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萬駱駝都拉不起的天下第一碑背後的驚天陰謀

在距南京城約40裡的陽山(緊鄰青龍山),有一塊舉世無雙、號稱“天下第一碑”的巨碑, 名為陽山碑材。 碑材分碑座、碑額、碑身三個部分, 此碑若立起, 總高為78米, 重31167噸, 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碑”。

傳說, 當年明成祖朱棣為了孝敬父皇母后和安撫民心而鑿此參天巨碑, 在鑿碑即將大功告成時, 他突然意識到, 此碑過於龐大, 無法運回京城, 於是中途停止鑿碑,將這個半成品的巨碑遺于荒野。

但是, 一代英主永樂皇帝朱棣是何等聰明,他為何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勞民傷財去鑿制這樣一座“十萬駱駝拉不起”的參天巨碑?原來這背後隱藏著一個驚天大陰謀。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朱元璋駕崩後, 因太子朱標早死, 由朱標之子皇太孫朱允炆繼承大統, 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後, 見20多個皇叔擁兵自重, 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 於是, 便採納了大儒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建議,

發兵削藩, 引起了雄踞北京的四皇叔朱棣的不滿。

建文帝在多處發兵削藩後,後備軍事力量已嚴重不足, 他為了兵不血刃地解除駐守北京的四皇叔朱棣的兵權, 下詔宣燕王朱棣晉京(南京)述職。

老謀深算的朱棣當然知道皇上此舉的用心,但他深知, 倘若抗旨不遵, 皇上必派大軍討伐, 而此時燕王還沒有足夠的力量與朝廷分庭抗禮。 燕王接到探子報告, 說欽差大臣已前來下詔書, 便急忙召來心腹謀士姚廣孝密商對策。

姚廣孝足智多謀, 被朱棣譽為“國師”。 姚廣孝想出了一個謀。 他到集市上買送來數味中藥, 煎好後催燕王服下。 很快, 服過藥的朱棣就覺得小腹一陣絞痛, 口吐穢氣, 臭屁連連……

翌日, 建文帝派來的正副二欽差來到燕王府宣旨,只見燕王面如黃紙,

強撐病體接旨, 臥室內則臭氣熏天, 令人作嘔。 一連數日, 二欽差見燕王昀“惡疾”越來越重, 便返京上奏建文帝, 說燕王已病入膏肓, 將不久于人世, 皇上絕無勞師遠征之必要。

就這樣, 偏聽偏信的建文帝沒有對燕王及時動手,終於養虎遺患, 導致江山易主、皇權旁落。

燕王待二位欽差回京覆命後, 立即停服“穢藥”, 經過短期的精心調理, 康復如初。 朱棣還經常宰豬殺羊, 犒勞三軍。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 朱棣見兵強馬壯, 士氣高漲, 遂打著“清君側”的旗號, 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於北京。

燕王的戰略決策得當,不與朝廷一城一地地爭奪, 而是殺開一條血路, 直撲京城。 此招十分奏效, 燕王于建文四年(1402年)親率“靖難之師”攻陷南京。

建文帝在京師陷落之時,脫下龍袍, 換上袈裟, 在幾名親隨的保護下, 從皇宮的地道逃逸。 有一個叫崔九的親隨為了掩護建文帝, 穿上建文帝遺棄的龍袍, 自焚而死, 此舉差點瞞過了燕王朱棣。

建文帝棄城而逃後, 朱棣揮師入京,

自立為帝。 朱棣篡位後, 因建文帝下落不明, 他寢食不安, 生怕建文帝捲土重來。 為了根除“國患”, 便敕命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 以“耀威異域”、“宣揚天朝文化”為名, 實則是為了在海外尋找據說在西洋韜光養晦、暗通朝中大臣、圖謀復辟的建文帝。

