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複習資料」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第一講)

「 注意力的概念 」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注意力。 注意力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活動, 是對一定物件的、有選擇的集中。 是伴隨著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的心理特徵。

也是幼兒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比如思維能力、記憶力的強弱都與注意力水準高低息息相關。 通常情況下, 只要孩子坐在那裡, 兩隻眼睛盯著書在看, 家長就會認為他的注意力是很不錯的, 在集中注意力看書。 實際上, 注意力的概念不僅限於集中精力看或聽, 它實際上是一個人通過自身的感知覺來進行記憶、思考或想像的過程, 是身體眾多感覺器官共同工作的結果。 比如看、聽、想、觸摸, 這些過程都在幫助一個人培養注意力, 也可以說, 感知覺是吸引注意力的一種方法, 或者說手段。 家長們理解了這些概念, 在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時候自然就知道要多方面地去培養。
就是說, 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去培養。

「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發展特點 」

接下來, 我要說一說幼兒階段孩子的注意力發展特點。 有些特點家長應該都知道, 比如年齡越小孩子的注意力時間越短, 這是孩子行為的一個表像。 關於注意力的一些具體概念解釋, 可能家長們就不是特別清楚了, 今天我就想重點跟各位家長分享一下。

第一, 3歲以內幼兒期孩子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佔優勢, 選擇性注意能力較差。

無意注意是指沒有指定性的目標, 也不需要用個人的意志力努力克制自己去關注或去注意的行為。 其實就是下意識的注意, 或是被外部現象吸引的注意。 在孩子1歲以內, 注意行為幾乎都是無意注意;2歲以後,

會有一些選擇性的注意, 但是注意的時間會很短。 選擇性注意, 是指個體在同時呈現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刺激中選擇一種進行注意, 而對其他刺激的注意很少, 或者是忽略的。 並且選擇性注意的都是一些強刺激內容, 比如說強烈的色彩、聲音、畫面, 或轉換特別快的畫面, 等等。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的注意力很差, 盯著什麼東西看一兩分鐘, 甚至幾秒鐘就轉過去不再關注了。 其實都是孩子在年齡階段的正常表現。

第二, 學齡前兒童的有意注意能力是逐步發展的。

什麼是有意注意?即有既定目標, 需要一定意志力去努力的注意, 是一種積極注意或主動注意。 它要服從於一定的生活任務, 並受人的意識的自覺調節和支配。

簡單一點說, 就是有意識地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注意一件事。 有意注意的作用在孩子上學後會表現得更明顯, 我們需要孩子集中精力寫作業, 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 這些都是有意注意。 就是必須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才能夠保持集中精力去完成的任務, 而且這種注意還不能因為受外界的干擾而轉移。

從出生到6歲的過程中, 有意注意時間將從很短的幾秒鐘發展到15分鐘左右;但穩定性較差, 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干擾破壞。 比如你想讓孩子多看一本書, 但是大人在旁邊說兩句話, 聲音稍微大一點, 都會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1歲左右的孩子, 能持續大約2秒鐘集中注意力去看一個玩具, 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了;到了2歲,

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玩一個玩具8秒鐘~1分鐘的時間, 之後可能孩子會把玩具扔掉, 也可能拿著這個玩具轉移到別的地方去幹別的事情;3歲之後,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會延長到3~5分鐘;4歲後, 注意力集中時間能達到10分鐘左右;五六歲的時候能達到10~15分鐘。

要注意的是, 我這裡說的3~6歲各時間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 是在孩子可以持續做兩三件事情或玩兩三個類似的遊戲/玩具的情況下, 注意力相對持續的時間會長一些。 如果是單獨的活動, 即單獨做一件事情或玩一件東西, 五六歲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平均也就是7分鐘左右。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讀一些關於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書籍或文章, 可能會看到很多不同的說法。 我今天跟家長們分享的孩子注意力發展的時間節點,是在查閱了十幾本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相關著作後總結出來的,我覺得可信度應該會更高一些。所以在這裡提供給家長作為參考。

第三,學齡前兒童的有意注意的發展過程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兒童的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語指令引起和調節的。

也就是說,你要想讓孩子注意什麼,需要用一些語言指令明確告訴他,,或者和他一起去做,比如之前的微課中我跟家長們談到過的,每天和孩子談話10分鐘,這樣做除了可以培養孩子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實際上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意義,就是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力。還有親子閱讀,我一直建議家長每天拿出10分鐘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讀個故事或繪本。為什麼是10分鐘,大家今天聽我說了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注意力時間就應該明白了。其實,我們就是要在孩子注意力時間保持最佳狀態的10分鐘內,保證做到對孩子的幫助最大化。家長平時都可以通過類似的活動來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

