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vivo發佈屏下指紋識別手機,終於實現量產的黑科技

1月10日, Vivo在今年的CES上推出了屏下指紋識別手機, 而且為Vivo生產屏下指紋感測器的Synaptics也表示已經能夠進行量產, 預計今年年初Vivo就將發佈這款手機。

說起來, Vivo這兩年一直在耕耘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畢竟更高的占屏比、大家更習慣的解鎖方式始終是使用者體驗的重點。 當然這也不是Vivo的首款搭載屏下指紋識別的手機, 去年9月, Vivo就和高通聯手在上海的MWC大會上就發佈過一款手機, 雖然引起了一小波轟動, 但由於識別時間太慢、未能實現量產無疾而終。

這次Vivo再次捲土重來, 新的感測器能夠實現0.6s左右快速解鎖, 從現場視頻看也非常迅速, 錯誤率為五萬分之一。 而且這次的合作方Synaptics在去年12月就宣佈已經可以實現量產, Vivo也已經向Synaptics下了10萬級別的訂單。 攻克了識別速度和量產兩大難關, 似乎Vivo這次能夠如期發佈了新產品了。

而其中自然少不了兩家供應商高通和Synaptics的暗中較量,

這就不得不提雙方採取的解決方案, 這還是目前僅有的能實現屏下識別的兩種方案——超聲波指紋識別和光學指紋識別。

超聲波指紋識別

這種識別技術利用手指紋理對聲波的吸收、反射和穿透作用的差異, 對指紋的脊與峪所在的位置進行識別。 這種方式好在能夠形成準確的3維圖像, 因此安全性自然更高。 但問題就是低頻的超聲波要穿過OLED螢幕還很困難。

這種識別方式的代表就是高通, 上面提到的Vivo在去年9年推出的手機就是採用高通的超聲波指紋感測器, 最終的效果差強人意也是由於技術限制, 未能完美解決超聲波識別的缺點。 下圖就是去年9月Vivo集成高通感測器的手機。

光學指紋識別

這種技術的原理是通過螢幕光照射手指, 光線再穿過OLED螢幕的圖元間隙反射到感測器上, 然後進行採集和識別。 這也是此次Vivo新的合作方Synaptics採取的技術。

這家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人機互動解決方案開發商, 去年12月剛推出這款叫做Clear ID的光學指紋感測器, 當時就放出消息將會和全球五大品牌之一合作, 外界紛紛在三星、小米、華為之間猜測。 直到前幾天CES上Vivo公開其還沒來得及命名的手機, 謎底才揭曉, 原來是Vivo暫停了和高通的合作, 轉而投向了Synaptics。

這家1986在加州成立的公司, 主要生產積體電路、觸控式螢幕、識別模組。 其客戶曾有蘋果、三星、索尼、東芝等巨頭, iPod的一些版本的觸控板就是由Synaptics生產。 有著這層淵源, 或許未來再次的合作也是可能的,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手機占屏比也將更大。

自從12月Synaptics發佈感測器以來, 其股價已經上漲了17%, Vivo也獲得了足夠多的關注。 那麼蘋果這下可就尷尬了, 是拋棄Face ID還是回歸Touch ID?

是拋棄Face ID還是回歸Touch I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