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習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長遠發展和時代前沿出發,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 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健康根基。 我們要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 凝心聚力, 扎實推進, 一步一步把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深刻把握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

”這體現了我們党對人民健康重要價值和作用的認識達到新高度。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事關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 必須從國家層面統籌謀劃推進。

這是新時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健康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者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人力資源。 “投資于健康”可以有效提高勞動力工作年限和勞動生產率, 促進“人口紅利”更多轉化為“健康紅利”, 降低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結構的負面影響, 延長重要戰略機遇期。 完善健康保障,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可以解除群眾後顧之憂, 有利於釋放投資和消費需求,

拉動增長、擴大就業。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將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注入新活力。

這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支撐。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從小康向富裕過渡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 人們更加追求生活品質、關注健康安全, 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 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 這必然帶來層次更高、覆蓋範圍更廣的全民健康需求。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可以更加精准對接和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

這是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必備條件。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傳染病疫情、抗生素耐藥等跨國播散的公共安全威脅日益嚴峻。 如果出現重大疾病流行而解決不好, 就會造成人心恐慌、社會不穩,

甚至消解經濟社會多年建設成果。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保證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

這是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獲得長足發展,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準大幅提高, 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同時,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 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等發生變化, 我國面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就是要堅持問題和需求雙導向,

最大限度降低健康危險因素, 全面提升醫療衛生發展水準。

準確把握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要義和基本思路

建設健康中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必須全面、系統、準確地把握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要義和基本思路, 統籌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 人民之健康是立國之基。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就是把健康優先體現在社會生活全過程, 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突出健康目標, 公共政策制定實施中向健康傾斜, 財政投入上保障健康需求,

切實維護人民健康權益。

貫徹新發展理念, 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等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指導思想;強調以基層為重點, 推動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到農村和城市社區, 突出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以自我革命的精神, 用中國辦法破解醫改世界性難題;特別宣導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人民共建共用, 推動政府、全社會、人民群眾共同行動, 激發積極性和創造力, 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完善國民健康政策, 全方位、全週期維護人民健康。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為核心, 從健康影響因素的廣泛性出發, 轉變衛生與健康發展方式, 加快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立法進程,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將維護人民健康的範疇從傳統的疾病防治拓展到生態環境保護、體育健身、職業安全、意外傷害、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實現對生命全程的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基本與非基本的關係,絕不走全盤市場化、商業化的路子。政府承擔好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等組織管理職責,切實履行好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的辦醫責任,同時注重發揮競爭機制作用。在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增加服務供給、優化結構。

把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出全面部署。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習近平同志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要求,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確保健康中國戰略落到實處。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注重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更加注重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以建機制為重點,加快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用中國辦法破解醫改世界性難題。

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佈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端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為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2020年搭建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框架。

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鞏固公立醫院全面取消“以藥補醫”成果。明確政府辦醫職責,落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科學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各級各類醫院要制定章程,健全決策、管理等制度,提升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開展便民惠民服務,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落實“兩個允許”,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強化醫院党的建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崇高職業精神。到2020年基本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健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實施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六統一”政策,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加強制度間銜接。實現群眾異地就醫基本醫保直接結算。逐步在公立醫院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複合型付費方式改革,同步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嚴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落實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支持其參與基本醫保經辦服務。

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完善並落實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各環節政策,鼓勵新藥研發,加快推進已上市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採取定點生產、市場撮合等措施健全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完善藥品、耗材集中採購機制,推進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推行藥品採購“兩票制”,降低虛高價格。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藥品特別是抗菌藥物使用管理,規範用藥行為。

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構建集中、專業、高效的監管體系,實現全行業覆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提高依法執業水準,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健全行業法規標準體系,強化醫務人員依法執業、患者依法就醫、醫患糾紛依法處理,堅決打擊涉醫違法犯罪活動,形成全社會尊醫重衛的氛圍。

以強基層為重點,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多措並舉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財力物力投向基層、優惠政策傾斜基層,促進基層“軟體”和“硬體”雙提升。深化醫教協同,制定實施衛生人才培育培訓規劃,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做實做好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為群眾提供綜合、連續、協同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堅持預防為主,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準。大力抓好健康促進,廣泛開展“三減三健”行動和全民健身運動,宣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為。堅持防治結合,因病施策,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有效防控各類重大疾病。深入實施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加強老年人、婦幼、殘疾人、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健康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綜合整治城鄉環境衛生,推進健康城市、村鎮、社區、學校、家庭等建設。加強大氣、水、土壤、工業污染等治理,建設有利於健康的生態環境。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不讓一名群眾因健康問題在奔小康的征程中掉隊。

