解, 在這短短的一年之內就有很多魅友投向了其它品牌的懷抱, 也有魅族線下平臺的員工常和我抱怨對魅族已看不到希望。

為什麼會有這樣被人人唱衰的局面?其實, 縱觀魅族的發展史, 就不難看出魅族給人如此的模樣是有尊可循的。 以下, 我以一名魅族使用者的視角來對魅族在這些年應對這個水深火熱的市場的變化去談談魅族的成長。

借鑒 OV

眾所周知, 魅族是一早就開始耕耘線下市場, 時至如今, 魅族在全國範圍內已是有 2000 多家的專賣店。 做線下的銷售, 核心的一面是在於服務, 沒有好的線下服務, 一切都只是個零。

那麼, 魅族從零開始到現在已經學會並掌握 OV 的模式了嗎?並沒有。

在 OV 之前的步步高, 其在功能機時代就已經涉足線下市場, 以做音樂手機殺入市場, 它是有足夠的時間和經驗以及機遇去給現在的 OV 作鋪墊。 OV 的成功不是偶然, 也不是短短的幾年就強大起來的。 OV 的實力是除了鋪天蓋地的廣告行銷外, 還有極為有力的管道, 其有效地對產品進行了控價, 以完善的管道系統來打通銷售。 OV 在近年還出了許多主打拍照和快充的王牌產品, 這是 OV 對市場進行細分後的動作, 它們能做出可以被市場認可的精品, 經典的諸如“充電五分鐘, 通話兩小時”、“這一刻更清晰”、“前置 2000 萬圖元, 柔光自拍, 照亮你的美”。

可是, 目前的魅族, 對線下市場的控價能力是差的, 這麼些年都未解決管道方面的建設是個令人非常難過與遺憾的大事。

現在會出現 PRO 7 系列的崩塌, 甚至還出現了線下對其拋售的現象, 這不是個意外, 這是管理層難辭其咎的。

借鑒小米

小米是從互聯網起家的科技公司, 雖然其從成立到如今都沒有像 OV 那樣強大的線下管道, 甚至還不如魅族線上下管道的鋪設,但它是成功的,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最早的成功是商業上的成功。小米在做手機這類產品已被千千萬萬的消費者認可,在銷量名列前茅的同時,其產品的口碑也愈來愈好。

魅族是崛起於互聯網的企業,國產手機品牌粉絲文化概念的締造者,用戶參與度極高。現今,其借鑒著小米的方式打出了性價比的子品牌——面向年輕群體市場的魅藍。

然而,魅族科技現今的狀態,不僅是魅族旗艦產品的口碑每況愈下,還有魅藍產品的口碑也被陷於消費者所謔稱的“萬年聯發科”之中。如此,魅族線上上的形象似乎就與性價比的概念疏遠甚多。

借鑒華為

當你細想華為這個品牌的時候,其實,你就能很快發現華為的起點一直很高且行動很早,世界五百強不只是一句話的概念,其一整套華為式的行銷策略及內外部各級系統化的科學管理都是為佔領手機終端市場的有效保障。華為的產品線是明確的,有主打高端市場的全方位佈局,也有夾擊中端市場的中堅力量。華為在樹立高端品牌形象的那些年所作的沉澱,從市場中轉換而來的價值在當下就具體體現出來了。

那麼,魅族呢?

瞭解魅族的都明白一點:“魅族之所以是魅族,是因為它集聚了一群忠誠度很高且有素質的粉絲,發家於 MP3 代工,崛起於互聯網,擁有極高的用戶口碑。即使從 MP4 巔峰到壯士斷臂花費兩年才做出的魅族 M8,這一群粉絲也沒有離棄,加之精品路線,魅族也因此被打上了小而美的標籤。”

所以,其中的問題也就很明顯地暴露了出來。長期給人以小而美的狀態是無法立馬堆砌出高端品牌形象的,我認為的高端是需要倚靠長時間的沉澱、碰壁經驗的積累、產品可塑的趨向性、各管道及供應鏈的把控、市場的佔有率、服務的高效、利潤的最大化等維度體現出來的一種實力形象。沒有經歷長時間的沉澱是無法積累足夠多的轉型經驗;沒有被市場所認可的旗艦級產品是無法得到更多其所定位的市場佔有率、沒有足夠多的佔有率也就可以看得出管道及供應鏈方面的建設;沒有好的管道及供應鏈話語權就達不到以此來盈利的目的。

