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骨質疏鬆補鈣會長結石?警惕錯誤觀念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幢大樓, 那麼骨骼就像鋼架一樣重要。 體格結不結實, 與骨骼健康密不可分。

骨質疏鬆, 愈發常見, 甚至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骨骼出現問題。 “健骨”“補鈣”“預防骨質疏鬆”等話題出現不同的聲音……

骨質疏鬆喝骨頭湯……

喝牛奶能治療骨質疏鬆……

補鈣會長結石……

關於骨質疏鬆, 你應該消除的那些誤區

長期補鈣是否增加結石風險?

人們對於長期補鈣最大的疑慮或者誤區莫過於此。 實際上, 造成結石的原因, 並不是鈣太多了, 而是外源性鈣攝入不夠, 導致機體啟動平衡機制, 動員骨骼中儲存的鈣釋放至血液中, 使血鈣濃度升高, 維持血液中鈣正常的濃度, 但是當血鈣濃度升高, 就容易與血液中的草酸結合, 形成煩人的結石, 所以發生腎結石的原因不是因為鈣太多, 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 造成不正常的“鈣搬家”所致。

即便是結石患者,

也需要補鈣, 只是要選擇合適的鈣片劑型和組份。 因此, 長期合理劑量補鈣, 不但不引起結石, 反而降低患腎結石的風險。

長期合理劑量補鈣降低患腎結石的風險

長期合理劑量補鈣可幫助血鈣穩定, 改善鈣代謝, 最終降低血鈣和軟組織中的鈣含量,

反而降低患腎結石風險, 並有效避免骨骼中的鈣質丟失。

建議成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mg(元素鈣), 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1200mg。 盡可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 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 可給予鈣劑補充。 補充鈣劑需適量, 超大劑量補充鈣劑還是可能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同時長期補充鈣劑還是需考慮其鈣元素含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同種類鈣劑中的元素鈣含量見附件表1, 其中碳酸鈣含鈣量高, 吸收率高, 易溶於胃酸, 常見不良反應為上腹不適和便秘等。 枸櫞酸鈣含鈣量較低, 但水溶性較好, 胃腸道不良反應小, 枸櫞酸有可能減少腎結石的發生, 適用於胃酸缺乏和有腎結石風險的患者。 高鈣血症和高鈣尿症時應避免使用鈣劑。

多喝骨頭湯就可以補鈣了嗎?

喝骨頭湯補鈣洗腦般深入人心, 事實上, 經研究證實我們平時熬的骨頭湯內鈣含量幾乎跟白開水沒有區別。

相反, 中老年病人並不建議多喝骨頭湯, 倘若過多攝入骨湯, 非但不能補充鈣劑,

反而增加高血脂風險。

當然把骨湯當做食材, 如做高湯、燉菜、煮面等, 味道鮮美, 有增加食欲的效用, 骨湯中含有的其他營養素, 能起到均衡營養的作用。

骨質疏鬆喝牛奶就可以了嗎?

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指南建議攝入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 推薦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8~1.0g/kg體質量, 推薦每天攝入牛奶300ml或相當量的乳製品。

建議睡前一小時喝牛奶, 此時機體正處於低血鈣狀態, 喝入牛奶中的鈣正好可以“雪中送炭”, 既可改變機體鈣攝入不足的狀態, 維持血鈣平衡, 又可以改善睡眠, 更好的防止骨質疏鬆和骨折。

牛奶雖好, 但也只推薦平均每天喝 300 克左右, 考慮到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1200mg。

對於骨質疏鬆患者, 單純喝牛奶是遠遠不夠的,在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中,鈣劑應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溫馨提示: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但是單純喝牛奶不能治療骨質疏鬆。

骨骼問題其實可防可治,只要“早預防、早檢測、早治療”,就能減少骨質疏鬆症等疾病風險。

足量的科學運動

對年輕人來說,足量的運動可以獲得更高的骨量儲備,並能有效避免年老後骨量丟失速度過快。雖然老年人運動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但可以減緩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

