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叫東街口?福州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幾個?!

每每經過福州的大街小巷時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呢?

由來是什麼呢?

東街口

東街有著悠久的歷史。 唐代始名左通衢, 宋代改名鳳池坊, 明代俗稱東街通衢, 也稱左通衢, 由此定今名。 我們現在所說的東街口一般都是指靠近八一七路(東百)這邊的路口。

雙拋橋

傳說昔日有王氏男子與陶氏女子相好, 父母不同意此門婚事, 兩人便於月夜在此橋投河自盡殉情自殺。 不過標準的說法應該是說此橋原名“合潮橋”, 原先下接兩條河流, 與之前的另外一座橋“發苗橋”合稱“雙拋”。

塔頭

塔頭路和塔巷不同, 並沒有古塔, 而是與動詞的“搭”有關。 說的是明末戚繼光率兵抗倭到達塔頭橋頭的時候, 領頭舉帥旗的士兵的頭被倭寇砍了下來, 但沒有砍斷、還連著皮掛在那裡(是不是有點恐怖哇), 但是他依然舉著旗幟向前沖。 他的無畏行為鼓動了士氣, 士兵們奮勇殺敵、勢如破竹,

最終取得了勝利。 為了紀念“搭頭殺倭寇”這一動人事蹟, 便將此地命名為“搭頭街”, 最終諧音為“塔頭街”。

西禪寺

西禪寺作為福州的五大叢林之一, 位於西郊怡山之麓, 福州大學的旁邊。 西禪寺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樑, 隋末損毀。

于唐朝重新修建, 寺名先後從“清禪”到“長慶”, 再到最終與東南北禪寺對應的“西禪寺”, 不再易名。

溪口

溪口指的是“鱔溪口”, 傳說在閩越王王郢時, 在這裡住有一條長達三丈的大鱔, 王郢號“白馬三郎” 的三兒子, 騎著一匹白馬和這條大鱔搏鬥, 最終人、馬、鱔同歸於盡英勇犧牲。

後人為了紀念白馬三郎, 便修建了“白馬王廟“, 同時將此地命名為“鱔溪”。

新店

自元代起, 這裡成為了市區通往連江和羅源的重要通道, 這條新路兩邊擁有眾多店鋪, 俗稱“新店”, 以區別於擁有店鋪的舊路。

南公園

南公園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

是平南王耿精忠的私人園林“耿王莊”。 後來耿精忠謀反失敗, 此園也被毀滅。 之後的閩浙總督左宗棠將這個廢棄的園林改成了“桑園”, 左宗棠死後這裡還修建了一座“左公祠”。 至於名稱改為“南公園”, 還是要拜之前在“十四橋”裡提到的許世英所賜啦。

五一廣場

五一廣場從宋代至清代都是練兵場,史稱“南校場”。到了1929年改成了體育場,1968年開始改建廣場,1970年5月1號建成,為了紀念這個時間就把名字改成了“五一廣場”。

于山

戰國時期有一個少數民族“於越族”來山上居住,於是就把他們住過的這座山叫做“於山”。

鼓樓

作為福州最重要的中心區的名字,鼓樓當然就更著名了。鼓樓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5年),號稱“全閩第一樓”,為威武軍門。內置滴漏器計時和鼓角打更,成為全城最為矚目的城樓。

屏山

屏山的“屏”取得是“屏障”、“屏風”的意思,也就是形容這座山的形狀。屏山附近古跡眾多,包括著名的歐冶池和華林寺。

左海公園

我們通過左海公園來講“左海”。“左”是古時的“東”,“左海”也就是“東海”。這說明福建的位置在東海之濱,至於“左海”這個詞開始作為福州的別稱則是始於清朝的嘉慶年間。

鼓山

鼓山是福州著名的旅遊勝地,因為在它的頂峰有一塊像鼓一樣的巨石,每逢颳風下雨便會發出類似打鼓的聲音,所謂的“石鼓名山”就是這個意思。

旗汛口

清朝的時候北京旗營抽調官兵和家屬,南下進駐福州城。旗汛口就是兵營的大門口。

道山路

道山路因烏山上的“道山亭”而得名,烏山是道教勝地,上面還有紀念八仙呂洞賓的呂祖宮,山腳下還有紀念白玉蟾真人的白真人廟。

倉山

倉山古名瓜藤區,俗稱藤山;明朝洪武年間,有鹽商在江南橋(也就是相當於解放大橋的中洲島到倉山的這一段)南面的山上建立了鹽倉,名叫“鹽倉前”,藤山也隨之改名為倉前山,簡稱倉山。

西營裡

我們由西營裡這個地名來衍生開來,講一下福州地名中帶“營”的地名的總體來由。福州自唐朝以來戰事不斷,五代十國的閩國時期、明朝嘉靖年間的戚繼光抗倭時期、清順治的八旗入閩時期都有大量軍隊駐紮城內,直接催生了許多帶有“營”字的地名。可惜很多帶“營”的地名的歷史已經無從考證了,實在可惜。

仙塔街

仙塔街可真有住著神仙的寶塔麼?並非如此,的確是有塔,是建于梁乾化年間的丁戊山安福寺的崇慶塔,這座塔俗稱“新塔”,在清末的時候毀滅。仙塔自然就是新塔的福州話諧音啦。

