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慧是從觀行中來的

問: 今天在佛學群裡討論問題時, 談到止與觀的問題。 我目前的理解是:通過觀行可以得到智慧, 當然, 修定力可以幫助我去觀察很細微的地方。 定力是不可能生出智慧來的。 定力是一種輔助觀行的功夫。

有位師兄提出了質疑, 並且舉出了經教依據, 認為智慧是定力生出的, 依據如下:

1.《圓覺經》辯音菩薩章:"辨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2.《楞嚴經》卷六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 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 因戒生定, 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還請老師能深入講解下。

答:您的理解沒有錯,

禪定只是輔助觀察的條件, 並不必然可以得到智慧。 從佛教史來看, 當初教世尊四禪八定的老師並沒有得到解脫, 可見單純的禪定沒有辦法發起智慧。 再看《阿含經》, 每次都要求大家要「如實知見」, 才能斷掉煩惱, 得到智慧;從來沒說單純的禪定可以得到智慧。 再者, 最初的智慧, 例如六見處, 並不需要禪定便可證得, 因為這個緣故, 初果、二果皆是欲界的果位, 沒有證得初禪以上的禪定。

如果有人這麼主張, 您應該問他:「單純的禪定可以得到『凡有生必有死』的結論嗎?」如果不行, 就不能主張單純的禪定可以得到智慧。 這只是一例, 舉一反三, 您還可以問很多問題。

經典所以那麼說, 是因為見道正常的次第是聞、思、修、證,

若依這個次第, 在見道以前, 至少會有欲界定或未到地定。 但是這個定是緣智慧境而修成的, 而且從修到證(三乘見道)必然要透過觀行。 理解經文要依義不依語, 不然很容易曲解經義, 遭到諸佛的責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