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蘭花第一殺手:真菌和細菌

弘揚國蘭文化, 傳播蘭花知識

每天發佈蘭花圖文知識, 帶你深入瞭解蘭花, 教你輕鬆養好蘭花, 點上方藍字“蘭花吧”關注可免費學習!

名詞解釋1、真菌:低等植物的一門, 沒有葉綠素, 菌絲體中有明顯的細胞核, 以有性或無性的孢子進行繁殖。 主要靠菌絲體吸收外界現成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活。 通常寄生在其他物體上, 自然界中分佈很廣, 例如酵母菌, 製造青黴素用的青黴菌, 食品中的蘑菇和松蕈, 衣物發黴時長的毛絨狀的東西, 以及某些病原體。

2、細菌:微生物的一大類, 體積微小, 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見。 有球形, 杆形、螺旋形、弧形、線形等多種, 一般都用分裂繁殖。 自然中分佈很廣, 對自然界物質迴圈起著重大作用。 有的細菌對人類有利;有細菌能使人類、牲畜等發生疾病。

3、病毒:比病菌更小, 多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病原體。 一般能通過濾菌器, 所以也叫濾過性病毒。 天花、麻疹、腦炎、牛瘟等疾病就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

危害性

1、真菌性病害:常見的症狀是葉片變色、腐爛、組織壞死(病斑、潰瘍、立枯、爛倒)、萎縮、畸形、癭瘤等。

2、細菌性病害:症狀是葉面出現水漬斑, 腐爛斑點、枯焦、萎急性局部壞死。

3、病毒性病害:症狀主要是葉面出現不規則黃斑, 又稱花葉病。 葉肉組壞死而造成局部凹湮。 受害植株畸形叢生。

(葉斑病症狀)病例

一、 真菌性病害

1、 黑腐病:黑腐病的病原是腐黴菌(pythium uhtimum)。

黑腐病是世界性的蘭花病害。 它的病原真菌, 多從新株中心葉的葉背開始發生危害。 受害葉片的中段邊緣, 出現細小的濕性褐色斑點, 然後迅速擴大, 連接成片, 繼而病葉枯黃脫落。 如果不及時剪除病葉並施藥治療, 病菌將擴染葉鞘、鱗莖及根部, 乃至使整簇和全盆蘭株爛枯。 該病的另一種症狀是, 自根群開始黑腐, 上延至假鱗莖、葉鞘和葉柄,

使葉片黃化枯落。

2、 疫病:疫病的病原是疫黴真菌(phytophthora)。

該病是世界性蘭花病害之一。 以前在我國未曾出現, 近幾年來, 偶有局部發生。 受疫病真菌侵染的部位, 呈濕性腐爛狀, 乾燥後呈黑色, 因此也被稱為“黑腐病”。 疫病與黑腐病在晚期的斑色雖然相同, 但是疫病的受害部位與早期斑色卻不同。疫病多從成熟葉片的中段側緣發生。但它可因各地氣候與生態條件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可先從葉基或葉端開始,有的是根、莖、葉、花全面受害。受害早期,葉色不變,受害部位,像被揉搓受傷狀,濕漉漉的,呈深綠色;乾燥後,轉為黑色。未直接受害的部分組織,因輸導組織被破壞而枯萎變為黑色。

3、 白絹病:白絹病的病原是小核菌(sclerotium rolfii)。

受該病菌侵染的植株,在基質表面和蘭株基部(包括假鱗莖),出現網狀白色菌絲,引起假鱗莖腐爛,直到葉片脫水並枯落。該病發病迅速,傳染快,毀滅性大,是世界性的蘭花病害。

