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建築簷角上的垂脊獸暗藏何許玄機?

與中國古建並存千百年的獸形裝飾獨特構件, 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 更成為鑒別中國建築規格的獨特標誌 。

中國古人相信, 宮殿、廟宇等屋脊上裝飾“龍吻獸”可避火災, 驅魑魅。 “吻”系嘴唇連著腮之意, 相傳龍是用口生孩子, 故而龍的兒子叫做吻。 在正脊兩端的稱為正吻, 根據其形象的不同又可稱為鴟尾、鴟吻或吻獸;在垂脊和戧脊端部的稱為垂獸和戧獸;在轉角部岔脊上的眾多小獸稱為仙人走獸;仔角梁頭上有一枚套獸;重簷屋頂的下簷正脊在轉角有合角吻獸。

而脊獸按其口的朝向, 又可分為兩類:一類口向下, 呈含脊狀, 稱為螭吻;另一類口向上, 或張嘴或閉嘴, 稱垂獸、望獸、蹲獸。

中國古代建築簷角上的脊獸又叫鎮瓦獸, 遵循嚴格的等級制度, 除皇家宮殿廟宇外民宅不得安置。 脊獸從唐宋時的一隻, 逐漸增加到數目不等的蹲獸, 至清代形成了當下人們見到的“騎鳳仙人”領隊的小獸佇列形態。

實際上, 這些設計凝聚了中國古代建築師的智慧。 中國古建大多為木質結構, 為讓簷角最前端的瓦片承受重力, 須用瓦釘進行固定, 而為了更具視覺效果, 釘帽後被美化成了各種動物形象。 “騎鳳仙人”的作用即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

有傳說稱, 齊國國君在一次作戰失敗後來到一條大河岸邊, 眼看走頭無路, 後邊追兵就要到了, 危急之中一隻大鳥飛至眼前助其渡過大河, 逢凶化吉。 古人將其放在建築脊端, 亦表示騎鳳飛行, 逢凶化吉。

除裝飾、寓意作用外, 脊獸還被賦予了標誌等級和避火防雷等傳奇的功能。 垂脊獸的數量和種類有著極其嚴格的等級制度, 數量越多, 說明建築級別越高。 除騎鳳仙人外, 智慧的中國古人為它們的順序編了一個極為好記的順口溜:“一龍二鳳三獅子, 海馬天馬六狎魚, 狻猊獬豸九鬥牛, 最後行什像個猴。 ”

普天之下, 唯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可以見到它們的全貌, 也就是說從古至今唯一一個擁有10只脊獸的只有故宮太和殿。

中國古建的殿頂分為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攢尖頂等, 而廡殿頂是中國古建屋頂中的高級建築形式。 作為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獨享建築形式最高規格的重簷廡殿頂, 岔脊上排列的脊獸十樣俱全,

天下無二, 這不僅預示著皇權至上, 更體現了當時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待遇的觀念。

除此以外, 紫禁城裡的其他建築, 也按照建築規置安放著不同數量的脊獸, 其中乾清宮、中和殿及保和殿減為9個, 坤甯宮為7個, 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的殿頂上大部是5個。 這些與古建共存的裝飾物在建築大家梁思成看來, 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使本來極無趣笨拙的實際部分, 成為整個建築物美麗的冠冕。 ”

而皇家園林建築對規格的要求就不若皇宮那般嚴格,如頤和園裡最高級的屋頂是在排雲殿,它既是琉璃屋頂,又是全園垂脊獸數量最多的大殿,但只有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猊7個垂脊獸;四大部洲部分建築是廡殿式屋頂,但只有龍、鳳、獅子、海馬、天馬5個垂脊獸;德和園大戲樓屋脊上雖有7個垂脊獸,但卻無騎風仙人引路。

歷經數百年的風吹雨打,脊獸神韻猶存。

而皇家園林建築對規格的要求就不若皇宮那般嚴格,如頤和園裡最高級的屋頂是在排雲殿,它既是琉璃屋頂,又是全園垂脊獸數量最多的大殿,但只有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猊7個垂脊獸;四大部洲部分建築是廡殿式屋頂,但只有龍、鳳、獅子、海馬、天馬5個垂脊獸;德和園大戲樓屋脊上雖有7個垂脊獸,但卻無騎風仙人引路。

歷經數百年的風吹雨打,脊獸神韻猶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