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月光夜,蘇軾醉酒吐真言,看看他想的啥?

宋詞賞析之蘇軾【臨江仙】

【原文】

夜飲東坡醒複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hu有縐紋的紗】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一詞的氣象:

這是蘇軾初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一天到友人飲酒夜半歸家的情景。 月光皎潔, 酒意朦朧的詞人半夢半醒, 搖搖晃晃回到居住地, 時間已是三更, 夜深人靜, 月光穿過林木縫隙, 灑在大地, 家裡的門童捲曲在門檻上, 鼾聲如雷, 任憑詞人怎樣敲門, 就是睡不醒, 詞人無奈, 只好雙手拄著拐杖聆聽不時傳來的江水濤聲。

一, 詩言志詞寄情

真正的詩詞歌賦總是要寄託作者的情懷和要表達的志趣。 它要求作家在進行藝術構思時, 以形象為主, 以說理為輔;要做到融理入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夜深人靜月光似撒的空寂時段, 最易浮想聯翩, 特別是把自己的處境和時代結合在一起。 因此“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便在下篇開頭自問。 同時也是向當時的時代發問。

兩年前, 詞人因朝廷內新黨排除異己遭彈劾入獄, 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實為被監管的“不穩定分子”此時的蘇軾“驚魂未定, 夢遊縲絏【xie繩索、捆、拴】之中;只影自憐, 命寄江湖之上。 ”

此情此景, 蘇軾哪長期積累在胸間的憤瞞、鬱悶、不安、恐懼在月光似撒的深夜平靜之中,

一下子噴薄而出。 “聽江聲”之心境不平靜夾雜著憎恨和希冀;憎恨此身非我身, 身不由己;心為形役, 命運難以自主, 個人的一切都要受到時代、環境、政治氣候, 的束縛和擺佈。 期待和期冀的是”忘卻營營“, 有朝一日能徹底擺脫這世俗紛擾, 以及由此引發的內心煩惱苦悶。

在這煩惱苦悶的極其惡劣心境下, 詞人筆鋒陡轉“夜闌風靜縠紋平”, 夜深、人靜、風靜、江淨, 仿佛一切都屏住了呼吸。 為什麼這種並非奇特的靜美境界, 會引起蘇軾獨特的內心感受哪?

這種寂靜是白天紛亂的塵世難以企及和渴求的, 身之所接、目之所見, 就不禁心與景交融, 神與物遊迷醉期間。 一瞬間, 詞人忘卻了紅塵世界的喧囂、混亂、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煩亂, 頓時萌生了歸隱山林過起陶淵明的桃花源生活的突兀的“只好桑麻”的脫離現實環境的遐想“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它反映了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憧憬全身心的自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