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母乳餵養中這八條誤區你知道嗎?新手媽媽第一條就犯了

從女人升級為母親, 新手媽媽總是遇到很多問題, 難免手忙腳亂, 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 大概就是如何給新生兒哺乳了。 在生活中,

不少新媽媽因為身邊人的建議, 開始懷疑自己母乳品質, 執意給寶寶添加奶粉。 實際上, 即使是老手媽媽和老人, 也會常常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和行為, 這是應該要注意的。

因此, 小編今天為大家總結母乳餵養中存在的八條誤區, 新手媽媽一定要看.

誤區一:黃黃的初乳不乾淨, 必須要擠掉

有些寶媽覺得初乳顏色黃黃的, 也比較粘稠, 看上去不太乾淨, 所以就直接擠掉, 不讓寶寶喝。 這個做法錯得非常離譜, 初乳是媽媽給寶寶最好、最珍貴的營養禮物。

初乳指的是媽媽分娩後4-5天內分泌的乳汁, 不同於成熟乳的營養成分, 是非常適合新生兒的!初乳中的營養成分豐富, 有助於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非常適合新生兒消化吸收。 可以促進胎糞早日排出, 減少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等, 正所謂功不可沒。

誤區二:胸那麼小, 奶水肯定不夠

事實真的如此嗎?錯了, 其實胸大只是皮下脂肪多嘛!千萬不要道聼塗説的傳言來互相傷害。

乳房的大小和奶量的多少本身就沒關係。 在我身邊就有不少“胸小奶多”和“胸大無奶”的例子,

很多小罩杯寶媽可都是“奶牛”級別的呢!

真正決定奶量的是乳腺的數量、發育以及寶寶的吮吸刺激次數力道等。 寶寶一邊喝, 媽媽一邊產奶, 喝得多就產得多。

誤區三:乳房不脹了, 乳汁不夠了

有的媽媽發現在餵養寶寶三、四個月後乳房不脹了, 就擔心是奶不夠, 其實是媽媽的乳房跟寶寶達到供需平衡了, 所以乳房是軟的。 媽媽剛生完寶寶時, 她的產奶荷爾蒙會驟然增高, 產奶量比寶寶的需求要多, 所以乳房常常發漲, 需要擠掉一些。 但擠的時候不要擠光, 可以留一點, 這樣媽媽的產奶量和寶寶的需求才會達到平衡;如果每次都擠光, 那產奶就會一直供大於求, 因為媽媽的乳房會“以為”寶寶需要這麼多奶。

如果奶太多, 媽媽可以用捲心菜的葉子放在乳罩裡, 或者喝薄荷茶來減少奶量。 當媽媽和寶寶達到產奶供需的平衡時, 乳房就不會脹了, 會覺得比較舒適。 除非寶寶多睡一小時, 媽媽才會覺得有點脹。

誤區四:一定要一邊喝10~15分鐘,

再換一邊

其實不需要, 國際母乳會提倡的是:讓寶寶自己決定什麼時候不吃一邊、再換另一邊。 當他自己不吃了, 或者睡著了, 你可以試一下讓他吃吃第二邊, 有的寶寶會吃, 有的寶寶不需要吃了, 不用強迫他。 有的媽媽乳房容量沒有別的媽媽大, 寶寶吃一邊沒有吃飽, 那就要吃兩邊, 或者一邊要吃很長時間, 這都沒有關係。 而有的媽媽, 她的寶寶胃口小, 她的乳房容量偏偏是大的, 那寶寶只要吃一邊就夠了。 乳房容量、寶寶胃容量、成長的因素、基因, 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寶寶吃奶的方式不一樣。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看孩子, 別看鐘”。 寶寶會告訴我們, 他什麼時候吃飽了, 什麼時候還要吃。

