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光大品牌 傳承匠心——美食專家與達人談武進名點傳承與發展

品種繁多的點心, 一直是美食愛好者的執念。 每一道點心從製作、烹飪、造型到出爐, 不僅是一次時間的洗禮, 更是一份匠心的堅守。 歷時3個月評比, 2017“傳承·光大 武進名點”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是活動評比的結束, 但對於武進點心產業的發展卻是一次新生。

創新技藝做精名點

“武進名點不僅口感好, 而且沉澱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具有傳承價值。 ”說這話的是國家級評委、高級技師、武進烹飪協會會長龔劍鋒。 儘管沒有親臨現場頒獎, 電話那頭的龔劍鋒卻對活動給予了較高評價。

“武進點心要打響品牌做大市場,

要努力在深入挖掘內涵上做文章, 讓點心更具文化涵養。 ”龔劍鋒建議, 商家要注重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不斷提升和完善點心技藝, 加大宣傳力度, 把小點心做出大市場。

“武進點心還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中國烹飪大師、武進職教中心烹飪專業老師吳小成表示, 當前我區的點心品種還比較單調, 點心師還應該多磨練自己的手藝, 在口味、外形上下狠功, 把武進名點做出口口相傳的好口碑。

文化傳承光大名點

點心, 點之以心, 濃縮的是點心師那顆淳樸的心。 事實上, 在武進, 很多點心都有著幾百年歷史, 小籠包、大麻糕在清代時期就已成為文人墨客的摯愛。

“最經典的點心, 每一口都能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作為一名資深美食達人,

王貝貝已連續兩次參加本報組織的美食系列評選活動。 她表示, 當前, 迫切需要把這些既好吃又有歷史意義的點心發揚光大, 讓更多人品嘗到武進的美味。 尤其是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 讓武進百姓、外地遊客都能知道“美食去哪兒”。

“武進名點等於武進招牌, 不僅可以作為本地餐飲文化的一扇窗, 還能成為帶動武進文化走出去的一把鑰匙。 ”美食達人管惠芬在採訪中希望將更多特有文化融入點心製作, 打造武進特有的美食名片。

讓名點走向更大市場

1月10日的頒獎活動現場, 雖然寒風凜冽, 卻擋不住市民的熱情。 展臺前, 10家單位都展出了自己的當家點心。

“甜的、咸的麻糕各來三塊。 ”市民王麗燕擠在人群前搶先下單,

“早就聽說韓記大麻糕了, 一直沒空去品嘗。 ”她笑著說, 剛剛試吃了一下, 用料足, 口感好, 又酥又香, 買幾塊回去給家人嘗嘗。

榴槤小姐的甜品店設攤處, 香味四溢的斑斕蛋黃酥受到了一撥又一撥試吃者的青睞。 “輕輕咬一口, 蛋黃在舌尖上翻滾, 帶有清香的斑斕玄米跟酥脆的表皮完全融合, 各種滋味盡在口中。 ”食客們紛紛說道。

火熱的氛圍讓各家展出單位笑得合不攏嘴。 韓記點心坊負責人韓效慶告訴記者, 這趟共帶來麻糕288塊, 頒獎還沒開始, 就全賣光了。

“這是一次推廣展示的創新。 ”資深媒體人、武進烹飪協會文化顧問肖飛表示, 武進名點的發展必須通過市場來檢驗。 一方面, 政府要積極搭台、通過各種合作管道來帶動產業發展;另一方面,

廣大商家也要創新利用新媒體等手段來推廣自己的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