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注重操控樂趣 試駕陸風逍遙1.5GTDi

新年伊始, 陸風汽車推出了旗下全新緊湊型SUV——陸風逍遙, 該車定位略低於此前的陸風X7, 而指導價區間也有所下探, 目標無疑是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者。 其實這並不難, 擁有造型犀利的外觀, 再引入彰顯運動氣質的細節設計, 足夠抓人眼球也不至於讓售價高高在上, 看似“沒毛病”的套路, 卻難逃同質化的歸宿。 然而, 試駕過陸風逍遙之後, 它的表現和小編預期截然相反, 注重駕駛樂趣的調校風格, 在同級中並不多見, 而該車的底盤功力, 更讓人印象深刻。

外觀:不乏點睛之筆

相比小編之前接觸過的陸風X7, 陸風逍遙給人的第一印象, 便是少了幾分“熟識感”, 大尺寸中網外側鑲嵌有鍍鉻飾條, 雙輻條格柵不僅中間鑲嵌有品牌LOGO, 車頭左側的英文標識更是其點睛之筆。

鷹眼頭燈內部同樣引入了大量鍍鉻元素, 且分別與格柵內的飾條相連, 頗具時尚氣息。 小編試駕的“全景鑽石版”作為頂配車型, 引入了全LED頭燈組, 並帶有日間行車燈。 前唇及霧燈座的造型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玉如意, 更加符合國人審美。

陸風逍遙的側面線條頗具跨界風格, 雙腰線輪廓與三國時期名將關羽所用的青龍偃月刀十分相仿, 與前翼子板處印有“逍遙”字樣的烤漆裝飾相得益彰。 車身尺寸方面, 陸風逍遙的長寬高分別為4439mm、1835mm和1550mm, 而2700mm軸距則超越了定位更高的陸風X7。

值得一提的是, 高配車型提供了全景影像系統, 車身前後及外後視鏡下方均分佈有攝像頭, 且支援3D視角切換功能。

較之前臉與車身側面線條, 該車的尾部造型較為飽滿, 後尾門中間的折線進一步強化了其視覺寬度。 需要說明的是, 尾燈並未常見的平面化造型,中間凸起部分為轉向燈組,並採用流水點亮設計,盡顯檔次感。

後唇處的中置雙出尾喉裝飾,進一步彰顯了該車的運動氣質,而後尾燈和倒車燈分列在後保險杠兩側。

此外,陸風逍遙採用的五輻雙色鋁合金輪輞,造型相當搶眼,同時前後刹車卡鉗均帶有紅色塗裝,大幅提升了視覺衝擊力。與之配套的瑪姬斯BRAVO HP M3輪胎,作為針對SUV車型推出的型號,在兼顧複雜路況抓地力的同時,對抑制胎噪也有一定功效。後備箱隔板下的備胎則為非全尺寸版本,應對不時之需足矣。

內飾:突顯運動氛圍 細節有待提升

實話實說,在營造車內豪華氛圍方面,陸風逍遙並未讓人失望,對稱佈局的中控台造型飽滿且極富層次感,且大面積運用的軟性搪塑材質及壓線工藝。車門飾板及扶手處,甚至還採用了皮質面料包裹,觸感表現無可挑剔。

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選用打孔皮質面料包裹,圈輻大小適中且兩側帶有凹陷設計,與手掌的貼合度值得肯定。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平底設計,駕駛員腿部空間更加寬敞,對改善駕乘舒適性功不可沒。此外,兩側的多功能按鍵包含了語音辨識和藍牙電話等功能,而定速巡航設定撥杆則位於方向盤後方。

平面雙圓樣式的儀錶盤不算新奇,不過錶盤內的刻度採用扁體字設計,頗具新意且顯示較為清晰。高配車型的行車電腦為TFT顯示幕,畫面較為細膩,並能夠回饋車門開啟及擋位元等資訊。

陸風逍遙的高配車型提供了電子手刹,不過按鍵位於後視鏡調節面板之下,位置稍顯隱蔽,初次接觸需要找尋一番。紅色的一鍵啟動按鈕十分醒目,且該配置在全系車型中的“出鏡率”也十分可觀。此外,風琴式油門踏板設計在市售的合資或自主品牌車型中,已越發罕見,出眾的踩踏舒適性絕非懸吊式踏板所能比擬。

