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貧民偷吃孔子的米飯,孔子說的話讓人一生效仿

《呂氏春秋》裡有過這樣這樣的記錄:

孔子周遊列國, 因為兵荒馬亂, 遊學的旅途很辛苦, 每日的三餐都沒有著落, 只好在荒郊野外摘野果, 挖野菜充饑。

有一次, 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這一天, 貧民出生的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

心裡很高興, 興沖沖的煮飯, 大家都很高興, 於是都沒有外出再尋找野果, 挖野菜, 都去休息了。

飯快煮熟時候, 正在休息的孔子, 微微睜開眼睛, 看見顏回掀起鍋蓋, 抓些白飯往嘴裡塞, 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 還是閉上雙眼, 假裝沒有醒來, 也不去責問。

可是, 孔子的心裡酸溜溜的,

心想:我平常對顏回最信任, 你顏回怎麼偷偷的吃上呢?大家可都是幾天沒有吃東西啊!

飯煮好後, 顏回恭恭敬敬走到孔子面前, 請孔子進食;

孔子微睜雙眼, 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裡, 祖先來教導我, 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 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臉紅的說道:“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 不可以祭祖先了。 ”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囁囁地說:“剛才我想大家快點吃上米飯, 心急了, 揭鍋的時候, 不小心讓染灰落在鍋裡, 我想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 只好抓起來先吃了”。

孔子聽了, 恍然大悟, 說道:“我平常對顏回最信任, 看到顏回偷偷的食用米飯, 心裡還是懷疑他, 誤會他;人的內心是最難把握的!”

如果只看現象, 不追究原因, 就下結論, 就會偏離真相。

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瞭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 就已經給了對方下評語了, 更何況是在有利益衝突下的場合。

有個朋友說過一件事情, 他們貨運倉庫經常有貨搬進搬出, 人手不足的時候, 還要請人兼職搬運。 他們的老闆火爆脾氣, 做事情風風火火, 最看不得人偷懶。

他經常下來走走, 看看員工乾貨是不是賣力;

有一天, 他看到一個人座在那個地方休息, 玩了很久的手機, 他心裡那個火啊, 騰的一下就上來了, 心想, 你拿我工資, 還偷懶, 哪有這麼好的事情;我這裡不是偷懶摸魚的地方。

直接沖上去問到“你在幹什麼?”

“我在休息啊!”, 我那個老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竟然還有這麼牛叉的員工。

“這裡是300元, 你下次不要來了吧!我請不起你這號員工。 ”

老闆丟下鈔票就走了, 心裡還在念叨, 下次開會的時候要好好說說找人的主管, 這樣的人永遠不要用。

後來, 瞭解到這個人就根本不是臨時請來的, 只是司機帶來的幫手而已。

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 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實嗎?還是你只從一個面, 一個點, 去觀察一個人呢?

說出結論前, 先弄清楚背後的原因, 處理的結果才恰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