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落實中醫藥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適合中醫藥發展的政策體系、管理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生、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疾病治療、康復中的獨特作用。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加強古籍、傳統知識和診療技術保護、搶救及整理。發展中醫保健服務,加快中醫藥走出去步伐。

發展健康產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消除政策障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衛生與健康服務。推動醫療服務與旅遊、互聯網、體育、食品行業等深度融合。深化“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深化“醫科協同”“醫工協同”,加快醫學與健康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核心競爭力強的醫藥工業。

完善人口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與家庭和諧幸福。繼續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健全完善稅收、住房、就業、家庭發展、托幼服務等社會經濟政策,與生育政策配套銜接,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開展生育意願調查和全面兩孩政策評估工作,科學研判人口形勢。從實際情況出發,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人口環境,進一步提高人口素質,強化人力資本優勢。實施健康老齡化工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提供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養老服務。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2日 07 版)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將維護人民健康的範疇從傳統的疾病防治拓展到生態環境保護、體育健身、職業安全、意外傷害、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實現對生命全程的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基本與非基本的關係,絕不走全盤市場化、商業化的路子。政府承擔好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等組織管理職責,切實履行好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的辦醫責任,同時注重發揮競爭機制作用。在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增加服務供給、優化結構。

把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出全面部署。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習近平同志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要求,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確保健康中國戰略落到實處。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注重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更加注重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以建機制為重點,加快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用中國辦法破解醫改世界性難題。

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佈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端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為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2020年搭建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框架。

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鞏固公立醫院全面取消“以藥補醫”成果。明確政府辦醫職責,落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科學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各級各類醫院要制定章程,健全決策、管理等制度,提升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開展便民惠民服務,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落實“兩個允許”,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強化醫院党的建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崇高職業精神。到2020年基本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健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實施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六統一”政策,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加強制度間銜接。實現群眾異地就醫基本醫保直接結算。逐步在公立醫院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複合型付費方式改革,同步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嚴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落實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支持其參與基本醫保經辦服務。

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完善並落實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各環節政策,鼓勵新藥研發,加快推進已上市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採取定點生產、市場撮合等措施健全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完善藥品、耗材集中採購機制,推進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推行藥品採購“兩票制”,降低虛高價格。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藥品特別是抗菌藥物使用管理,規範用藥行為。

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構建集中、專業、高效的監管體系,實現全行業覆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提高依法執業水準,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健全行業法規標準體系,強化醫務人員依法執業、患者依法就醫、醫患糾紛依法處理,堅決打擊涉醫違法犯罪活動,形成全社會尊醫重衛的氛圍。

以強基層為重點,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多措並舉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財力物力投向基層、優惠政策傾斜基層,促進基層“軟體”和“硬體”雙提升。深化醫教協同,制定實施衛生人才培育培訓規劃,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做實做好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為群眾提供綜合、連續、協同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堅持預防為主,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準。大力抓好健康促進,廣泛開展“三減三健”行動和全民健身運動,宣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為。堅持防治結合,因病施策,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有效防控各類重大疾病。深入實施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加強老年人、婦幼、殘疾人、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健康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綜合整治城鄉環境衛生,推進健康城市、村鎮、社區、學校、家庭等建設。加強大氣、水、土壤、工業污染等治理,建設有利於健康的生態環境。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不讓一名群眾因健康問題在奔小康的征程中掉隊。

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落實中醫藥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適合中醫藥發展的政策體系、管理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生、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疾病治療、康復中的獨特作用。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加強古籍、傳統知識和診療技術保護、搶救及整理。發展中醫保健服務,加快中醫藥走出去步伐。

發展健康產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消除政策障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衛生與健康服務。推動醫療服務與旅遊、互聯網、體育、食品行業等深度融合。深化“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深化“醫科協同”“醫工協同”,加快醫學與健康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核心競爭力強的醫藥工業。

完善人口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與家庭和諧幸福。繼續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健全完善稅收、住房、就業、家庭發展、托幼服務等社會經濟政策,與生育政策配套銜接,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開展生育意願調查和全面兩孩政策評估工作,科學研判人口形勢。從實際情況出發,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人口環境,進一步提高人口素質,強化人力資本優勢。實施健康老齡化工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提供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養老服務。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2日 07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