懸浮式8英寸觸屏畫面十分清晰,內嵌系統的UI設計較為直觀,觸控回應速度也值得肯定。此外,還集成有導航、多媒體和CarPlay手機互聯等功能,借助“陸風智聯”手機APP,還可實現遠端啟動、車門解/上鎖等功能。不僅如此,全景影像系統還支援分屏顯示,右側影像為3D視圖,並支援多視角切換。

中控台下方為空調控制台,支援單區域自動恒溫,且旋鈕加按鍵的操作方式,更加符合消費者使用習慣。而擋把側面的銀色飾條內,還刻有“LAND WIND”標識,精緻程度值得肯定,美中不足的是,排擋路徑資訊與實際擋位元有一定偏差,D擋的位置實際為N擋,再往後拉才是前進擋,希望廠家後期在細節方面能有所改進。

擋把兩側的控制按鍵中,包含有前排座椅加熱、駐車雷達和HDC陡坡緩降控制系統等,操作非常便利,只是“扁體字”的辨識度中規中矩。帶有電動遮陽簾的全景電動天窗,對提升車內採光效果貢獻巨大,同時也有助於改善後排乘客的壓抑感。

性能:操控性是亮點

陸風逍遙全系提供兩種1.5T發動機,試駕車型搭載的是陸風綠勁1.5GTDi發動機,也就是江鈴JX4G15,借助缸內直噴和進排氣可變氣門正時等技術,以及來自霍尼韋爾的小慣量渦輪增壓器,其最大功率可達120kW/5400-5700rpm,1500-4000rpm內可持續輸出250N·m峰值扭矩,從數值來看甚至不輸部分合資車型的1.6T發動機。與之匹配代號為VT5的CVT無級變速箱,供應商為邦奇,該變速箱速比範圍達到了7.2,並可模擬8擋變速,平順性表現出人意料。

雖然本次試駕的時間不算充裕,但這台綠勁1.5GTDi發動機依然讓小編印象深刻。起步時輕快順暢的感受給人不小驚喜,伴隨轉速提升,1500rpm之後峰值扭矩和盤托出的同時,卻並未察覺到渦輪增壓發動機常見的突兀感,不過如影隨形的加速力道,讓超車變得易如反掌。

得益於採用CVT無級變速箱,加速過程中動力持續且連貫,由於少了“換擋”過程,因而惱人的頓挫感也無從談起,甚至收油門時也不會伴隨明顯的拖曳感。而爆發力不足仍是CVT的“槽點”,特別是再加速時,雖然發動機回應沒有絲毫遲滯,但加速力道卻和預期有一定差距。切換至S擋後,情況稍有好轉,只是發動機的雜訊逐漸傳入座艙內,甚至收油時還能聽到泄壓閥的嘶嘶聲。

方向盤回饋力度較為輕盈,低速調頭或倒車揉庫時毫不費力,適中的曠量既保留了SUV車型偏向舒適的定位,也不至於讓指向顯得太過模糊,穿行在城市中十分輕鬆且易於上手,整體感受較為中庸。

陸風逍遙採用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杆式四輪獨立懸掛結構,而底盤則由英國米拉團隊調校,整體風格明顯趨向操控表現,無論駛過彎道亦或面對顛簸路況,懸掛系統對車身的支撐性表現都相當到位。甚至50km/h時速過彎也很難察覺到車輛的側傾,扎實的底盤功底在同級車型中並不多見。然而,魚和熊掌難以兼得,在化解路面傳來的衝擊方面,並非陸風逍遙的長項,好在韌性充足的懸掛系統,能夠將顛簸變得更加柔和,以營造些許高級感。

不過刹車系統的腳感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粘腳就有且初段制動力回饋恰到好處,而伴隨刹車踏板逐漸深入,制動力增益相當線性,讓駕駛員信心倍增的同時,也便於拿捏前後車距。

場地試駕體驗

有了城市道路的短暫熟悉,面對佈滿樁桶的試駕場地,陸風逍遙的表現與小編預期基本相符。1.5GTDi+CVT的動力組合,全力加速時能夠感受到動力十分強勁,但無級變速箱卻不善於營造推背感。而緊隨其後的刹停動作,再次證明了這套刹車系統足夠優秀,歷經多組“圈速挑戰”,制動系統的壓力可想而知,不過腳感與制動力卻與上文別無二致。