建文帝究竟逃往何處了呢?據傳, 南京城陷之時, 建文帝在親隨的護衛下, 攜一子逃至浙江中部的浦江城外的鄭氏家, 後在此納一妾, 生四子。 建文帝隱居浦江時曾自號“應文”, 後怕朱棣追尋而來, 又隱姓埋名地藏匿在福州雪峰寺。

鄭和在第三次下西洋時, 曾在暗探的引路下, 在福州雪峰寺找到了惶惶不可終日的建文帝。 建文帝見死到臨頭, 不由得淚如雨下。 但鄭和並未殺建文帝, 而是送給建文帝一千兩紋銀後匆匆離開。建文帝在鄭和走後,再次轉移住所,並改名為“閔”。據說,福州一帶閔姓家族的一世祖便是建文帝。

鄭和在三下西洋後回京面見永樂皇帝朱棣時,隻字未提發現建文帝這個驚天秘密。鄭和怕久居京城不慎洩露私見建文帝之事,於是在朱棣面前大談特談“遍西南朝貢”的好處,在朱棣的敕命下,一次又一次率船隊下西洋,於是,便有了鄭和歷時28年七下西洋的歷史壯舉。

當年燕王朱棣在南京篡位當上皇帝後,恐朝野不服,遂聽從“國師”姚廣孝的建議,召來德高望重的方孝孺入朝,令他起草詔書,歌頌新帝登基。誰知方孝孺懷念故主,不但拒寫詔書,還披麻戴孝,到朝廷大哭,手指朱棣大罵:“你這亂臣賊子,看你橫行到幾時!”

為了籠絡人心,朱棣強忍怒火,親自走下金階,笑吟吟地拉著方孝孺的手說:“希直(方孝孺字希直)愛卿,朕不怪你,但以愛卿之飽學,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之語乎?”方孝孺聞言大怒,他啐了朱棣一口,大罵了他一頓。

朱棣在群臣面前被方孝孺一頓痛駡,再也沉不住氣了,他氣急敗壞地下旨,將方孝孺淩遲處死,並滅其十族(注:古代一般是重罪一般滅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子、孫、曾孫、玄孫共九代,十族則包含了方孝孺的學生),死者達870余人。

方孝孺及其十族被誅戮後,天下民怨沸騰。朱棣為了平息民怨,苦思良策。

就在朱棣急如熱鍋之蟻時,他忽然夜得一夢,夢中有仙人對他說,在方孝孺出生之前,他父親擬建祖墳,在挖墳場的前夜做了個夢,有一個穿紅衣的老叟哀求方孝孺的父親,說:“我有800多子孫就在你要去挖的墳地下面,我知道你要找一塊風水寶地建祖墳,這我能理解,但是你要給我三天時間,讓我全家遷往他處,你三天后再來挖墳壙如何?”此夢醒後,方孝孺的父親沒拿這當回事,他第二天便帶人去挖墳壙。

方孝孺的父親在指揮傭人挖開墳場後,在一塊青石板下發現了一窩紅蛇。方孝孺的父親不但沒有放任紅蛇逃生,反而命傭人將紅蛇統統燒死。就在祖墳建成的當晚,方孝孺的父親又夢見紅衣老人,他異常憤怒地對方孝孺的父親說,我昨天已托夢給你,懇求你三天后再挖墳壙,可你為什麼不聽我的哀求,竟然狠毒地燒死我800多子孫,你今天滅我的族,我將來也要滅你的族。

後來,方孝孺就出生了,他就是紅蛇王(紅衣老人)投胎轉世來方家“臥底”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引火焚身,滅方家滿門。

方孝孺是紅蛇王轉世復仇的故事被永樂皇帝杜撰並大肆傳播後,很快就深入民心,沖淡了尋常百姓對朱棣滅方孝孺十族的怨恨。但京城內外許多飽讀詩書的“建文帝死黨”卻不是那麼好忽悠的,他們因此而更加痛恨朱棣。他們相互串聯,共謀舉事,以圖推翻國基未穩的永樂王朝。

