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數據下的真相:媽媽辛苦帶孩子,爸爸坑娃有一手

2017年底的時候, 《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發佈了。

報告顯示, 中國家庭普遍意識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 越重視親子陪伴的家庭卻越缺乏陪伴時間, 家長在關心孩子身心健康時卻忽視了陪伴品質;同時, 父親的陪伴明顯缺失。

01

資料下的“隱形爸爸”

白皮書資料顯示, 陪伴孩子已經成為家長們的普遍意識。 97.2%的家長願意花時間陪孩子, 超過50%的家庭每天會留出固定的時間陪伴孩子。

工作日中國家長的平均每天親子陪伴時間為3.7小時, 週末則能達到9.3小時, 分別佔據個人可支配時間的63%與72%。

但是, 儘管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意識到了陪伴的重要性, 爸爸在陪伴中的角色卻明顯薄弱。

資料顯示, 在55.8%的家庭中, 媽媽才是陪伴孩子的主力。 爸爸陪伴較多或爸爸媽媽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占12.6%和16.5%。

同時, 爸爸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 在週末為7.7小時, 遠低於媽媽的4.6小時與10.9小時。

所以, “隱形爸爸”的現象真不是我們冤枉爸爸們, 一切都用資料說話。

02

“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可以說是中國媽媽養孩子最大的痛苦。

這個新興的詞彙完美、犀利的詮釋了一種“隱形爸爸”的家庭關係, 又狠又准, 一下子觸碰到了許多媽媽的神經, 引發了諸多共鳴, 引發了一場吐槽老公、批判老爸的熱潮。

很多媽媽表示生活購物都是自己打點, 老公就像“甩手掌櫃”一樣, 甚至以各種理由拒絕帶娃。 “加班、不會帶娃、累”等成為爸爸不帶娃的理由。 仿佛全世界的爸爸都得了一種“病”:忙!

甚至還出現了一個說法:爸爸背一下孩子,偶爾去學校接送一下,就是個好爸爸,而媽媽做了所有的事,卻只是個普通的媽媽……

還有人說,爸爸對孩子都有兩個殺手鐧:玩手機、去找媽媽。

“拉粑粑了,去找媽媽”,

“衣服髒了,去找媽媽”,

“不會做作業,去找媽媽”,

“講睡前故事,去找媽媽”。

可是對孩子來說,只找媽媽哪裡夠?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中擔任的角色是不同的,缺一不可。

爸爸們為家庭負重前行,奔波勞累的確很辛苦,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可是再忙,也不能錯過陪伴孩子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真的錯過了。

母性教育是一種“根”的教育,目標是使生命滋潤、豐滿。

而父性教育是一種“主幹”的教育,目標是建立孩子人生的“主心骨”。

03

一個好爸爸的重要性

美國衛生部組織編寫的《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親功能”包括七個方面:

1. 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

2. 花時間陪孩子

3. 養育孩子

4. 恰當地規訓孩子

5. 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護和供養

7. 成為孩子的模範

哈伯特說,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老師。

毫不誇張地說,父親是引領孩子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人之一。

對男孩來講,父親是最初的模仿對象,他長大後,身上會有父親的影子。

對女孩來說,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形象,她對於男性的認知和理解就來自于父親。

心理學家赫塞林頓研究表明:“女孩如果缺少父親陪伴,可能會造成性別認知混亂,缺乏性別認同感。”

就像成龍的女兒吳卓林,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各種質疑和嘲諷,以及家庭的種種矛盾。後來年僅18歲的她公開宣佈出櫃,與30歲的女友同居。而對於父親成龍,她說,倘若有一日碰到他,會當他是“just another person”(一個普通人)。

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存在,長期缺少父愛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有更高的概率出現性格或認知上的缺失,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包括爸爸在內。

04

抓住父親育兒的關鍵期

《美國科學院學報》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

孩子的出生會促使父親的大腦中生長出新的神經元。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無論男性和女性都會產生“育兒”大腦網路。

換句話說,父親在照顧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母性”。

研究者還表示,爸爸這個“母性”的強烈程度,跟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成正比,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母性”越強烈。

因此,從孩子出生起,就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抓住這個“關鍵期”,讓爸爸享受到育兒的樂趣,培養親密的親子感情,一起跟孩子度過一段段快樂而溫暖的親密時光吧。

