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陽明六句箴言,領悟心學大智慧!

王陽明, 被稱為“千古第一等人”。 他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 精通儒釋道三家, 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 被認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聖人。 作為史上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 王陽明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經典語錄。

吾輩用功, 只求日減, 不求日增。

《道德經》裡講:“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 要懂得適可而止。 人生的追求需要有, 但人生的欲望卻必須做減法。 簡化人生, 把那些冗餘的“欲望”減去, 使自己的心靈更加純淨, 目標更加清晰, 如此才能輕裝簡從快樂前行。

處朋友, 務相下則得益, 相上則損。

處朋友, 要“責善”, 對朋友錯誤的地方要勇於指出, 不要任其繼續發展。 若只會恭維, 只會謙讓, 我們稱之為塑膠友誼。 相下則益, 互相謙讓, 是對雙方的尊重, 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損友”看上去是在互損, 但是大家說的都是無傷大雅的玩笑, 誰也沒想故意讓對方丟面, 反而發自內心的尊重朋友, 對朋友價值觀的認同。

惟天下之至誠, 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我們先立個真切為善之志, 專心致志於此, 然後從謹獨處下功夫, 就是自我管理, 久之自見意誠境界。 只要你意誠了, 自然會認識到知行合一的本意。 認識到知行合一的本意, 自然而然就悟到了自己的良知本體。 悟到自己良知是怎麼回事, 天下事也就在我心中, 在我股掌之間!

人須在事上磨, 方立的住, 方能靜亦定, 動亦定。

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 才能立足沉穩, 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 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王陽明告訴我們, 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 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 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

持志如心痛, 一心在痛上, 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只有合適的志向(目標), 才能使你到達幸福的彼岸, 看幸福花開。 在反復無常的選擇中, 王陽明得到了什麼呢?其實什麼都沒有得到, 因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他總是在給自己紮鋼針, 而又總是很快就拔除了。

悔悟是祛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

一個人做錯事,知悔很好,但悔恨從來不是目的和終結點,改過才是。一昧悔恨而不思改變,只會使人陷入心理的泥潭。正如王陽明說言:悔悟是祛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細想生活中知錯能改的人,其實往往也很少說“我真後悔當初……”的話。

悔悟是祛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

一個人做錯事,知悔很好,但悔恨從來不是目的和終結點,改過才是。一昧悔恨而不思改變,只會使人陷入心理的泥潭。正如王陽明說言:悔悟是祛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細想生活中知錯能改的人,其實往往也很少說“我真後悔當初……”的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