吉庇路

吉庇路則是“三坊七巷”最南邊的一條巷。吉庇巷的歷史典故也是頗有趣味:說的是朱熹的學生鄭幸之以典元的身份出任江西安撫使,政績卓著,鄰居們便稱呼此巷為“及第巷”。“及第”諧音“吉庇”,由此得到了這條巷的名稱。

佬藥洲街

佬藥洲街在台江農貿市場附近,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佬藥洲街俗稱“老鴰洲”,因為這裡曾經是一片沙地,是烏鴉的棲息地。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原稱是“老鷹洲”,福州話中老鷹稱為“佬藥”,由此得名。不管是烏鴉還是老鷹,都說明了這裡曾經的地理情況——是一片沙洲。

國貨路

國貨路的定名,說的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洋貨充斥福州市場,導致民族工業紛紛破產,一批愛國之士號召大家“支持國貨抵制洋貨”。吳養賢先生在南公園內集資建立了“福建國貨促進大樓”用以陳列國貨,同時在路邊樹立了一座“請用國貨”的石碑。

中亭街

我們知道解放大橋的前身是宋朝頭陀王法助奉旨建造的“萬壽橋”,也就是俗稱的“大橋”。建成後在中洲島上建了一個亭子叫做“中亭”,後來又在北邊築了一座“泗洲亭”,由於交通方便,很快就形成了繁華的中亭街。

五一廣場

五一廣場從宋代至清代都是練兵場,史稱“南校場”。到了1929年改成了體育場,1968年開始改建廣場,1970年5月1號建成,為了紀念這個時間就把名字改成了“五一廣場”。

于山

戰國時期有一個少數民族“於越族”來山上居住,於是就把他們住過的這座山叫做“於山”。

鼓樓

作為福州最重要的中心區的名字,鼓樓當然就更著名了。鼓樓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5年),號稱“全閩第一樓”,為威武軍門。內置滴漏器計時和鼓角打更,成為全城最為矚目的城樓。

屏山

屏山的“屏”取得是“屏障”、“屏風”的意思,也就是形容這座山的形狀。屏山附近古跡眾多,包括著名的歐冶池和華林寺。

左海公園

我們通過左海公園來講“左海”。“左”是古時的“東”,“左海”也就是“東海”。這說明福建的位置在東海之濱,至於“左海”這個詞開始作為福州的別稱則是始於清朝的嘉慶年間。

鼓山

鼓山是福州著名的旅遊勝地,因為在它的頂峰有一塊像鼓一樣的巨石,每逢颳風下雨便會發出類似打鼓的聲音,所謂的“石鼓名山”就是這個意思。

旗汛口

清朝的時候北京旗營抽調官兵和家屬,南下進駐福州城。旗汛口就是兵營的大門口。

道山路

道山路因烏山上的“道山亭”而得名,烏山是道教勝地,上面還有紀念八仙呂洞賓的呂祖宮,山腳下還有紀念白玉蟾真人的白真人廟。

倉山

倉山古名瓜藤區,俗稱藤山;明朝洪武年間,有鹽商在江南橋(也就是相當於解放大橋的中洲島到倉山的這一段)南面的山上建立了鹽倉,名叫“鹽倉前”,藤山也隨之改名為倉前山,簡稱倉山。

西營裡

我們由西營裡這個地名來衍生開來,講一下福州地名中帶“營”的地名的總體來由。福州自唐朝以來戰事不斷,五代十國的閩國時期、明朝嘉靖年間的戚繼光抗倭時期、清順治的八旗入閩時期都有大量軍隊駐紮城內,直接催生了許多帶有“營”字的地名。可惜很多帶“營”的地名的歷史已經無從考證了,實在可惜。

仙塔街

仙塔街可真有住著神仙的寶塔麼?並非如此,的確是有塔,是建于梁乾化年間的丁戊山安福寺的崇慶塔,這座塔俗稱“新塔”,在清末的時候毀滅。仙塔自然就是新塔的福州話諧音啦。

吉庇路

吉庇路則是“三坊七巷”最南邊的一條巷。吉庇巷的歷史典故也是頗有趣味:說的是朱熹的學生鄭幸之以典元的身份出任江西安撫使,政績卓著,鄰居們便稱呼此巷為“及第巷”。“及第”諧音“吉庇”,由此得到了這條巷的名稱。

佬藥洲街

佬藥洲街在台江農貿市場附近,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佬藥洲街俗稱“老鴰洲”,因為這裡曾經是一片沙地,是烏鴉的棲息地。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原稱是“老鷹洲”,福州話中老鷹稱為“佬藥”,由此得名。不管是烏鴉還是老鷹,都說明了這裡曾經的地理情況——是一片沙洲。

國貨路

國貨路的定名,說的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洋貨充斥福州市場,導致民族工業紛紛破產,一批愛國之士號召大家“支持國貨抵制洋貨”。吳養賢先生在南公園內集資建立了“福建國貨促進大樓”用以陳列國貨,同時在路邊樹立了一座“請用國貨”的石碑。

中亭街

我們知道解放大橋的前身是宋朝頭陀王法助奉旨建造的“萬壽橋”,也就是俗稱的“大橋”。建成後在中洲島上建了一個亭子叫做“中亭”,後來又在北邊築了一座“泗洲亭”,由於交通方便,很快就形成了繁華的中亭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