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為何老百姓帶路,官員送錦旗?英國人道出真相

1900年是庚子年, 在清朝的兩百多年歷史裡, 這是一個屈辱的年份。 這年, 慈禧太后一改對義和團的態度由“剿滅”改為“安撫”, 他利用義和團和西方列強們好賭一把。

後面發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慈禧太后的這一舉動激怒了列強, 演變為八個國家組成聯軍攻打並佔領了北京城。

1900年6月17日, 聯軍攻佔了大沽炮臺, 不久佔領了天津。 隨後這支超過兩萬人的聯軍向北京進發, 危急關頭, 慈禧太后不但不全力抵抗反而任命李鴻章為全權議和大臣, 企圖通過談判向侵略者乞和, 可惜以失敗告終。 8月13日, 八國聯軍攻佔通州, 當晚俄軍抵達北京城下。 14日, 英軍攻破了廣渠門, 隨即其他國家侵略軍也進入北京城, 北京失陷。

如果大家看過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老照片, 就會發現一個讓人看起來瞠目結舌的現象:八國聯軍在攻打北京城時, 老百姓有的圍觀, 有的帶路, 有的甚至幫助聯軍參與攻城。 而官員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後, 竟然厚顏無恥地給聯軍贈送錦旗。 面對外敵侵略, 應該同仇敵愾, 為何當時的老百姓會表現如此的狀態呢?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 筆者給大家介紹一個小故事。 話說春秋時期, 魯國要攻打鄒國, 可鄒國的軍隊在魯國軍隊面前潰不成軍, 老百姓更是幸災樂禍。 鄒穆公非常生氣, 對孟子說老百姓實在是太可惡了, 國家都要滅亡了他們還是無動於衷。 孟子則這樣回答, “莊稼豐收時你卻巧立名目橫徵暴斂, 遇到災年你卻守著糧倉不願意放糧救災,

不顧老百姓死活。 既然國家是你一個人的, 國家滅亡跟老百姓有何關聯?”

再舉一個例子,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 英國艦隊在突破虎門要塞, 沿著珠江北上時, 岸邊擠滿了數以萬計老百姓。 據英國方面的記載, 中國老百姓以冷漠的神情觀看自己朝廷與外夷之間的戰鬥,

當清廷的官船被擊沉後, 兩岸的老百姓則像看馬戲地發出噓聲。 當時的英軍統帥巴夏裡看到這樣的場景後, 十分困惑, 問身邊的英國買辦為何如此?

買辦的回答則一針見血, “國不知有民, 民就不知有國。 ”你都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危急時刻老百姓自然漠然。

參考資料:《八國聯軍侵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