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仲弓為季氏宰, 問政。 子曰:“先有司, 赦小過, 舉賢才。 ”

-------------------------------------------

有司, 眾職也。 宰兼眾職, 然事必先之於彼, 而後考其成功, 則己不勞而事畢舉矣。

過, 失誤也。 大者於事或有所害, 不得不懲;

小者赦之, 則刑不濫而人心悅矣。

賢, 有德者。 才, 有能者。 舉而用之, 則有司皆得其人而政益修矣。

----------------------------------------------

作為要處理很多事務的管理人員, 事必躬親是又累又效果不彰的。 首先要率先垂範, 教給屬下該怎樣做;或者將工作交給能做的人。 而後要進行考核評價, 獎優罰劣, 如此才能激發大家的積極性。 這樣自己不用太勞苦就能把事情做得不錯。 優秀的老闆不是自己能力很強的人,

而是能激發出眾人的積極性為自己效力的人, 比如漢高祖劉邦。

不寬恕小過錯, 將水至清則無魚, 沒有人幫你;對大過錯和可能傷及根本的大問題, 不懲罰不解決會導致屬下的投機鑽營和妄為之心, 個人和組織權威會受到損害。

--------------------------------------------------

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 爾所不知, 人其舍諸?”

-------------------------------------------------

焉, 於虔反。 舍, 上聲。 仲弓慮無以盡知一時之賢才, 故孔子告之以此。

程子曰:“人各親其親, 然後不獨親其親。 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 爾所不知, 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之大小。 推此義, 則一心可以興邦, 一心可以喪邦, 只在公私之間爾。 ”

範氏曰:“不先有司, 則君行臣職矣;不赦小過, 則下無全人矣;不舉賢才,

則百職廢矣。 失此三者, 不可以為季氏宰, 況天下乎?”

---------------------------------------------------

選賢任能的辦法, 一是推薦制;二是考試制度和考核制度;三是選票制度。 三種制度各有利弊, 如果能良好結合, 將發揮出巨大威力。

不會建設組織、分配工作和考核, 就會越俎代庖, 導致皇帝去幹臣子的事情;求全責備, 吹毛求疵, 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感覺無可用之人的結果, 就是什麼都不放心給別人做, 只得親力親為, 三軍都能累死, 何況自己一個人?不能舉薦和挑選出賢才, 則部門職責無法履行, 進而會影響系統運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