誤區五: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了

我們常常聽到說, 母乳6個月後就沒有營養了,或者有些人會說寶寶一歲後就沒有營養了。其實母乳的營養一直在變化,寶寶初生、幾周、一歲甚至更大的時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時間,母乳也會發生變化。母乳是根據寶寶身體的需求產生的,寶寶的需求在變,母乳也在變。寶寶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寶寶長得特別快,所以母乳裡的脂肪含量也特別高。這個時候如果把奶擠出來,可以看到奶水特別白、濃,這樣的奶營養特別豐富;而寶寶1~3歲時,他的生長速度減慢,對營養的要求不如以前高,所以母乳的營養成分也沒以前高,脂肪含量降低,奶水也就沒這麼濃了。媽媽大可放心,不同階段的母乳都是專門為寶寶該階段而“配方”生產的,裡面的成分最適合寶寶的生長,比起任何別的輔食,如蔬菜、水果、稀飯、肉,母乳的營養價值是最高的。當然了,寶寶半歲以後,他也希望開始吃輔食,身體上也有這個需求,所以寶寶在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加輔食。剛開始加的時候,不要加太多,因為寶寶一歲以內,奶還是主食。

誤區六:生病就不能哺乳

沒有什麼病媽媽不能哺乳,除了愛滋病。哪怕是乙肝也不要緊,現在寶寶出生後會馬上打乙肝疫苗,其實接種以前就可以開始哺乳。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乙肝會通過母乳傳播,反倒是有這樣的研究:兩組媽媽,一組是乙肝攜帶者,另一組是健康人群,觀察寶寶得乙肝的比率,結果是一樣的。其實分娩的時候感染乙肝的風險比喂母乳大得多。如果寶寶將來不幸得了乙肝,最有可能的是分娩時感染的,而不是因為母乳餵養,媽媽的母乳裡其實有乙肝病毒的抗體細胞。

誤區七:奶不夠要留著、存著

這是很大的誤區,奶是越擠越多的。其實不是個奶量,而是個產奶速度的問題。很多媽媽認為我的奶量就這麼多,其實是產奶的速度的問題:空的乳房產奶速度快,滿的乳房速度慢,如果頻繁排空乳房,產奶速度會快很多。其實我們身體的各種液體都在經歷迴圈,比如你的口水有沒有感覺不夠的時候?很少,因為你的口水是按照你的需求來產生的,吃東西的時候就產生得多。乳汁也是一樣的,寶寶吃的時候就產,不吃就不產,吃得多就產得多。所以媽媽要有信心產奶。

誤區八:額外給寶寶喂吃的

我把寶寶交給奶奶,小睡了一會兒。醒來時,丈夫悄悄告訴我,奶奶抱過孩子後,連說這孩子沒吃飽,要趁我睡著的時候給寶寶喂點奶粉,還好我事先沒買奶粉,奶奶沒找到,才肯作罷。實際上,只要母乳餵養成功,在產後 4~6 個月之內,孩子完全不需要奶粉,他甚至不需要額外喝水。母乳是聰明的,對於初生嬰兒,它負責搞定一切,它有乾貨,有水分,組成比例會跟隨孩子的成長不斷發生變化,並且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轉換,所含水分都有調整,完全契合寶寶的需求。寶寶餓了,媽媽餵奶;寶寶渴了,媽媽餵奶;寶寶無聊害怕寂寞空虛冷,媽媽通過擁抱、愛撫和餵奶統統搞定,完全不需要用奶瓶額外喂水、喂果汁或者蔬菜汁。這些添加物不光畫蛇添足,而且即使是用奶瓶裝一點點的額外的食物喂給寶寶,都會影響寶寶對乳頭的吮吸,從而影響乳汁的分泌。

溫暖的母乳和溫柔的愛撫是母親送給初生嬰兒最好的禮物。雖然我的手上紮著輸液針,雙腳因為麻醉不能動彈,膀胱裡插著尿管,子宮還在一股股地流血,但是一顆初為人母的心,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照料和奉獻。

新媽媽餵養母乳一定要注意以上這幾點,懂得科學餵養,寶寶才更健康哦!