年輕人可以做些強度高的運動,如跳繩,每週3到6天,每天跳躍約50次,離地約8公分;慢跑,每週至少2~3次,每次20分鐘,不必追求速度。

老人可以快走,每週3天,每天45~60分鐘,可以快走慢走交替迴圈。

對於已有骨折風險的人,則應避免跳躍、脊椎前彎、搬運重物。

飲食補鈣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正常人每天需要攝入一定鈣量:

成年人每日攝入鈣量要達到800毫克;

11~14歲、孕中期、50歲後每天攝入鈣量不低於1000毫克;

女性孕中期需保證每天攝入鈣量為1000~1200毫克、哺乳期1200~1500毫克;

所有人群每天的鈣攝入量都不超過2000毫克。

當鈣攝入不足時,骨骼中的鈣就會釋放到血液裡,以維持血鈣濃度,導致骨密度越來越低,骨質越來越疏鬆。

牛奶是含鈣最豐富且吸收率又非常高的首選補鈣食物,建議每天喝液態奶300克。除此之外,綠葉蔬菜、三文魚、沙丁魚、乳酪、豆腐也含有鈣。

補足維生素D:骨骼“加油站”

它能促進腸道鈣吸收,減少腎臟鈣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樣,源源不斷地把鈣補充到骨骼中去。

人體中10%的維生素D是通過食物獲得的,推薦蛋黃、蘑菇、瘦肉、海產品、動物肝臟、堅果等。

飲食禁忌

不要吃得太鹹。高鹽飲食是患骨質疏鬆的因素之一,人體內的鈣是通過與鈉相伴從尿中排出的,吃鹽多,尿鈉就排出多,同時尿鈣排出量也會增加,身體內的鈣丟失也隨之增多。

不要吃得太偏。一些人為了減肥,吃得少且偏食,常以蔬菜水果為主,高蛋白食品攝入不足。低蛋白飲食不僅會導致營養不良,還會影響骨骼的生長發育和骨量。

單純喝牛奶是遠遠不夠的,在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中,鈣劑應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溫馨提示: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但是單純喝牛奶不能治療骨質疏鬆。

骨骼問題其實可防可治,只要“早預防、早檢測、早治療”,就能減少骨質疏鬆症等疾病風險。

足量的科學運動

對年輕人來說,足量的運動可以獲得更高的骨量儲備,並能有效避免年老後骨量丟失速度過快。雖然老年人運動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但可以減緩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

年輕人可以做些強度高的運動,如跳繩,每週3到6天,每天跳躍約50次,離地約8公分;慢跑,每週至少2~3次,每次20分鐘,不必追求速度。

老人可以快走,每週3天,每天45~60分鐘,可以快走慢走交替迴圈。

對於已有骨折風險的人,則應避免跳躍、脊椎前彎、搬運重物。

飲食補鈣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正常人每天需要攝入一定鈣量:

成年人每日攝入鈣量要達到800毫克;

11~14歲、孕中期、50歲後每天攝入鈣量不低於1000毫克;

女性孕中期需保證每天攝入鈣量為1000~1200毫克、哺乳期1200~1500毫克;

所有人群每天的鈣攝入量都不超過2000毫克。

當鈣攝入不足時,骨骼中的鈣就會釋放到血液裡,以維持血鈣濃度,導致骨密度越來越低,骨質越來越疏鬆。

牛奶是含鈣最豐富且吸收率又非常高的首選補鈣食物,建議每天喝液態奶300克。除此之外,綠葉蔬菜、三文魚、沙丁魚、乳酪、豆腐也含有鈣。

補足維生素D:骨骼“加油站”

它能促進腸道鈣吸收,減少腎臟鈣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樣,源源不斷地把鈣補充到骨骼中去。

人體中10%的維生素D是通過食物獲得的,推薦蛋黃、蘑菇、瘦肉、海產品、動物肝臟、堅果等。

飲食禁忌

不要吃得太鹹。高鹽飲食是患骨質疏鬆的因素之一,人體內的鈣是通過與鈉相伴從尿中排出的,吃鹽多,尿鈉就排出多,同時尿鈣排出量也會增加,身體內的鈣丟失也隨之增多。

不要吃得太偏。一些人為了減肥,吃得少且偏食,常以蔬菜水果為主,高蛋白食品攝入不足。低蛋白飲食不僅會導致營養不良,還會影響骨骼的生長發育和骨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