朱棣毫不手軟,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將鬆散的多山頭的反政府組織各個擊破,並捕獲了7900餘名“頑固分子”。

朱棣本想把這批“頑固派”斬盡殺絕,但又怕過於殘暴的鎮壓會激起民變,一時左右為難。姚廣孝知其心事,向朱棣獻上一石二鳥之計,朱棣聞言龍顏大悅。

翌日上朝時,朱棣對滿朝文武大臣說:“自太祖皇帝和母后孝慈高皇后歸天后,朕寢食難安,日夜思念父皇母后。為了向父皇母后盡孝和弘揚父皇‘以孝治天下’的遺訓,朕決定為父皇母后鑿制一塊亙古未有的參天巨碑,以聳立於大明孝陵,供萬世後人瞻仰。”為了鑿制參天巨碑,朱棣“徵用了”以“建文帝死黨”為“絕對主力”的“工匠”萬余人。

這批“工匠”被士兵押解到距南京城約40華里的陽山,就地取材鑿碑。監工限定每名“工匠”每天必須交出開鑿石料的碎石屑三鬥三升,完不成規定工作量的,則被重重鞭打。

為了加重這批“建文帝死黨”的饑餓感,朱棣特敕命監管“鑿碑工匠”的官員每天供用給“工匠”的飲用水均為釅茶,連煮飯用的水和燒菜用水亦為釅茶水。這樣一來,本來就油水不足的眾“工匠”哪經得起日日釅茶的“搜腸刮肚”?在數年時間內,“工匠”幾乎全部餓死、累死,死去的“工匠”就地掩埋,留下眾多墳墓,因此,陽山附近便多出個地名:墳頭。這個地名沿用至今。

後來,在眾“工匠”中,有一“工匠”死裡逃生、隱姓埋名,活了下來。他在臨終前將朱棣借鑿參天巨碑為名,殘害“建文帝死黨”之事告知了後人,真相這才得以大白於天下。這則由當事人口述的孤證刊於明末清初的刻本《應天雜記》。

朱棣待政局穩定後,為了向世人“交差”,最後派人從龍潭山上鑿取了一塊高8.87米的碑,豎在明孝陵“四方城”內,仍稱“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

而是送給建文帝一千兩紋銀後匆匆離開。建文帝在鄭和走後,再次轉移住所,並改名為“閔”。據說,福州一帶閔姓家族的一世祖便是建文帝。

鄭和在三下西洋後回京面見永樂皇帝朱棣時,隻字未提發現建文帝這個驚天秘密。鄭和怕久居京城不慎洩露私見建文帝之事,於是在朱棣面前大談特談“遍西南朝貢”的好處,在朱棣的敕命下,一次又一次率船隊下西洋,於是,便有了鄭和歷時28年七下西洋的歷史壯舉。

當年燕王朱棣在南京篡位當上皇帝後,恐朝野不服,遂聽從“國師”姚廣孝的建議,召來德高望重的方孝孺入朝,令他起草詔書,歌頌新帝登基。誰知方孝孺懷念故主,不但拒寫詔書,還披麻戴孝,到朝廷大哭,手指朱棣大罵:“你這亂臣賊子,看你橫行到幾時!”

為了籠絡人心,朱棣強忍怒火,親自走下金階,笑吟吟地拉著方孝孺的手說:“希直(方孝孺字希直)愛卿,朕不怪你,但以愛卿之飽學,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之語乎?”方孝孺聞言大怒,他啐了朱棣一口,大罵了他一頓。

朱棣在群臣面前被方孝孺一頓痛駡,再也沉不住氣了,他氣急敗壞地下旨,將方孝孺淩遲處死,並滅其十族(注:古代一般是重罪一般滅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子、孫、曾孫、玄孫共九代,十族則包含了方孝孺的學生),死者達870余人。

