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陝西日報:院士汪應洛 管理工程的開拓者

《陝西日報》2018年1月10日(記者 王天洋 通訊員 李志傑)題:院士風采 管理工程的開拓者

汪應洛

“在60餘年的奮鬥生涯中, 我深刻體會到科學管理乃治國之道。

為此, 我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國工程管理學科的建設和工程管理創新研究中。 ”

——汪應洛

“雖然我已進入耄耋之年, 但依然會繼續弘揚‘西遷精神’, 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近日,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應洛豪邁而又自信地說。

汪應洛院士是我國管理工程類教育與研究的開拓者, 是我國系統管理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從事管理工程研究和教育的60餘年來, 汪應洛主持完成了“三峽論證”等10余項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研究;提出了我國管理學科的體系結構;在國內最早提出從工程師中培養管理人才, 並且推動了國內培養具有雙學位和MBA高級管理人才的進程。

不知疲倦的學者

1958年, 汪應洛響應祖國的召喚, 義無反顧地全家隨校遷往西北,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西遷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特別是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後的十幾年, 汪應洛更感到重任在肩, 始終奮鬥在科學研究的最前沿。

每週工作時間不分白天黑夜, 從來不知疲倦。 這些都是汪應洛的學生和跟隨他工作多年的學術、科研及行政助手對他的真實評價。 他已經80多歲高齡, 但依然注重工作效率, 在外出差也是把整個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助手時常提醒有關活動的組織者不能給汪老師安排強度太大的活動, 而汪應洛總是說沒有關係。 無論出差回來多晚, 他第二天早上仍然會按時坐在辦公室裡開始工作。

汪應洛和學部的院士們一起承擔著國家的重大科研任務。 他下礦井、到現場調研、參加科研團隊討論, 鼓勵大家各抒己見, 大膽闡述研究觀點。 他總是及時為大家指點迷津, 為研究團隊指引方向。

汪應洛經歷過兩次大病:1994年, 在北京作完一場報告後他突發腦溢血倒在了會場;2001年, 他患了結腸癌。 但兩次大病都沒有擊倒這位頑強的老人。 他每次住院, 只要病情稍微好轉, 就開始在病床上工作。 汪應洛用他的一言一行教育和引導著年輕人, 感動著他的每一位學生。

創建管理學門類

因為幼年經歷過炮火中的顛沛流離, 汪應洛深感國家強大的重要。 工業救國的思想在他心中深深紮下了根, “工業強則國家強”的觀念也促使他一輩子獻身科研。

他認為這不僅僅是一種使命, 也是出於對管理教育事業的熱愛。 謙虛謹慎的作風、甘於奉獻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態度, 奠定了汪應洛作為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統工程學和工業工程學學科帶頭人的地位, 他為我國此類學科發展及相互融合做了大量開創性的系統工作, 並將其理論與方法綜合應用於工程管理和社會經濟發展中。 上世紀70年代初是我國管理學科的初創時期, 汪應洛當時就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美國知名學府建立學術聯繫。 國際交流的加強讓當時的國內學者們對美國的管理教育認識加深, 對於管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影響深遠。

改革開放後, 汪應洛被委任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管理工程學科評議組副組長,

在推動管理工程學科蓬勃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後來, 在全國各類管理學科教授們的共同推動下, 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管理學門類, 成為國內十二大學科門類之一, 這是管理學科建設發展歷史上一次重大飛躍。

在管理工程學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上, 汪應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84年, 汪應洛積極促成了我國第一批管理學院的建立, 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管理學科發展的平臺保障。 為了推動學科發展, 他不但幫助一批學校加強學科建設, 還幫助這些兄弟院校建立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點。

“他是一個沒有私心的人, 對待同行、兄弟院校和學生, 都是抱著一顆赤子之心。”西安交通大學一位領導這樣評價汪應洛。

立足需求搞科研

管理學作為一門治國之道,其重要性已經成為共識。進入21世紀後,汪應洛又開創性地提出了“服務型製造”,即“基於製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製造”二者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這是一種嶄新的製造模式,可以有效説明我國製造業走出困境。汪應洛帶領的課題組在與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合作中,成功地實踐了這一理論。

早在2009年,汪應洛院士就已關注大資料。他認為,大資料對管理學科的發展是一個重要機遇。正是在汪應洛的指導下,西安交大管理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過2年多的合作,于2012年成立了大資料研究中心。2014年,他牽頭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成立了“改革試點探索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為國家改革創新的新思路、新舉措提供理論支持。

汪應洛一直關注關中—天水經濟區,宣導大區域、大戰略的發展思維。他率先引導團隊提出“‘一帶一路’能源通道建設和科教文先行”的思路,這個建議一經提出就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認可。2015年5月,汪應洛在西安交通大學正式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大學管理學院聯盟”,致力於推動聯盟內學院之間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友好合作,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和友誼。

多年來,汪應洛培養了碩士、博士120余名及一批優秀的博士後。他出版著作及教材23部,發表論文300餘篇,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汪應洛創新的學術思想和豐碩的科研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國管理學領域的泰斗地位。

(資訊採集:張亦弛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都是抱著一顆赤子之心。”西安交通大學一位領導這樣評價汪應洛。

立足需求搞科研

管理學作為一門治國之道,其重要性已經成為共識。進入21世紀後,汪應洛又開創性地提出了“服務型製造”,即“基於製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製造”二者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這是一種嶄新的製造模式,可以有效説明我國製造業走出困境。汪應洛帶領的課題組在與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合作中,成功地實踐了這一理論。

早在2009年,汪應洛院士就已關注大資料。他認為,大資料對管理學科的發展是一個重要機遇。正是在汪應洛的指導下,西安交大管理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過2年多的合作,于2012年成立了大資料研究中心。2014年,他牽頭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成立了“改革試點探索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為國家改革創新的新思路、新舉措提供理論支持。

汪應洛一直關注關中—天水經濟區,宣導大區域、大戰略的發展思維。他率先引導團隊提出“‘一帶一路’能源通道建設和科教文先行”的思路,這個建議一經提出就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認可。2015年5月,汪應洛在西安交通大學正式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大學管理學院聯盟”,致力於推動聯盟內學院之間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友好合作,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和友誼。

多年來,汪應洛培養了碩士、博士120余名及一批優秀的博士後。他出版著作及教材23部,發表論文300餘篇,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汪應洛創新的學術思想和豐碩的科研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國管理學領域的泰斗地位。

(資訊採集:張亦弛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