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知道,“溜須”一詞從何而來嗎?

“溜須”是一個俗語, 通常與“拍馬”連用, 是迎合、奉承、獻媚的意思, 這兩個詞可謂“臭味相投”。 說起“溜須”的來歷, 還有一段故事呢。

宋真宗時期,

一代權相寇准, 在士大夫間頗有較高威望。 有一個名叫丁謂的官員拜倒在他的門下想借勢, 於是對寇准恭敬如父。

說起丁謂, 其實丁謂走上仕途之後, 也是政績頗佳, 每到一處都能興修水利、保境安民。 丁謂在從政期間最顯著的政績還是他的理財能力,

是北宋中前期著名的理財專家。 特別是在他擔任三司使期間, 整頓全國的財政狀況, 平衡每年的財政收支, 大大減輕了普通民眾的負擔。

寇准之所以如此看重丁謂, 因為丁謂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比如說他為修復毀於大火的皇宮獻出一條“連環計”:把宮門前的一條馬路挖成運河,

引汴水入內。 還有一個原因, 丁謂是寇准的門生, 對寇准的知遇和提拔之恩, 丁謂自然感恩戴德, 他對寇准像父親一樣尊重。

一次大臣們在朝中宴會, 寇准喝湯的時候, 沒注意湯汁沾在了鬍鬚上。 丁謂正巧看見,

趕緊過來替寇准擦, 寇准毫不領情地說:“參政國之大臣, 乃為官長拂須邪。 ”意思是說, 你身為國家大臣, 不是來替我擦鬍鬚的。

一句話, 羞得丁謂滿臉通紅, 手足無措, 恨不得有道地縫鑽進去。 從此丁謂記恨在心, 一心想著報復寇准。 後來他逮著皇帝患病不能上朝的機會,

串通內侍, 誣告寇准陰謀擁立太子, 把寇准貶出了京城以洩憤。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猶如一柄雙刃劍。 如果用於正途, 自然可以濟世救民、造福蒼生;可是如果用在邪門歪道, 不但會害人, 更會把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