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飛將軍李廣到死都沒有封侯的原因真的與衛青有關嗎?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 一般形容老來難以得志, 功高不爵, 命運多舛。 而且這句話自古流傳至今。 大家都知道, 李廣, 是中國軍事史上有名的飛將軍, 從軍四十餘年, 經歷大小戰爭上百次。 匈奴畏之如虎, 望名而靡, 稱他為“戰神”。 但是, 為何李廣到最後也未能封侯, 只落得飲恨自殺的結果?時也?命也?

李廣出身將門之後, 曾祖父李信是秦始皇時著名的大將, 一生功勳卓著, 威名赫赫。 從小的李廣就以習武、騎馬、射箭為職業, 練就了一身的本領。 二十歲時, 他以將門之後和自身本領入選為吏, 後入邊塞抵禦匈奴。 在做上谷太守時, 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 他置個人生死於外, 戰鬥非常勇猛, 而且愛兵如子, 對他手底下的士兵非常好, 經常同吃同睡, 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所以很受士兵的擁護。 這幾十年來, 李廣一直在漢匈邊界上與匈奴進行小規模的戰鬥,

名氣雖大, 戰績卻不甚理想, 一直到漢武帝時期, 也不過是俸祿二千石的太守。

漢武帝元光五年, 漢匈之間大規模的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雄才偉略的漢武帝親自進行軍事指揮, 派幾路大軍分別出擊匈奴。 此時的李廣雖已有57歲,

當他接到漢武帝的詔令後, 欣然從命。 只不過在這次軍事行動中, 李廣這路大軍兵敗, 他本人被匈奴人擒獲, 後來設計詐死, 才從匈奴逃回漢營。 也因為此次的兵敗, 李廣被貶為庶人。

作為一個將軍, 一下子削職為民, 讓其閒居, 其心情可想而知。 再加上比他年輕的部將都因戰功封候拜將,

心裡的滋味更是不好受。 李廣在家閒居幾年之後, 覺得自己已老, 再不立功就沒有機會了, 於是就向漢武帝請纓, 要求上陣殺敵。 漢武帝敬其威、服其壯, 就命他率軍屬于衛青麾下, 參加大軍遠征。 但是這一次, 李廣也沒有否極泰來, 並且永遠失去了封侯的機會。

李廣在參與衛青大將軍的漠北之決戰時, 衛青讓李廣從側路襲擊, 但李廣一介勇夫思想的頑疾又出現, 他請戰當先鋒, 但衛青卻沒有同意李廣的請求, 李廣怒而回部。 一是衛青瞭解李廣, 李廣自以為是, 不聽指揮, 沒有大局意識, 跟敵人小打小鬧行, 大規模作戰就不能勝任了;二是衛青看到李廣年紀也大了, 體力和精力都不足, 而且李廣急於封侯, 想最後一博取得戰績, 因此在他這種急於求勝的情況下, 難免會出現失誤。 因此衛青還是很理智的拒絕了李廣的請戰請求。 於是命令李廣從側路進攻, 就是這樣李廣也沒有順利完成任務, 他帶領隊伍迷了路, 沒有及時和衛青主力部隊會合, 以致讓匈奴單于逃跑。衛青責怪了李廣幾句。李廣頓時感到一陣悲涼:“衛青本是奴僕出身,這一切不過是依靠他姐姐衛子夫的關係才爬到這麼高的位置,而自己從軍幾十年,與匈奴進行了大小七十余戰,不想這次因為迷路才讓匈奴單于逃脫,就有了罪,我都六十多歲了,還要去聽審,受幕府那些刀筆吏的污辱,這真是命也!”說完,拔出劍來,往自己脖子上一抹,一代飛將軍就這樣了卻了自己的一生。

不可否認,李廣很忠誠很愛國,但畢竟李廣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能力上(運籌帷幄的大戰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識)的不足,雖然在小規模戰鬥上,他表現出來的勇猛以及處變不驚的大將氣度,但這些只能使李廣揚名,而大戰鬥中李廣總是屢戰屢敗,沒有大的戰績可言,因此李廣至死難封。命哉!

以致讓匈奴單于逃跑。衛青責怪了李廣幾句。李廣頓時感到一陣悲涼:“衛青本是奴僕出身,這一切不過是依靠他姐姐衛子夫的關係才爬到這麼高的位置,而自己從軍幾十年,與匈奴進行了大小七十余戰,不想這次因為迷路才讓匈奴單于逃脫,就有了罪,我都六十多歲了,還要去聽審,受幕府那些刀筆吏的污辱,這真是命也!”說完,拔出劍來,往自己脖子上一抹,一代飛將軍就這樣了卻了自己的一生。

不可否認,李廣很忠誠很愛國,但畢竟李廣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能力上(運籌帷幄的大戰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識)的不足,雖然在小規模戰鬥上,他表現出來的勇猛以及處變不驚的大將氣度,但這些只能使李廣揚名,而大戰鬥中李廣總是屢戰屢敗,沒有大的戰績可言,因此李廣至死難封。命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