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育不好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爸爸也要背鍋

文/寸草

好媽媽太多了, 好爸爸才是稀有品。 有一個好爸爸, 絕對是一件奢侈品。

我們這個社會, 對於媽媽教養孩子的要求和標準很高, 對於爸爸卻沒有什麼要求, 這也是很多家庭裡爸爸角色缺失的原因。

一個孩子從小到成人(2—20歲), 一個好爸爸在孩子的生命裡要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呢?

我們公佈了2018年“好爸爸”的5大標準, 讓每一個爸爸都都自己的責任不再迷茫。

你家娃爹滿足幾條, 快來對號入座吧!

Part 1

幼稚園寶寶眼中的好爸爸:“陪”

幼稚園小寶寶, 對爸爸最大的需求是“陪伴”。

“我爸爸來接我了”、“我爸爸送我上幼稚園了”,

“昨天我爸爸帶我去的動物園”, “昨晚是我爸爸講的故事”, 這些都是幼稚園小寶寶念念不忘、值得驕傲的事。 換成爺爺奶奶、媽媽, 他們的感覺就沒有這麼強烈。

為啥啊?這些事情爸爸做的少啊, 都是稀有事情, 和大熊貓一樣, 做一次小朋友就銘記在心, 期盼下一次。

若曦的爸爸就是若曦眼中的好爸爸。 和爸爸在一起的感覺, 完全不同于和媽媽在一起的感覺, 這種體驗, 也是若曦小朋友最喜歡的。 媽媽講故事, 總是老一套, 照本宣科;爸爸講故事, 自編自演自導, 結尾出乎意料, 太新鮮了, 誰不愛聽爸爸講故事啊?和媽媽捉迷藏, 媽媽不讓鑽床底下, “衣服又要弄髒了, 磕著碰著怎麼辦?”爸爸不怕這些, 不鑽衣櫃、不藏床底下, 那哪叫捉迷藏啊?

小宇不喜歡爸爸, 問他為什麼?不怎麼能見到爸爸(總出差);還有, 爸爸高興的時候, ”兒子過來“, 小宇就是他的大玩具, 不高興的時候, ”去去去, 找你媽去“, 要不就是”玩PAD吧、看電視吧“。 請問, 爸爸在小宇心目中, 是個什麼樣的形象呢?

幼兒階段, 小朋友的心智、能力飛速發展。 寶寶需要爸爸和媽媽互補, 才能有成長中的營養全面, 不會有某一方面的明顯缺失。 媽媽比較感性, 爸爸比較理性;媽媽方法上相對教條刻板, 爸爸相對開放創新;等等。 媽媽決定孩子的格調, 爸爸決定孩子的格局。

幼兒階段, 爸爸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 不要有“帶孩子就是媽媽的事”這種偏見, 抽出時間, 好好的陪孩子玩兒吧。

Part 2

小學生眼中的好爸爸:“引”

小學生覺得爸爸最牛了,

調查誰是你最崇拜的人, 近三分之一的小朋友答案是“爸爸”。 三分之二的爸爸就是不合格的, 因為在小學階段, 小朋友缺乏社會經驗、思想高度還沒有那麼高, 他最直接的榜樣, 就是身邊的人。

“爸爸, 這個怎麼回事?”、“爸爸, 這是為什麼?”, “爸爸, 這該怎麼辦?”小學生最愛問這些, 在他們眼裡, 爸爸無所不能, 所向披靡。

辰辰的爸爸, 就是這樣的”萬事通“。 辰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因為有爸爸在。 積木搭不好, 爸爸知道這是重心歪了, 搭的不好看, 爸爸說是結構不合理。 不會做的數學題, 問爸爸;打球打的不好, 爸爸教。

有一次, 在學校和同桌打鬧, 辰辰把同桌絆倒磕傷了, 爸爸說:

“第一, 你錯了要賠禮道歉;

第二, 下次打鬧有要分寸,

記得這次的教訓;

第三, 不必要有心理上的壓力, 你不是故意的;

第四, 下次和你鬧著玩兒, 你要注意安全, 萬一受了傷也要原諒對方”。

辰辰瞬間安心了, 不再害怕, 也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他好好的給同學道了歉, 過後兩人還是好朋友。

小飛就沒有這麼幸運, 爸爸要麼說“這你都不知道?”, 要麼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甚的是, 爸爸經常像個 空氣人 , 你找他的時候他不出現, 他找你的時候可就急的多:“上了一學期, 白學了?”