魅族在建設高端形象的坎坷路上總是磕磕撞撞的,就像無頭蒼蠅一般找不到出路,這應該就是「屢敗屢戰」的最好的詮釋。

落後就要挨打

魅族線上上口碑的崩塌速度與其未高效地跟進業界各品牌不斷革新的技術、未緊隨時代潮流的快速變化、未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上成正比。這速度是魅族自己始料未及的。魅族錯過了曲面屏時代,甚至在當前都未跟進發佈全面屏的產品,這可是各品牌吹捧著的「殺手鐧」;沒有用上消費者所需求的真·高端 SoC,這也是魅族未能給魅友足夠真誠的「芯」;在雙攝鋪天蓋地的產品節奏裡也只是趕了個「末班車」;其與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做了隔斷,以上的一切都是造就魅族的品牌形象及產品口碑萎靡不振的根源。

小結:以上的種種都是魅族科技所暴露出的問題點。假如魅族科技是因此而不再有崛起的機遇,那第一個站起來哀怨的將是千千萬萬的魅友。

魅族科技真的要玩完了嗎?

先來看一組資料

魅族科技在 2017 年 Q1-Q3 的銷量是 1837 萬,其相比前幾位巨頭是差了好幾個量級。就前文所述的魅族科技的問題點在目前來看還不至於是讓其致命的。魅族科技在 2017 年所設定的產品線的現狀之下達到了如此成績,可以說是個小驚喜。

魅族的產品並不是一無是處

以今年主打的兩款產品來說:

魅族 PRO 7 系列是一款被低估的產品,是魅族對產品的執著的集大成者,是對產品的結構設計、工藝水準、創新能力的又一次突破。該系列在其原有的產品中,是短板最少的魅族旗艦。

魅藍 Note6 終於用上了高通平臺,憑藉旗艦機上才採用的 IMX362 這顆強大的 CMOS 扭轉了消費者對低端產品拍照性能上的固有印象。

再橫向比較其它品牌同價位的產品,魅族科技的產品依舊是有可觀的殺傷力,最直觀的是在於打磨了幾年的拍照體驗、在快充的功率上保持著明顯的優勢、在人機交互上持續發力來穩住受眾。

總結

2017 年的魅族,魅友們就讓它這麼「混」著過,待其來年更好的成長吧,今後留給魅族的時間並不多,當魅族耗完了所有人的期待時,那才是魅族真的要玩完了。如今擺在魅族眼前的是兩大難題,一方面,魅族科技若能將其所暴露出來的不足一一解決,那絕不會是現在被人人唱衰的局面。魅族科技做不了諸如小米 MIX 系列給小米塑造良好形象及口碑的產品嗎?絕不可能做不出來,可它目前的姿態就是有理由推不倒它傲嬌的那面。另一方面,魅族科技的旗艦產品在其活躍的良性生命週期內,其銷量從未有較大的突破,量級遠不如定位年輕群體市場的魅藍,魅藍的體量在近年是守著千萬級別的,換句話說,這是魅族科技擠進國產品牌排名前列的危險信號,靠中低端產品去撐起它的小宇宙是其對自身的不瞭解。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魅族,請睜大你的眼睛看清自己,你會捨得丟掉你曾經打下的江山嗎?你會奪回你曾經給魅友們的驕傲嗎?

甚至還不如魅族線上下管道的鋪設,但它是成功的,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最早的成功是商業上的成功。小米在做手機這類產品已被千千萬萬的消費者認可,在銷量名列前茅的同時,其產品的口碑也愈來愈好。

魅族是崛起於互聯網的企業,國產手機品牌粉絲文化概念的締造者,用戶參與度極高。現今,其借鑒著小米的方式打出了性價比的子品牌——面向年輕群體市場的魅藍。

然而,魅族科技現今的狀態,不僅是魅族旗艦產品的口碑每況愈下,還有魅藍產品的口碑也被陷於消費者所謔稱的“萬年聯發科”之中。如此,魅族線上上的形象似乎就與性價比的概念疏遠甚多。

借鑒華為

當你細想華為這個品牌的時候,其實,你就能很快發現華為的起點一直很高且行動很早,世界五百強不只是一句話的概念,其一整套華為式的行銷策略及內外部各級系統化的科學管理都是為佔領手機終端市場的有效保障。華為的產品線是明確的,有主打高端市場的全方位佈局,也有夾擊中端市場的中堅力量。華為在樹立高端品牌形象的那些年所作的沉澱,從市場中轉換而來的價值在當下就具體體現出來了。

那麼,魅族呢?

