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有一座烈士陵園,裡面埋著四個日軍跪拜屍體,有何含義

在雲南騰沖縣城西南疊水河畔的來鳳山北麓, 有一座特殊的墓園。 這座墓園是為了紀念抗戰時, 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在攻克騰沖的戰鬥中陣亡的戰士而修建的, 它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也最為完整的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園。

這是一座占地80多畝的墓園, 1945年7月7日落成, 目前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名叫“國殤墓園”。 整座墓園的主體建築以中軸對稱, 墓園裡有忠烈祠、陣亡將士題名碑石、二十集團軍光復騰沖紀念碑、以及陣亡將士埋葬地的墓地。

整座墓園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紀念碑周圍密密麻麻的小塊墓碑, 共有八塊扇形墓地, 每塊自上而下依原作戰部隊序列和職銜高低整齊地排列著9行上圓下方的墓碑, 碑上鐫刻著烈士的軍銜和姓名, 共72行3346塊, 非常震撼。

然而, 來到“國殤墓園”後, 遊客們都會被一座奇特的墓地所吸引,

這就是倭塚, 裡面埋著四具反綁跪向烈士的鬼子屍體。 可能有人不解, 為何如此有著重要意義的烈士墓園裡會有鬼子的屍體?其實這是國殤墓園的修建者李根源力排眾議的結果, 原因其實很簡單, 讓後世人們永遠銘記這段悲壯歷史。

歷史上的騰沖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城, 明洪武年間, 朱元璋為了平定這裡叛亂, 曾命人用當地堅硬的火山石修建了堅固的城牆。 1942年5月, 為切斷滇緬公路這條中國抗戰的生命線, 日本佔領了包括騰沖在內的滇西地區。

騰沖被日軍佔領之後, 在這裡修築了堅固的工事。 1944年5月, 為了配合中印英聯軍對緬北日軍的反攻, 中國遠征軍以20集團軍的6個師的兵力對騰沖實施了大反攻。 據記載, 從1944年5月11日遠征軍強渡怒江到9月14日攻克騰沖城, 共歷時127天, 期間大小戰鬥多達40多次, 最終在付出巨大的犧牲之後, 遠征軍終於收復了騰沖城。

遠征軍在收復騰沖過程中, 國軍共陣亡9168人, 斃敵6000餘名, 最終使得騰沖成為滇西最早光復的縣城。 收復騰沖的戰役結束之後, 時任國民政府委員兼雲貴監察使的李根源倡議興建陵園以祭悼國軍陣亡將士。

不久之後, 在印度華僑的援助下開始修建墓園, 於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 陵園落成之後, 李根源根據《楚辭》中的“國殤”一篇, 為之命名為“國殤墓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