第二階段、兒童會通過自言自語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

有些家長應該已經從自己孩子的身上發現了類似的行為,比如孩子經常自言自語,一邊玩玩具一邊自己跟自己說著怎麼怎麼玩。實際上這就是孩子在通過自言自語的行為調節自己的行為,強制自己集中注意力,把當下正在玩的遊戲或正在做的事情完成。這也是幼年期孩子注意力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第三階段、兒童會運用內部語言指令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

內部語言就是一個人在心裡默默對自己說的話。孩子在4歲左右開始會運用內部語言。在這個階段,特別是4歲以後的孩子,他很願意自己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不被打擾,自己在獨立的空間裡待一會兒。實際上這個時候就是他在用自己的內部語言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的過程。所以,4歲以後的孩子如果有發脾氣、不聽話等情況,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待一會兒,他會通過自己內部的調節來達到控制情緒的行為。

以上就是學齡前兒童的有意注意發展的三個階段,大部分家長對這三個階段的瞭解可能不是太多,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關注怎樣才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卻忘了關注孩子自身的發展狀態。為什麼我要強調孩子自身的調節能力?這是不需要家長過分干預,也能夠自我發展出來的能力,但需要家長充分瞭解孩子內在發展的過程及特點。當家長從孩子身上感受到或發現了上述這些行為時,家長們不要去干預,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調節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注意力時間。通過這些小小的細節行為,慢慢地,自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會逐漸發展起來的。

「家長們的常見誤區 」

說完了兒童注意力發展的特點,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現在的家長對孩子注意力的理解存在的很多誤區。

誤區一,不瞭解孩子的實際能力。

剛才在我講述的過程中,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反思自己對孩子注意力的要求是什麼樣的?是過高了還是過低了?現在大部分的家長,據我瞭解,對孩子注意力的要求是偏高的。比如家長總覺得孩子可以安靜地坐在一邊,持續玩遊戲或玩具半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叫注意力集中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學齡前兒童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而那些要求孩子非常難做到,他就會更難以集中注意力。你越讓他坐著不動他更想動,會變成各種小動作,如摳嘴、撓頭、摳指甲、吃手等行為,往往都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孩子達不到而形成焦慮情緒的表現。

誤區二,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報個注意力培訓班就可以解決。

現在社會上的這類培訓班特別多,但我認為,培養注意力不是靠一個培訓班的課程就可以解決的。因為注意力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需要我們從孩子出生開始給他提供一個較好的生活、成長環境,同時通過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生活細節來培養。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是被抱著,特別是在6個月之前,睡覺也是抱著睡。這種孩子長大以後的注意力集中能力相對較差。再比如,很多剖腹產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也較弱。因為他沒有經過母體產道擠壓的過程,感覺統合能力,尤其是觸覺感覺比順產的孩子差,表現為注意力集中能力不夠強,有的反應也慢一些。很多家長會給這樣的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實際上不是的。

還有些家長,給孩子吃一些中草藥,希望以此來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因為市面上有這樣的藥物,而且很多家長覺得中草藥毒性小,沒有副作用。實際上,你給孩子吃的這些所謂的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藥物,都是抑制神經類藥物,對真正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可能連很小一部分作用都是值得懷疑的。

建議家長們不要單純地聽信這些培訓班告訴你的資訊,真的都是誤區。注意力與其說是一種能力,不如說是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是循序漸進的。一個孩子如果有了習慣性地要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件事情的意識,他的注意力才是真的很強的,才可以應付未來上學的學習內容。如果沒有養成這個習慣,可能孩子在上學以後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誤區三,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孩子對這件事不感興趣。

有的家長跟我說,你看我家的孩子只要一看電視,坐那裡半天都不動緩,一點兒都不走神。只要讓他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他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甚至旁邊有個小蚊子都能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走。實際上,這樣理解注意力是不對的。家長如果發現自家孩子有這樣的問題,要格外關注,說明孩子的注意力有問題,需要家長重點培養。我們都知道,中小學階段的科目都是基礎課程,不是說你有興趣就學,沒有興趣就可以不學,而是必須要學的。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種能力,跟興趣無關。

誤區四,家長陪不陪著,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有的家長說,只要我在旁邊坐著,看著孩子,他就會集中注意集力去做事,比沒人看著要好很多。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年齡還小,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所以當有成人在旁邊陪伴的時候,他的注意力確實會好一些。但是,我前面也說了,集中注意力是一種習慣。既然是習慣,不需要別人看著,他也能夠集中注意力,在一段時間內把自己該做或想做的事情做完。這裡面還涉及家長認知的一個偏差。這個孩子比較黏人,可能還存在安全感不足的問題。家長關注的重點應該是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依戀關係是不是健康?這會影響他未來的生活和社交。