瞭解魅族的都明白一點:“魅族之所以是魅族,是因為它集聚了一群忠誠度很高且有素質的粉絲,發家於 MP3 代工,崛起於互聯網,擁有極高的用戶口碑。即使從 MP4 巔峰到壯士斷臂花費兩年才做出的魅族 M8,這一群粉絲也沒有離棄,加之精品路線,魅族也因此被打上了小而美的標籤。”

所以,其中的問題也就很明顯地暴露了出來。長期給人以小而美的狀態是無法立馬堆砌出高端品牌形象的,我認為的高端是需要倚靠長時間的沉澱、碰壁經驗的積累、產品可塑的趨向性、各管道及供應鏈的把控、市場的佔有率、服務的高效、利潤的最大化等維度體現出來的一種實力形象。沒有經歷長時間的沉澱是無法積累足夠多的轉型經驗;沒有被市場所認可的旗艦級產品是無法得到更多其所定位的市場佔有率、沒有足夠多的佔有率也就可以看得出管道及供應鏈方面的建設;沒有好的管道及供應鏈話語權就達不到以此來盈利的目的。

魅族在建設高端形象的坎坷路上總是磕磕撞撞的,就像無頭蒼蠅一般找不到出路,這應該就是「屢敗屢戰」的最好的詮釋。

落後就要挨打

魅族線上上口碑的崩塌速度與其未高效地跟進業界各品牌不斷革新的技術、未緊隨時代潮流的快速變化、未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上成正比。這速度是魅族自己始料未及的。魅族錯過了曲面屏時代,甚至在當前都未跟進發佈全面屏的產品,這可是各品牌吹捧著的「殺手鐧」;沒有用上消費者所需求的真·高端 SoC,這也是魅族未能給魅友足夠真誠的「芯」;在雙攝鋪天蓋地的產品節奏裡也只是趕了個「末班車」;其與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做了隔斷,以上的一切都是造就魅族的品牌形象及產品口碑萎靡不振的根源。

小結:以上的種種都是魅族科技所暴露出的問題點。假如魅族科技是因此而不再有崛起的機遇,那第一個站起來哀怨的將是千千萬萬的魅友。

魅族科技真的要玩完了嗎?

先來看一組資料

魅族科技在 2017 年 Q1-Q3 的銷量是 1837 萬,其相比前幾位巨頭是差了好幾個量級。就前文所述的魅族科技的問題點在目前來看還不至於是讓其致命的。魅族科技在 2017 年所設定的產品線的現狀之下達到了如此成績,可以說是個小驚喜。

魅族的產品並不是一無是處

以今年主打的兩款產品來說:

魅族 PRO 7 系列是一款被低估的產品,是魅族對產品的執著的集大成者,是對產品的結構設計、工藝水準、創新能力的又一次突破。該系列在其原有的產品中,是短板最少的魅族旗艦。

魅藍 Note6 終於用上了高通平臺,憑藉旗艦機上才採用的 IMX362 這顆強大的 CMOS 扭轉了消費者對低端產品拍照性能上的固有印象。

再橫向比較其它品牌同價位的產品,魅族科技的產品依舊是有可觀的殺傷力,最直觀的是在於打磨了幾年的拍照體驗、在快充的功率上保持著明顯的優勢、在人機交互上持續發力來穩住受眾。

總結

2017 年的魅族,魅友們就讓它這麼「混」著過,待其來年更好的成長吧,今後留給魅族的時間並不多,當魅族耗完了所有人的期待時,那才是魅族真的要玩完了。如今擺在魅族眼前的是兩大難題,一方面,魅族科技若能將其所暴露出來的不足一一解決,那絕不會是現在被人人唱衰的局面。魅族科技做不了諸如小米 MIX 系列給小米塑造良好形象及口碑的產品嗎?絕不可能做不出來,可它目前的姿態就是有理由推不倒它傲嬌的那面。另一方面,魅族科技的旗艦產品在其活躍的良性生命週期內,其銷量從未有較大的突破,量級遠不如定位年輕群體市場的魅藍,魅藍的體量在近年是守著千萬級別的,換句話說,這是魅族科技擠進國產品牌排名前列的危險信號,靠中低端產品去撐起它的小宇宙是其對自身的不瞭解。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魅族,請睜大你的眼睛看清自己,你會捨得丟掉你曾經打下的江山嗎?你會奪回你曾經給魅友們的驕傲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