方孝孺及其十族被誅戮後,天下民怨沸騰。朱棣為了平息民怨,苦思良策。

就在朱棣急如熱鍋之蟻時,他忽然夜得一夢,夢中有仙人對他說,在方孝孺出生之前,他父親擬建祖墳,在挖墳場的前夜做了個夢,有一個穿紅衣的老叟哀求方孝孺的父親,說:“我有800多子孫就在你要去挖的墳地下面,我知道你要找一塊風水寶地建祖墳,這我能理解,但是你要給我三天時間,讓我全家遷往他處,你三天后再來挖墳壙如何?”此夢醒後,方孝孺的父親沒拿這當回事,他第二天便帶人去挖墳壙。

方孝孺的父親在指揮傭人挖開墳場後,在一塊青石板下發現了一窩紅蛇。方孝孺的父親不但沒有放任紅蛇逃生,反而命傭人將紅蛇統統燒死。就在祖墳建成的當晚,方孝孺的父親又夢見紅衣老人,他異常憤怒地對方孝孺的父親說,我昨天已托夢給你,懇求你三天后再挖墳壙,可你為什麼不聽我的哀求,竟然狠毒地燒死我800多子孫,你今天滅我的族,我將來也要滅你的族。

後來,方孝孺就出生了,他就是紅蛇王(紅衣老人)投胎轉世來方家“臥底”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引火焚身,滅方家滿門。

方孝孺是紅蛇王轉世復仇的故事被永樂皇帝杜撰並大肆傳播後,很快就深入民心,沖淡了尋常百姓對朱棣滅方孝孺十族的怨恨。但京城內外許多飽讀詩書的“建文帝死黨”卻不是那麼好忽悠的,他們因此而更加痛恨朱棣。他們相互串聯,共謀舉事,以圖推翻國基未穩的永樂王朝。

朱棣毫不手軟,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將鬆散的多山頭的反政府組織各個擊破,並捕獲了7900餘名“頑固分子”。

朱棣本想把這批“頑固派”斬盡殺絕,但又怕過於殘暴的鎮壓會激起民變,一時左右為難。姚廣孝知其心事,向朱棣獻上一石二鳥之計,朱棣聞言龍顏大悅。

翌日上朝時,朱棣對滿朝文武大臣說:“自太祖皇帝和母后孝慈高皇后歸天后,朕寢食難安,日夜思念父皇母后。為了向父皇母后盡孝和弘揚父皇‘以孝治天下’的遺訓,朕決定為父皇母后鑿制一塊亙古未有的參天巨碑,以聳立於大明孝陵,供萬世後人瞻仰。”為了鑿制參天巨碑,朱棣“徵用了”以“建文帝死黨”為“絕對主力”的“工匠”萬余人。

這批“工匠”被士兵押解到距南京城約40華里的陽山,就地取材鑿碑。監工限定每名“工匠”每天必須交出開鑿石料的碎石屑三鬥三升,完不成規定工作量的,則被重重鞭打。

為了加重這批“建文帝死黨”的饑餓感,朱棣特敕命監管“鑿碑工匠”的官員每天供用給“工匠”的飲用水均為釅茶,連煮飯用的水和燒菜用水亦為釅茶水。這樣一來,本來就油水不足的眾“工匠”哪經得起日日釅茶的“搜腸刮肚”?在數年時間內,“工匠”幾乎全部餓死、累死,死去的“工匠”就地掩埋,留下眾多墳墓,因此,陽山附近便多出個地名:墳頭。這個地名沿用至今。

後來,在眾“工匠”中,有一“工匠”死裡逃生、隱姓埋名,活了下來。他在臨終前將朱棣借鑿參天巨碑為名,殘害“建文帝死黨”之事告知了後人,真相這才得以大白於天下。這則由當事人口述的孤證刊於明末清初的刻本《應天雜記》。

朱棣待政局穩定後,為了向世人“交差”,最後派人從龍潭山上鑿取了一塊高8.87米的碑,豎在明孝陵“四方城”內,仍稱“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