小學階段, 小朋友視野、見識大漲, 但是處理事情的能力遠遠跟不上, 為人處世的原則也在探索中。 這時候, 最需要爸爸的指導和引領。 比起媽媽, 爸爸更擅長提取方法論、引導價值觀。

這個階段, 如果爸爸的作用缺失, 小朋友成長的速度,

會比別人慢很多。

爸爸最常找的藉口是“我也不會啊”、“那都是他自己的事兒”。 我們比孩子能力強、社會經驗豐富, 我們都不會, 孩子豈不是更不會?我們可以上網找答案、可以和他人交流、可以從工作方法中遷移啊。

並不是要爸爸們真的需要會做奧數題、英文比孩子學得溜, 方法論的引導、方向的引領, 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

Part 3

中學生眼中的好爸爸:“懂”

要問中學生心目中的好爸爸是什麼, 恐怕就一個詞”懂我“。

“我是怎麼想的, 我爸爸知道, 也能理解, 更能接受”。 大雄剛剛中考完, 他覺得自己特別有發言權。 初一參加社團, 熱衷了半學期就變卦了;初二學習下滑, 有一陣幾乎沒有信心, 不喜歡學物理;初三壓力大, 和同學鬧過矛盾, 和老師有過不愉快;等等。

每一次媽媽都要叨叨半天,叨叨的大雄很煩,本來自己就不開心,媽媽還要雪上加霜。但是爸爸不一樣,他總是能耐心的聽完大雄的理由,“噢,原來是這樣啊”,“理解”,“你可以試試這麼幹”,這是爸爸的三部曲。被 “尊重、理解、接受” 的感覺,簡直不能再好。現在,進入新高中,大雄選科目、預定高考目標,甚至和異性的小秘密,也願意和爸爸分享,因為爸爸就像個哥們啊。

石磊逆反嚴重,我們訪談的時候,石磊說,爸爸“嚴重不瞭解他,總是高高在上,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孩子的心門逐漸關閉,然後和父母生出嫌隙來。沒有一個理解他、和他談得來的爸爸,真是遺憾。

很多中學生逆反,調查過程中,逆反的孩子多數都說他有一個“失敗、不負責任”的爸爸。

因此,爸爸們,醒醒吧,別說孩子大了你管不了他了,一管就逆反。你試著去理解他、站在他的角度想問題了麼?

中學生,心理、生理已基本發育成熟,他們已經是獨立的人了。他需要存在感、體現個人價值,當爸爸的最好就是他的幕後英雄,靜待花開。

Part 4

大學生眼中的好爸爸:“跟”

逸凡經常誇他爸爸,“老爸,這你都懂啊,厲害了”。他老爸的技能就是“與時俱進,和兒子同步”。兒子用網路語,老爸能看懂,還能活學活用;逸凡是科技迷,在知乎上普及科技前沿知識,是個小V,老爸也有知乎帳號,經營自己的專業,也學習和初步瞭解逸凡的知識領域,簡單對話,在逸凡看來這就很了不起。

因此,逸凡並不遮罩老爸,也樂意一起出遊,還呼朋喚友來家裡讓老爸作陪(吃飯,聊天),他的同學也覺得從他爸爸這裡總是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是啊,畢竟比你們大了快30歲,經驗豐富,知識和觀念跟得上的話,還不是秒殺你們?哈哈哈~

遺憾的是,多數爸爸這時候就被孩子“淘汰”了,因為觀念跟不上、思想跟不上,往往談不到一起了。最怕的是,不提升自己還不服老,頑固不化。

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開闊、思想深刻、觀念先進,他們眼裡的好爸爸,是能和他們“對話”。

爸爸們,曾經,是你包容孩子,現在是孩子包容你。

Part 5

最重要的一條:愛媽媽

此外,在我們訪談中,愛媽媽的爸爸,是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公認”好爸爸“的標準之一,放在最後提出來,是因為這幾乎是理所當然的,必備品德。

而“能掙錢”,並沒有被選為必選項,孩子們並沒有那麼勢利,有錢當然好,但是錢和錢買來的東西,並不是孩子最渴望的,他們最渴望的是“愛以及愛的行為、愛的表現”。

不用和媽媽比,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媽媽負責養,爸爸當然負責教了。實際上,我們在調查過程中,孩子對媽媽的需求並沒有這麼明顯。