而各位媽媽,女人有時候真的可以做“懶媽媽”,學會放手。

多給爸爸一些照顧孩子的機會,慢慢培養他帶娃的興趣,積累養育的經驗,不僅能讓媽媽得到解放,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良好的父子關係。

媽媽這時要做的,就是多多給“豬隊友”鼓勵和讚美。

當老公把紙尿褲穿反的時候,把“你怎麼這麼笨”換成“不要緊,慢慢來,已經進步很多了”。

當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把“你怎麼又把他弄哭了”換成“孩子哭很正常,我帶他的時候也常常這樣”。

你會慢慢發現,爸爸對孩子的愛一點也不比媽媽少,只是他神經大條,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而在你的鼓勵和認同之下,他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當孩子感覺到被愛,他就會去關愛別人。

爸爸們,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在孩子漸行漸遠的人生路上,給他留下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留下一段段清晰的記憶。

多年後,當孩子長大,他一定會對你說:

爸爸,謝謝您一路相伴。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甚至還出現了一個說法:爸爸背一下孩子,偶爾去學校接送一下,就是個好爸爸,而媽媽做了所有的事,卻只是個普通的媽媽……

還有人說,爸爸對孩子都有兩個殺手鐧:玩手機、去找媽媽。

“拉粑粑了,去找媽媽”,

“衣服髒了,去找媽媽”,

“不會做作業,去找媽媽”,

“講睡前故事,去找媽媽”。

可是對孩子來說,只找媽媽哪裡夠?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中擔任的角色是不同的,缺一不可。

爸爸們為家庭負重前行,奔波勞累的確很辛苦,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可是再忙,也不能錯過陪伴孩子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真的錯過了。

母性教育是一種“根”的教育,目標是使生命滋潤、豐滿。

而父性教育是一種“主幹”的教育,目標是建立孩子人生的“主心骨”。

03

一個好爸爸的重要性

美國衛生部組織編寫的《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親功能”包括七個方面:

1. 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

2. 花時間陪孩子

3. 養育孩子

4. 恰當地規訓孩子

5. 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護和供養

7. 成為孩子的模範

哈伯特說,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老師。

毫不誇張地說,父親是引領孩子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人之一。

對男孩來講,父親是最初的模仿對象,他長大後,身上會有父親的影子。

對女孩來說,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形象,她對於男性的認知和理解就來自于父親。

心理學家赫塞林頓研究表明:“女孩如果缺少父親陪伴,可能會造成性別認知混亂,缺乏性別認同感。”

就像成龍的女兒吳卓林,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各種質疑和嘲諷,以及家庭的種種矛盾。後來年僅18歲的她公開宣佈出櫃,與30歲的女友同居。而對於父親成龍,她說,倘若有一日碰到他,會當他是“just another person”(一個普通人)。

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存在,長期缺少父愛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有更高的概率出現性格或認知上的缺失,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包括爸爸在內。

04

抓住父親育兒的關鍵期

《美國科學院學報》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

孩子的出生會促使父親的大腦中生長出新的神經元。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無論男性和女性都會產生“育兒”大腦網路。

換句話說,父親在照顧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母性”。

研究者還表示,爸爸這個“母性”的強烈程度,跟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成正比,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母性”越強烈。

因此,從孩子出生起,就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抓住這個“關鍵期”,讓爸爸享受到育兒的樂趣,培養親密的親子感情,一起跟孩子度過一段段快樂而溫暖的親密時光吧。

而各位媽媽,女人有時候真的可以做“懶媽媽”,學會放手。

多給爸爸一些照顧孩子的機會,慢慢培養他帶娃的興趣,積累養育的經驗,不僅能讓媽媽得到解放,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良好的父子關係。

媽媽這時要做的,就是多多給“豬隊友”鼓勵和讚美。

當老公把紙尿褲穿反的時候,把“你怎麼這麼笨”換成“不要緊,慢慢來,已經進步很多了”。

當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把“你怎麼又把他弄哭了”換成“孩子哭很正常,我帶他的時候也常常這樣”。

你會慢慢發現,爸爸對孩子的愛一點也不比媽媽少,只是他神經大條,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而在你的鼓勵和認同之下,他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當孩子感覺到被愛,他就會去關愛別人。

爸爸們,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在孩子漸行漸遠的人生路上,給他留下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留下一段段清晰的記憶。

多年後,當孩子長大,他一定會對你說:

爸爸,謝謝您一路相伴。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