誤區五,只要學習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就可以。

大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在學習時的注意力,而對他在其他方面的注意力表現並不是很關注。實際上,家長平時更要注意孩子在生活方面是不是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幼年期的孩子需要學習的時候並不多。而且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意力、理解力等能力不是你摁著他坐那兒不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要通過方方面面的生活細節來培養。比如說孩子吃飯的時候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不但不利於消化吸收,對注意力的培養也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在戶外玩一些跑跳鑽爬的大運動遊樂專案時,比如滑滑梯,有的孩子可以持續地滑五六分鐘甚至十分鐘,有的孩子頂多玩兩下就不感興趣了,就要去換另外一項,實際上這種行為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更大。一個人的大運動能力直接關係到他的注意力專注度。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意志力,注意力是很難培養的!而意志力就是從孩子一出生開始,靠大運動來培養。如果一個人的大運動能力發展不好,小運動、精細動作必然受到很大的影響,往往比大運動能力更差。包括平衡感、手眼口腦的協調能力,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注意力自然很難集中。比如說畫畫,孩子本來是想畫在上面,但總是畫到下邊;本來是想把畫面畫得很豐滿,但總是擠成一小疙瘩,這些現象都是因為他的視覺平衡能力有問題導致的。

以上這些誤區是從我之前接觸的眾多家長的問題中歸納出來的,可能還不夠全面。在本期微課最前面我分享的孩子注意力發展的年齡特點,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家長們能夠認真學習,然後對照著自己孩子去觀察一下:現在孩子的注意力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什麼樣的情境會導致他轉身或者轉移注意力?他對什麼樣的事情注意力持續的時間長,對什麼樣的事情注意力持續的時間短?家長們通過認真關注孩子、觀察孩子這些注意力方面的細節就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因為你仔細觀察了,可能不用我教你,你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下一次微課我會大家分享怎樣去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對培養孩子注意力有哪些我沒有說到的問題,或者你認為更難解決的問題,或者你自己的一些看法,都可以給我們留言,我們一起想辦法,找出更好的方案。我也會根據家長們的問題調整後面課程的內容。

我今天跟家長們分享的孩子注意力發展的時間節點,是在查閱了十幾本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相關著作後總結出來的,我覺得可信度應該會更高一些。所以在這裡提供給家長作為參考。

第三,學齡前兒童的有意注意的發展過程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兒童的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語指令引起和調節的。

也就是說,你要想讓孩子注意什麼,需要用一些語言指令明確告訴他,,或者和他一起去做,比如之前的微課中我跟家長們談到過的,每天和孩子談話10分鐘,這樣做除了可以培養孩子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實際上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意義,就是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力。還有親子閱讀,我一直建議家長每天拿出10分鐘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讀個故事或繪本。為什麼是10分鐘,大家今天聽我說了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注意力時間就應該明白了。其實,我們就是要在孩子注意力時間保持最佳狀態的10分鐘內,保證做到對孩子的幫助最大化。家長平時都可以通過類似的活動來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

第二階段、兒童會通過自言自語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

有些家長應該已經從自己孩子的身上發現了類似的行為,比如孩子經常自言自語,一邊玩玩具一邊自己跟自己說著怎麼怎麼玩。實際上這就是孩子在通過自言自語的行為調節自己的行為,強制自己集中注意力,把當下正在玩的遊戲或正在做的事情完成。這也是幼年期孩子注意力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第三階段、兒童會運用內部語言指令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

內部語言就是一個人在心裡默默對自己說的話。孩子在4歲左右開始會運用內部語言。在這個階段,特別是4歲以後的孩子,他很願意自己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不被打擾,自己在獨立的空間裡待一會兒。實際上這個時候就是他在用自己的內部語言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的過程。所以,4歲以後的孩子如果有發脾氣、不聽話等情況,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待一會兒,他會通過自己內部的調節來達到控制情緒的行為。

以上就是學齡前兒童的有意注意發展的三個階段,大部分家長對這三個階段的瞭解可能不是太多,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關注怎樣才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卻忘了關注孩子自身的發展狀態。為什麼我要強調孩子自身的調節能力?這是不需要家長過分干預,也能夠自我發展出來的能力,但需要家長充分瞭解孩子內在發展的過程及特點。當家長從孩子身上感受到或發現了上述這些行為時,家長們不要去干預,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調節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注意力時間。通過這些小小的細節行為,慢慢地,自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會逐漸發展起來的。

「家長們的常見誤區 」

說完了兒童注意力發展的特點,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現在的家長對孩子注意力的理解存在的很多誤區。

誤區一,不瞭解孩子的實際能力。

剛才在我講述的過程中,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反思自己對孩子注意力的要求是什麼樣的?是過高了還是過低了?現在大部分的家長,據我瞭解,對孩子注意力的要求是偏高的。比如家長總覺得孩子可以安靜地坐在一邊,持續玩遊戲或玩具半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叫注意力集中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學齡前兒童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而那些要求孩子非常難做到,他就會更難以集中注意力。你越讓他坐著不動他更想動,會變成各種小動作,如摳嘴、撓頭、摳指甲、吃手等行為,往往都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孩子達不到而形成焦慮情緒的表現。