白絹病病菌核在土壤和植株殘體上越冬。春未至秋末均可發病,而以高溫高濕的雷雨天氣時更容易發病,特別是在基質呈酸性(ph值3~5)的條件下,發病最為嚴重。

4、 炭疽病:炭疽病的病原是刺盤孢(collectotrichum)。

該病菌多危害葉片中段,也可危害花朵。初期,病部出現濕性紅褐色或黑褐色小膿皰狀斑點,斑點周邊有褪色暈,擴大後,呈長橢圓形或長條形斑塊,邊緣為黑褐色,內部為黃褐色,並有由暗色斑點彙聚成的帶環狀斑紋。由於它的斑色黑褐,因而也被稱為黑斑病或黑褐病。

該病菌在蘭株生長期內可重複侵染。以6~9月份為發病高峰期。有介殼蟲子危害的蘭株,更容易發生此病,病情也特別嚴重。

5、 葉斑病病原有兩種:a、尾孢(cercospora);b、柱盤孢(cylin-drosporum)。

葉斑病的病斑與炭疽病的病斑很相似,所不同的是:a、斑色不同。葉斑病病斑邊緣為紅褐色,內部為灰褐色;而炭疽病病斑邊緣為黑褐色,內部為黃褐色。b、斑形不同。葉斑病病斑無環形斑,而炭疽病病斑內有暗色小斑點彙聚成的帶環狀斑紋。

6、 根腐病的病原是立枯絲菌核(rhizoctonia solanii)。

蘭根被基質所掩埋,察看其病狀難度大,但可通過觀察蘭株地上部分來預測。如果成熟株葉失神,有輕度皺縮萎靡,或焦葉尖,或新芽遲遲不發、生長異常緩慢,則有根腐病發生的可能,應撥開基質進行檢查。檢查時如果再發現根基、根尖或其他部位,出現環形或長環狀褐色斑,斑上有明顯的充水腐爛跡象,略帶有白色或褐色附著物(即病菌),即可確定其患有根腐病。如果用力擠壓褐斑,便會濺出水來。

7、 鐵銹病的病原為駝孢鏽菌(hemilleia)。

鐵銹病,俗稱沙斑病,是危害蘭株葉端背的主要病害,為世界性蘭花病害之一。病原菌入侵後,葉端背表層鼓起許多芝麻粒大小的鐵褐色凸狀物。數日後,凸狀物破裂,露出鏽色粉狀物,即病菌孢子。孢子隨風飄揚,重複侵染蘭株。

由於早期病斑細小,色彩不明顯,因此在葉面上不容易覺察到。待到能發現病斑時,其病菌孢子已擴散了。這就給病情測報,防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8、 褐銹病的病原為夏孢鏽菌(vredo iaponica)。

該病菌從葉背氣孔入侵,最初在葉面邊緣出現淡褐色至橙黃褐色的細小斑點,然後逐漸擴大,蔓延成片,直到葉片枯落。病斑連成片時,斑色轉黑,斑緣常有黃暈。該病常在寒流襲來的早冬和氣溫剛回升的仲春,基質過分潮濕時發生。

9、 枯尖病的病原為葡萄孢真菌(botrytis spp)。

枯尖病的病菌侵染葉端時,葉端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斑。一旦病斑密連成片,葉端便告枯死,病斑上即長出黑色孢子囊。該病的最大特點是,病斑與健康組織的界限非常整齊。

(炭疽病症狀)

二、 細菌性病害

細菌性軟腐病的主要病原是歐氏菌(erwinia carotouorae.)。

該病以新芽出土時的陰雨季節為發病的高峰期。受侵染的嫩葉基部出現褐色水漬狀小斑點,病斑迅速擴大,密連成片,同時漫及葉鞘和芽的生長點。將要發育成熟的葉片,也常受感染,並危及假鱗莖。受感染的葉片,基部腐爛並散發出惡臭味,上部呈脫水樣褶皺。

三、 病毒性病害

危害蘭花的病毒病,英文名為virus,音譯為“拜拉絲”。蘭界依其長條形斑紋,似中藥杜仲折斷後用力拉長的絲狀體,故而俗稱拉絲病。該病至今仍屬無法根治的病害,因而被稱為蘭花的“愛滋病”和“癌症”。病毒病不僅至今無法根治,而且會遺傳和傳染。因此,應配合植物檢疫部門,認真抵制拜拉絲病入境。