“肯陪伴”、“會引領”、“願理解”、“能跟上”,是不同階段孩子對爸爸的特殊需求。

以上幾點請爸爸們自覺對照,請媽媽們監督。能做到的爸爸,舉個手。不合格的,好好反省,“改過自新”,爭做孩子眼中的好爸爸。優秀的,可以請孩子給你蓋個章,發個“好爸爸”卡。做不到這幾點的爸爸,啥都別說了,現在還來得及,趁孩子還沒長大,你還可以好好參與他的成長。

和老師有過不愉快;等等。

每一次媽媽都要叨叨半天,叨叨的大雄很煩,本來自己就不開心,媽媽還要雪上加霜。但是爸爸不一樣,他總是能耐心的聽完大雄的理由,“噢,原來是這樣啊”,“理解”,“你可以試試這麼幹”,這是爸爸的三部曲。被 “尊重、理解、接受” 的感覺,簡直不能再好。現在,進入新高中,大雄選科目、預定高考目標,甚至和異性的小秘密,也願意和爸爸分享,因為爸爸就像個哥們啊。

石磊逆反嚴重,我們訪談的時候,石磊說,爸爸“嚴重不瞭解他,總是高高在上,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孩子的心門逐漸關閉,然後和父母生出嫌隙來。沒有一個理解他、和他談得來的爸爸,真是遺憾。

很多中學生逆反,調查過程中,逆反的孩子多數都說他有一個“失敗、不負責任”的爸爸。

因此,爸爸們,醒醒吧,別說孩子大了你管不了他了,一管就逆反。你試著去理解他、站在他的角度想問題了麼?

中學生,心理、生理已基本發育成熟,他們已經是獨立的人了。他需要存在感、體現個人價值,當爸爸的最好就是他的幕後英雄,靜待花開。

Part 4

大學生眼中的好爸爸:“跟”

逸凡經常誇他爸爸,“老爸,這你都懂啊,厲害了”。他老爸的技能就是“與時俱進,和兒子同步”。兒子用網路語,老爸能看懂,還能活學活用;逸凡是科技迷,在知乎上普及科技前沿知識,是個小V,老爸也有知乎帳號,經營自己的專業,也學習和初步瞭解逸凡的知識領域,簡單對話,在逸凡看來這就很了不起。

因此,逸凡並不遮罩老爸,也樂意一起出遊,還呼朋喚友來家裡讓老爸作陪(吃飯,聊天),他的同學也覺得從他爸爸這裡總是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是啊,畢竟比你們大了快30歲,經驗豐富,知識和觀念跟得上的話,還不是秒殺你們?哈哈哈~

遺憾的是,多數爸爸這時候就被孩子“淘汰”了,因為觀念跟不上、思想跟不上,往往談不到一起了。最怕的是,不提升自己還不服老,頑固不化。

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開闊、思想深刻、觀念先進,他們眼裡的好爸爸,是能和他們“對話”。

爸爸們,曾經,是你包容孩子,現在是孩子包容你。

Part 5

最重要的一條:愛媽媽

此外,在我們訪談中,愛媽媽的爸爸,是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公認”好爸爸“的標準之一,放在最後提出來,是因為這幾乎是理所當然的,必備品德。

而“能掙錢”,並沒有被選為必選項,孩子們並沒有那麼勢利,有錢當然好,但是錢和錢買來的東西,並不是孩子最渴望的,他們最渴望的是“愛以及愛的行為、愛的表現”。

不用和媽媽比,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媽媽負責養,爸爸當然負責教了。實際上,我們在調查過程中,孩子對媽媽的需求並沒有這麼明顯。

“肯陪伴”、“會引領”、“願理解”、“能跟上”,是不同階段孩子對爸爸的特殊需求。

以上幾點請爸爸們自覺對照,請媽媽們監督。能做到的爸爸,舉個手。不合格的,好好反省,“改過自新”,爭做孩子眼中的好爸爸。優秀的,可以請孩子給你蓋個章,發個“好爸爸”卡。做不到這幾點的爸爸,啥都別說了,現在還來得及,趁孩子還沒長大,你還可以好好參與他的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