誤區二,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報個注意力培訓班就可以解決。

現在社會上的這類培訓班特別多,但我認為,培養注意力不是靠一個培訓班的課程就可以解決的。因為注意力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需要我們從孩子出生開始給他提供一個較好的生活、成長環境,同時通過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生活細節來培養。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是被抱著,特別是在6個月之前,睡覺也是抱著睡。這種孩子長大以後的注意力集中能力相對較差。再比如,很多剖腹產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也較弱。因為他沒有經過母體產道擠壓的過程,感覺統合能力,尤其是觸覺感覺比順產的孩子差,表現為注意力集中能力不夠強,有的反應也慢一些。很多家長會給這樣的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實際上不是的。

還有些家長,給孩子吃一些中草藥,希望以此來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因為市面上有這樣的藥物,而且很多家長覺得中草藥毒性小,沒有副作用。實際上,你給孩子吃的這些所謂的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藥物,都是抑制神經類藥物,對真正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可能連很小一部分作用都是值得懷疑的。

建議家長們不要單純地聽信這些培訓班告訴你的資訊,真的都是誤區。注意力與其說是一種能力,不如說是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是循序漸進的。一個孩子如果有了習慣性地要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件事情的意識,他的注意力才是真的很強的,才可以應付未來上學的學習內容。如果沒有養成這個習慣,可能孩子在上學以後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誤區三,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孩子對這件事不感興趣。

有的家長跟我說,你看我家的孩子只要一看電視,坐那裡半天都不動緩,一點兒都不走神。只要讓他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他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甚至旁邊有個小蚊子都能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走。實際上,這樣理解注意力是不對的。家長如果發現自家孩子有這樣的問題,要格外關注,說明孩子的注意力有問題,需要家長重點培養。我們都知道,中小學階段的科目都是基礎課程,不是說你有興趣就學,沒有興趣就可以不學,而是必須要學的。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種能力,跟興趣無關。

誤區四,家長陪不陪著,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有的家長說,只要我在旁邊坐著,看著孩子,他就會集中注意集力去做事,比沒人看著要好很多。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年齡還小,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所以當有成人在旁邊陪伴的時候,他的注意力確實會好一些。但是,我前面也說了,集中注意力是一種習慣。既然是習慣,不需要別人看著,他也能夠集中注意力,在一段時間內把自己該做或想做的事情做完。這裡面還涉及家長認知的一個偏差。這個孩子比較黏人,可能還存在安全感不足的問題。家長關注的重點應該是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依戀關係是不是健康?這會影響他未來的生活和社交。

誤區五,只要學習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就可以。

大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在學習時的注意力,而對他在其他方面的注意力表現並不是很關注。實際上,家長平時更要注意孩子在生活方面是不是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幼年期的孩子需要學習的時候並不多。而且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意力、理解力等能力不是你摁著他坐那兒不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要通過方方面面的生活細節來培養。比如說孩子吃飯的時候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不但不利於消化吸收,對注意力的培養也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在戶外玩一些跑跳鑽爬的大運動遊樂專案時,比如滑滑梯,有的孩子可以持續地滑五六分鐘甚至十分鐘,有的孩子頂多玩兩下就不感興趣了,就要去換另外一項,實際上這種行為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更大。一個人的大運動能力直接關係到他的注意力專注度。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意志力,注意力是很難培養的!而意志力就是從孩子一出生開始,靠大運動來培養。如果一個人的大運動能力發展不好,小運動、精細動作必然受到很大的影響,往往比大運動能力更差。包括平衡感、手眼口腦的協調能力,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注意力自然很難集中。比如說畫畫,孩子本來是想畫在上面,但總是畫到下邊;本來是想把畫面畫得很豐滿,但總是擠成一小疙瘩,這些現象都是因為他的視覺平衡能力有問題導致的。

以上這些誤區是從我之前接觸的眾多家長的問題中歸納出來的,可能還不夠全面。在本期微課最前面我分享的孩子注意力發展的年齡特點,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家長們能夠認真學習,然後對照著自己孩子去觀察一下:現在孩子的注意力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什麼樣的情境會導致他轉身或者轉移注意力?他對什麼樣的事情注意力持續的時間長,對什麼樣的事情注意力持續的時間短?家長們通過認真關注孩子、觀察孩子這些注意力方面的細節就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因為你仔細觀察了,可能不用我教你,你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下一次微課我會大家分享怎樣去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對培養孩子注意力有哪些我沒有說到的問題,或者你認為更難解決的問題,或者你自己的一些看法,都可以給我們留言,我們一起想辦法,找出更好的方案。我也會根據家長們的問題調整後面課程的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