拜拉絲,是一種過濾性的隱性病原體。被侵染的植株,多不在當代出現病毒病,而是要等到下一代或後代的新株中才顯現病毒病症。有的長期不顯現症狀,但病毒照樣在寄主株體內增殖擴散。由於它不是即時顯現病症,屬於潛伏侵染,這就給發覺它帶來了困難。只有在實驗室裡攝取株體組織切片,放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才能準確判斷。

拜拉絲病毒,是會傳染的。拜拉絲病毒主要是通過接觸而傳染的。諸如害蟲的叮咬和爬行,盆具、基質和葉面的摩擦擠壓,都有可能造成拜拉絲病毒的傳播。因此,將蘭株一起陳列、堆放、運輸,用手接觸盆具和浸盆給水等現象,都應嚴格避免,極力防止拜拉絲病毒的傳播和蔓延。

如上病菌種種除拜拉絲病毒不能有效防治以外(及時發現確診或疑似的及時採取隔離措施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損失是可控的),其他的都能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防治(不同程度),但是如果預防不及時則給蘭花造成損失最大的就是這些真菌和細菌性病害。

(褐斑病症狀)

圖文/網路 侵刪投稿:admin@lanhua8.com

但是疫病的受害部位與早期斑色卻不同。疫病多從成熟葉片的中段側緣發生。但它可因各地氣候與生態條件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可先從葉基或葉端開始,有的是根、莖、葉、花全面受害。受害早期,葉色不變,受害部位,像被揉搓受傷狀,濕漉漉的,呈深綠色;乾燥後,轉為黑色。未直接受害的部分組織,因輸導組織被破壞而枯萎變為黑色。

3、 白絹病:白絹病的病原是小核菌(sclerotium rolfii)。

受該病菌侵染的植株,在基質表面和蘭株基部(包括假鱗莖),出現網狀白色菌絲,引起假鱗莖腐爛,直到葉片脫水並枯落。該病發病迅速,傳染快,毀滅性大,是世界性的蘭花病害。

白絹病病菌核在土壤和植株殘體上越冬。春未至秋末均可發病,而以高溫高濕的雷雨天氣時更容易發病,特別是在基質呈酸性(ph值3~5)的條件下,發病最為嚴重。

4、 炭疽病:炭疽病的病原是刺盤孢(collectotrichum)。

該病菌多危害葉片中段,也可危害花朵。初期,病部出現濕性紅褐色或黑褐色小膿皰狀斑點,斑點周邊有褪色暈,擴大後,呈長橢圓形或長條形斑塊,邊緣為黑褐色,內部為黃褐色,並有由暗色斑點彙聚成的帶環狀斑紋。由於它的斑色黑褐,因而也被稱為黑斑病或黑褐病。

該病菌在蘭株生長期內可重複侵染。以6~9月份為發病高峰期。有介殼蟲子危害的蘭株,更容易發生此病,病情也特別嚴重。

5、 葉斑病病原有兩種:a、尾孢(cercospora);b、柱盤孢(cylin-drosporum)。

葉斑病的病斑與炭疽病的病斑很相似,所不同的是:a、斑色不同。葉斑病病斑邊緣為紅褐色,內部為灰褐色;而炭疽病病斑邊緣為黑褐色,內部為黃褐色。b、斑形不同。葉斑病病斑無環形斑,而炭疽病病斑內有暗色小斑點彙聚成的帶環狀斑紋。