母乳6個月後就沒有營養了,或者有些人會說寶寶一歲後就沒有營養了。其實母乳的營養一直在變化,寶寶初生、幾周、一歲甚至更大的時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時間,母乳也會發生變化。母乳是根據寶寶身體的需求產生的,寶寶的需求在變,母乳也在變。寶寶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寶寶長得特別快,所以母乳裡的脂肪含量也特別高。這個時候如果把奶擠出來,可以看到奶水特別白、濃,這樣的奶營養特別豐富;而寶寶1~3歲時,他的生長速度減慢,對營養的要求不如以前高,所以母乳的營養成分也沒以前高,脂肪含量降低,奶水也就沒這麼濃了。媽媽大可放心,不同階段的母乳都是專門為寶寶該階段而“配方”生產的,裡面的成分最適合寶寶的生長,比起任何別的輔食,如蔬菜、水果、稀飯、肉,母乳的營養價值是最高的。當然了,寶寶半歲以後,他也希望開始吃輔食,身體上也有這個需求,所以寶寶在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加輔食。剛開始加的時候,不要加太多,因為寶寶一歲以內,奶還是主食。

誤區六:生病就不能哺乳

沒有什麼病媽媽不能哺乳,除了愛滋病。哪怕是乙肝也不要緊,現在寶寶出生後會馬上打乙肝疫苗,其實接種以前就可以開始哺乳。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乙肝會通過母乳傳播,反倒是有這樣的研究:兩組媽媽,一組是乙肝攜帶者,另一組是健康人群,觀察寶寶得乙肝的比率,結果是一樣的。其實分娩的時候感染乙肝的風險比喂母乳大得多。如果寶寶將來不幸得了乙肝,最有可能的是分娩時感染的,而不是因為母乳餵養,媽媽的母乳裡其實有乙肝病毒的抗體細胞。

誤區七:奶不夠要留著、存著

這是很大的誤區,奶是越擠越多的。其實不是個奶量,而是個產奶速度的問題。很多媽媽認為我的奶量就這麼多,其實是產奶的速度的問題:空的乳房產奶速度快,滿的乳房速度慢,如果頻繁排空乳房,產奶速度會快很多。其實我們身體的各種液體都在經歷迴圈,比如你的口水有沒有感覺不夠的時候?很少,因為你的口水是按照你的需求來產生的,吃東西的時候就產生得多。乳汁也是一樣的,寶寶吃的時候就產,不吃就不產,吃得多就產得多。所以媽媽要有信心產奶。

誤區八:額外給寶寶喂吃的

我把寶寶交給奶奶,小睡了一會兒。醒來時,丈夫悄悄告訴我,奶奶抱過孩子後,連說這孩子沒吃飽,要趁我睡著的時候給寶寶喂點奶粉,還好我事先沒買奶粉,奶奶沒找到,才肯作罷。實際上,只要母乳餵養成功,在產後 4~6 個月之內,孩子完全不需要奶粉,他甚至不需要額外喝水。母乳是聰明的,對於初生嬰兒,它負責搞定一切,它有乾貨,有水分,組成比例會跟隨孩子的成長不斷發生變化,並且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轉換,所含水分都有調整,完全契合寶寶的需求。寶寶餓了,媽媽餵奶;寶寶渴了,媽媽餵奶;寶寶無聊害怕寂寞空虛冷,媽媽通過擁抱、愛撫和餵奶統統搞定,完全不需要用奶瓶額外喂水、喂果汁或者蔬菜汁。這些添加物不光畫蛇添足,而且即使是用奶瓶裝一點點的額外的食物喂給寶寶,都會影響寶寶對乳頭的吮吸,從而影響乳汁的分泌。

溫暖的母乳和溫柔的愛撫是母親送給初生嬰兒最好的禮物。雖然我的手上紮著輸液針,雙腳因為麻醉不能動彈,膀胱裡插著尿管,子宮還在一股股地流血,但是一顆初為人母的心,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照料和奉獻。

新媽媽餵養母乳一定要注意以上這幾點,懂得科學餵養,寶寶才更健康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