不過城市道路上方向盤恰到好處的虛位,在場地試駕中卻略顯拖累,特別是繞樁和緊急並線環節中,方向盤需要向左或向右轉角大於180度,才能繞過樁桶,因而進入下一個樁桶前,回正及反向轉動的圈數會延誤入彎時機。換言之,在激烈駕駛中逍遙的車頭不算靈活,不過對於一台SUV車型而言,過分強調操控性顯然不是它的初衷。

而車輛在樁桶間輾轉騰挪時,重心轉移的過程不容忽視,好在懸掛的回彈迅捷且沒有拖泥帶水,富於韌性的調校風格是原因之一,較為輕盈的整車重量也功不可沒。正因如此,以較快的車速繞8字時,雖然能夠聽到刺耳的響胎聲,但轉向不足的趨勢卻並不明顯。

空間:滿足日常所需

作為一款帶有跨界造型風格的緊湊型SUV,陸風逍遙的駕乘空間表現不算搶眼,但足夠日常所需。身高177cm的體驗者在前排擁有四指頭部餘量,後排頭部距車頂間仍有可觀餘量,在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變的條件下,後排腿部空間為三指,中間地板雖帶有一定凸起,但後排坐滿三人不成問題。前後排座椅均採用一體式頭枕設計,整體包裹與支撐性表現讓人滿意,駕駛席還提供6向電動調節功能,操作更加便利。

儲物空間方面,帶有隔段的門板儲物槽及非貫通式門把手內,可放置手機或飲料瓶等物品,擋把後方的杯架提供捲簾門蓋板設計,兼顧美觀與實用性。中央扶手內豎直放入飲料瓶後,仍不影響扶手開合。

此外,副駕駛席內側設計有置物網兜,適合盛放手機或錢包等隨身物品。不過後排乘客的儲物空間較為有限,僅有中間部分的儲物槽可用於放置雜物,假如增加後排扶手和杯架,將對提升該車實用性事半功倍。

陸風逍遙的後備箱常備容積達到了355L,內部規整性十分出色且兩側均設計有掛鉤,將後排座椅按比例放倒後,可將內部容積擴充至1130L。

安全:配置較為全面

小編試駕的陸風逍遙頂配版車型,裝備有包含前排側氣囊在內的4個安全氣囊,而車身穩定控制系統、上坡輔助和陡坡緩降等駕駛協助工具也一應俱全,不僅大幅提升了車輛操控性,應對複雜路況也能讓駕駛員得心應手。此外,全景影像搭配前後雷達系統,能夠更加直觀的回饋車輛周圍路況,最大限度降低了泊車時發生剮蹭的幾率。

總結:

伴隨國內各大車企的SUV車型,如雨後春筍般步入我們的視線,主打年輕消費群體的車型不在少數,擁有高顏值的外觀設計,是它們共有的特徵,而駕駛感受也均有相似之處。想要在操控與舒適兩大“對立面”間取得最完美的平衡,只是受制于成本難以面面俱到,最終難免顯得不倫不類。然而,陸風逍遙並沒有人云亦云,注重操控的駕駛感受在同級中並不多見,綠勁1.5GTDi發動機實際表現給人不小驚喜,雖然CVT變速箱難以模擬出直接且極具“爆發感”的加速體驗,但能還日常駕駛一份舒適。對消費者而言,喜歡與否因人而異,不可否認的是逍遙的確與眾不同。

尾燈並未常見的平面化造型,中間凸起部分為轉向燈組,並採用流水點亮設計,盡顯檔次感。

後唇處的中置雙出尾喉裝飾,進一步彰顯了該車的運動氣質,而後尾燈和倒車燈分列在後保險杠兩側。

此外,陸風逍遙採用的五輻雙色鋁合金輪輞,造型相當搶眼,同時前後刹車卡鉗均帶有紅色塗裝,大幅提升了視覺衝擊力。與之配套的瑪姬斯BRAVO HP M3輪胎,作為針對SUV車型推出的型號,在兼顧複雜路況抓地力的同時,對抑制胎噪也有一定功效。後備箱隔板下的備胎則為非全尺寸版本,應對不時之需足矣。

內飾:突顯運動氛圍 細節有待提升

實話實說,在營造車內豪華氛圍方面,陸風逍遙並未讓人失望,對稱佈局的中控台造型飽滿且極富層次感,且大面積運用的軟性搪塑材質及壓線工藝。車門飾板及扶手處,甚至還採用了皮質面料包裹,觸感表現無可挑剔。