6、 根腐病的病原是立枯絲菌核(rhizoctonia solanii)。

蘭根被基質所掩埋,察看其病狀難度大,但可通過觀察蘭株地上部分來預測。如果成熟株葉失神,有輕度皺縮萎靡,或焦葉尖,或新芽遲遲不發、生長異常緩慢,則有根腐病發生的可能,應撥開基質進行檢查。檢查時如果再發現根基、根尖或其他部位,出現環形或長環狀褐色斑,斑上有明顯的充水腐爛跡象,略帶有白色或褐色附著物(即病菌),即可確定其患有根腐病。如果用力擠壓褐斑,便會濺出水來。

7、 鐵銹病的病原為駝孢鏽菌(hemilleia)。

鐵銹病,俗稱沙斑病,是危害蘭株葉端背的主要病害,為世界性蘭花病害之一。病原菌入侵後,葉端背表層鼓起許多芝麻粒大小的鐵褐色凸狀物。數日後,凸狀物破裂,露出鏽色粉狀物,即病菌孢子。孢子隨風飄揚,重複侵染蘭株。

由於早期病斑細小,色彩不明顯,因此在葉面上不容易覺察到。待到能發現病斑時,其病菌孢子已擴散了。這就給病情測報,防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8、 褐銹病的病原為夏孢鏽菌(vredo iaponica)。

該病菌從葉背氣孔入侵,最初在葉面邊緣出現淡褐色至橙黃褐色的細小斑點,然後逐漸擴大,蔓延成片,直到葉片枯落。病斑連成片時,斑色轉黑,斑緣常有黃暈。該病常在寒流襲來的早冬和氣溫剛回升的仲春,基質過分潮濕時發生。

9、 枯尖病的病原為葡萄孢真菌(botrytis spp)。

枯尖病的病菌侵染葉端時,葉端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斑。一旦病斑密連成片,葉端便告枯死,病斑上即長出黑色孢子囊。該病的最大特點是,病斑與健康組織的界限非常整齊。

(炭疽病症狀)

二、 細菌性病害

細菌性軟腐病的主要病原是歐氏菌(erwinia carotouorae.)。

該病以新芽出土時的陰雨季節為發病的高峰期。受侵染的嫩葉基部出現褐色水漬狀小斑點,病斑迅速擴大,密連成片,同時漫及葉鞘和芽的生長點。將要發育成熟的葉片,也常受感染,並危及假鱗莖。受感染的葉片,基部腐爛並散發出惡臭味,上部呈脫水樣褶皺。

三、 病毒性病害

危害蘭花的病毒病,英文名為virus,音譯為“拜拉絲”。蘭界依其長條形斑紋,似中藥杜仲折斷後用力拉長的絲狀體,故而俗稱拉絲病。該病至今仍屬無法根治的病害,因而被稱為蘭花的“愛滋病”和“癌症”。病毒病不僅至今無法根治,而且會遺傳和傳染。因此,應配合植物檢疫部門,認真抵制拜拉絲病入境。

拜拉絲,是一種過濾性的隱性病原體。被侵染的植株,多不在當代出現病毒病,而是要等到下一代或後代的新株中才顯現病毒病症。有的長期不顯現症狀,但病毒照樣在寄主株體內增殖擴散。由於它不是即時顯現病症,屬於潛伏侵染,這就給發覺它帶來了困難。只有在實驗室裡攝取株體組織切片,放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才能準確判斷。

拜拉絲病毒,是會傳染的。拜拉絲病毒主要是通過接觸而傳染的。諸如害蟲的叮咬和爬行,盆具、基質和葉面的摩擦擠壓,都有可能造成拜拉絲病毒的傳播。因此,將蘭株一起陳列、堆放、運輸,用手接觸盆具和浸盆給水等現象,都應嚴格避免,極力防止拜拉絲病毒的傳播和蔓延。

如上病菌種種除拜拉絲病毒不能有效防治以外(及時發現確診或疑似的及時採取隔離措施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損失是可控的),其他的都能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防治(不同程度),但是如果預防不及時則給蘭花造成損失最大的就是這些真菌和細菌性病害。

(褐斑病症狀)

圖文/網路 侵刪投稿:admin@lanhua8.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