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選用打孔皮質面料包裹,圈輻大小適中且兩側帶有凹陷設計,與手掌的貼合度值得肯定。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平底設計,駕駛員腿部空間更加寬敞,對改善駕乘舒適性功不可沒。此外,兩側的多功能按鍵包含了語音辨識和藍牙電話等功能,而定速巡航設定撥杆則位於方向盤後方。

平面雙圓樣式的儀錶盤不算新奇,不過錶盤內的刻度採用扁體字設計,頗具新意且顯示較為清晰。高配車型的行車電腦為TFT顯示幕,畫面較為細膩,並能夠回饋車門開啟及擋位元等資訊。

陸風逍遙的高配車型提供了電子手刹,不過按鍵位於後視鏡調節面板之下,位置稍顯隱蔽,初次接觸需要找尋一番。紅色的一鍵啟動按鈕十分醒目,且該配置在全系車型中的“出鏡率”也十分可觀。此外,風琴式油門踏板設計在市售的合資或自主品牌車型中,已越發罕見,出眾的踩踏舒適性絕非懸吊式踏板所能比擬。

懸浮式8英寸觸屏畫面十分清晰,內嵌系統的UI設計較為直觀,觸控回應速度也值得肯定。此外,還集成有導航、多媒體和CarPlay手機互聯等功能,借助“陸風智聯”手機APP,還可實現遠端啟動、車門解/上鎖等功能。不僅如此,全景影像系統還支援分屏顯示,右側影像為3D視圖,並支援多視角切換。

中控台下方為空調控制台,支援單區域自動恒溫,且旋鈕加按鍵的操作方式,更加符合消費者使用習慣。而擋把側面的銀色飾條內,還刻有“LAND WIND”標識,精緻程度值得肯定,美中不足的是,排擋路徑資訊與實際擋位元有一定偏差,D擋的位置實際為N擋,再往後拉才是前進擋,希望廠家後期在細節方面能有所改進。

擋把兩側的控制按鍵中,包含有前排座椅加熱、駐車雷達和HDC陡坡緩降控制系統等,操作非常便利,只是“扁體字”的辨識度中規中矩。帶有電動遮陽簾的全景電動天窗,對提升車內採光效果貢獻巨大,同時也有助於改善後排乘客的壓抑感。

性能:操控性是亮點

陸風逍遙全系提供兩種1.5T發動機,試駕車型搭載的是陸風綠勁1.5GTDi發動機,也就是江鈴JX4G15,借助缸內直噴和進排氣可變氣門正時等技術,以及來自霍尼韋爾的小慣量渦輪增壓器,其最大功率可達120kW/5400-5700rpm,1500-4000rpm內可持續輸出250N·m峰值扭矩,從數值來看甚至不輸部分合資車型的1.6T發動機。與之匹配代號為VT5的CVT無級變速箱,供應商為邦奇,該變速箱速比範圍達到了7.2,並可模擬8擋變速,平順性表現出人意料。

雖然本次試駕的時間不算充裕,但這台綠勁1.5GTDi發動機依然讓小編印象深刻。起步時輕快順暢的感受給人不小驚喜,伴隨轉速提升,1500rpm之後峰值扭矩和盤托出的同時,卻並未察覺到渦輪增壓發動機常見的突兀感,不過如影隨形的加速力道,讓超車變得易如反掌。

得益於採用CVT無級變速箱,加速過程中動力持續且連貫,由於少了“換擋”過程,因而惱人的頓挫感也無從談起,甚至收油門時也不會伴隨明顯的拖曳感。而爆發力不足仍是CVT的“槽點”,特別是再加速時,雖然發動機回應沒有絲毫遲滯,但加速力道卻和預期有一定差距。切換至S擋後,情況稍有好轉,只是發動機的雜訊逐漸傳入座艙內,甚至收油時還能聽到泄壓閥的嘶嘶聲。

方向盤回饋力度較為輕盈,低速調頭或倒車揉庫時毫不費力,適中的曠量既保留了SUV車型偏向舒適的定位,也不至於讓指向顯得太過模糊,穿行在城市中十分輕鬆且易於上手,整體感受較為中庸。

陸風逍遙採用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杆式四輪獨立懸掛結構,而底盤則由英國米拉團隊調校,整體風格明顯趨向操控表現,無論駛過彎道亦或面對顛簸路況,懸掛系統對車身的支撐性表現都相當到位。甚至50km/h時速過彎也很難察覺到車輛的側傾,扎實的底盤功底在同級車型中並不多見。然而,魚和熊掌難以兼得,在化解路面傳來的衝擊方面,並非陸風逍遙的長項,好在韌性充足的懸掛系統,能夠將顛簸變得更加柔和,以營造些許高級感。

不過刹車系統的腳感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粘腳就有且初段制動力回饋恰到好處,而伴隨刹車踏板逐漸深入,制動力增益相當線性,讓駕駛員信心倍增的同時,也便於拿捏前後車距。

場地試駕體驗

有了城市道路的短暫熟悉,面對佈滿樁桶的試駕場地,陸風逍遙的表現與小編預期基本相符。1.5GTDi+CVT的動力組合,全力加速時能夠感受到動力十分強勁,但無級變速箱卻不善於營造推背感。而緊隨其後的刹停動作,再次證明了這套刹車系統足夠優秀,歷經多組“圈速挑戰”,制動系統的壓力可想而知,不過腳感與制動力卻與上文別無二致。

不過城市道路上方向盤恰到好處的虛位,在場地試駕中卻略顯拖累,特別是繞樁和緊急並線環節中,方向盤需要向左或向右轉角大於180度,才能繞過樁桶,因而進入下一個樁桶前,回正及反向轉動的圈數會延誤入彎時機。換言之,在激烈駕駛中逍遙的車頭不算靈活,不過對於一台SUV車型而言,過分強調操控性顯然不是它的初衷。

而車輛在樁桶間輾轉騰挪時,重心轉移的過程不容忽視,好在懸掛的回彈迅捷且沒有拖泥帶水,富於韌性的調校風格是原因之一,較為輕盈的整車重量也功不可沒。正因如此,以較快的車速繞8字時,雖然能夠聽到刺耳的響胎聲,但轉向不足的趨勢卻並不明顯。

空間:滿足日常所需

作為一款帶有跨界造型風格的緊湊型SUV,陸風逍遙的駕乘空間表現不算搶眼,但足夠日常所需。身高177cm的體驗者在前排擁有四指頭部餘量,後排頭部距車頂間仍有可觀餘量,在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變的條件下,後排腿部空間為三指,中間地板雖帶有一定凸起,但後排坐滿三人不成問題。前後排座椅均採用一體式頭枕設計,整體包裹與支撐性表現讓人滿意,駕駛席還提供6向電動調節功能,操作更加便利。

儲物空間方面,帶有隔段的門板儲物槽及非貫通式門把手內,可放置手機或飲料瓶等物品,擋把後方的杯架提供捲簾門蓋板設計,兼顧美觀與實用性。中央扶手內豎直放入飲料瓶後,仍不影響扶手開合。

此外,副駕駛席內側設計有置物網兜,適合盛放手機或錢包等隨身物品。不過後排乘客的儲物空間較為有限,僅有中間部分的儲物槽可用於放置雜物,假如增加後排扶手和杯架,將對提升該車實用性事半功倍。

陸風逍遙的後備箱常備容積達到了355L,內部規整性十分出色且兩側均設計有掛鉤,將後排座椅按比例放倒後,可將內部容積擴充至1130L。

安全:配置較為全面

小編試駕的陸風逍遙頂配版車型,裝備有包含前排側氣囊在內的4個安全氣囊,而車身穩定控制系統、上坡輔助和陡坡緩降等駕駛協助工具也一應俱全,不僅大幅提升了車輛操控性,應對複雜路況也能讓駕駛員得心應手。此外,全景影像搭配前後雷達系統,能夠更加直觀的回饋車輛周圍路況,最大限度降低了泊車時發生剮蹭的幾率。

總結:

伴隨國內各大車企的SUV車型,如雨後春筍般步入我們的視線,主打年輕消費群體的車型不在少數,擁有高顏值的外觀設計,是它們共有的特徵,而駕駛感受也均有相似之處。想要在操控與舒適兩大“對立面”間取得最完美的平衡,只是受制于成本難以面面俱到,最終難免顯得不倫不類。然而,陸風逍遙並沒有人云亦云,注重操控的駕駛感受在同級中並不多見,綠勁1.5GTDi發動機實際表現給人不小驚喜,雖然CVT變速箱難以模擬出直接且極具“爆發感”的加速體驗,但能還日常駕駛一份舒適。對消費者而言,喜歡與否因人而異,不可否認的是逍遙的確與眾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