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集香料、染料、草藥“三位一體”的薑黃還是印度女人的美容聖品

薑黃是姜的近親, 新鮮根部有褐色的薄皮, 用指甲劃開裡面是鮮豔的橙黃色。 散發著像薑一樣的香氣, 故也稱黃薑, 而辛辣味道則較姜溫和。

薑黃原產地是印度和印尼, 作為香料、染料和草藥使用的歷史迄今已有4000多年。 在世界最古老的梵語醫學體系論著《印度草醫學》——即阿育吠陀中是最重要的香料之一, 薑黃就被用來滋補胃和淨化血液, 以及治療各種皮膚疾病和癒合傷口。

薑黃是神聖和吉祥的象徵。 印度人十分崇尚薑黃, 薑黃所含的薑黃素是其漂亮顏色的來源。 薑黃素對酸堿值反映敏感, 在酸性條件下呈現黃色, 若遇到鹼性環境則轉為橙黃色。 印度人認為薑黃的顏色就是太陽的顏色, 在印度教儀式上鮮豔的薑黃水用於對太陽的崇拜。 在泰米爾地區豐收的節日裡 , 以新鮮整體根莖薑黃來祭奠和感恩太陽神。 薑黃豔麗的顏色與西紅花極其相似,

是自然界植物中少有的色彩。 由於西紅花非常昂貴, 而薑黃則是世界上最廉價的香料和染料。 在佛教國家裡, 僧侶們利用薑黃替代西紅花為袈裟染色。 今天, 薑黃仍被用作棉布、絲綢和工業加工食品的天然染料。

薑黃染布

薑黃是人類繁榮和生殖象徵。

薑黃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甚至是一生相隨的香料。 從兒童斷奶後的第一頓粥飯開始, 就添加了薑黃。 在泰米爾納德邦, 女兒出嫁前母親會把磨製成粉狀薑黃、摻入牛奶、綠豆等材料調成糊狀物質, 塗抹在女兒身上, 來消除臉上的青春痘、雀斑和多餘的毛髮, 使其皮膚光潤而有彈性。 同時有殺菌、減肥的作用和視為愛的興奮劑。 在結婚儀式上, 用薑黃染過的大米抛灑新人身上祝福。 印度女人額頭上的紅點, 就是由薑黃兌橙汁和石灰後起了化學變化而成紅色。

薑黃茶

薑黃是健康和潔淨的象徵。 薑黃素也是一種抗氧化劑, 含抗癌化合物, 可提高人體免疫機能。 印度瑜伽者在排便後, 把薑黃塞入肛門, 清潔直腸, 淨化排毒。 炒制咖喱醬時會添加大量的油, 但食用時感覺並不油膩, 是因為薑黃能促進使脂肪分解的膽汁分泌。 每天喝薑黃茶可延長人的壽命。 薑黃還有防腐作用, 在冰箱尚未普及之前, 用來保存食物。

薑黃雞腿

薑黃在烹飪中具有兩個重要作用, 即調味和著色。 薑黃雖本身具淡淡的辛辣香氣和土質味道, 但很少獨立呈現調味功能。 可它卻有融合其他香料味道的特點, 尤其在綜合香料中, 薑黃遊走在其它香料之間, 平衡及協調各種香料的關係, 從而確定綜合香料的風味特徵。 如把薑黃磨成粉狀添加在印度的“瑪薩拉”中以添加魚肉和雞肉的香味。

叻沙面

東南亞美食麻六甲娘惹菜中的“薑黃雞腿”、“薑黃花枝”、“烏達湯”及檳城的“叻沙面”;印尼蘇門答臘的“仁當牛肉”、巴東“沙爹”中都會用到薑黃調味。

北非地區的綜合香料“鎮店之寶”中也離不開薑黃。薑黃也是北非菜系不可缺少的香料之一,尤其是摩洛哥國湯“哈利拉”及著名的陶鍋燉菜“塔津”。在西亞伊朗波斯菜系的“幹豌豆燉羊肉”裡,薑黃和幹檸檬是必不可少的。

在融合其他香料的同時,薑黃作為食物天然染料作用和效果在烹飪中更為顯著。而且是以單獨完成居多。

印度中凡是具豔麗耀目的黃色幾乎都來自薑黃。尤其是印度素食裡幾乎都有加薑黃的習慣,來保持色彩豔麗的特色。如“薑黃燜米飯”及“印度蔬菜湯”等。

18世紀,殖民者把印度的“瑪薩拉”帶回英國並沿襲泰米爾文“Kari”的叫法創造了新的名詞“Curry(咖喱)”。咖喱的黃色成分就是薑黃,在咖喱粉中薑黃占30%的含量,而日本風味咖喱的薑黃含量高達50%以上。薑黃還適用於醃制蔬菜和開胃小菜。如印度“泡菜”和日本的黃蘿蔔鹹菜“大根”就是來自薑黃的色澤。

薑黃在我國烹飪上應用不多。但在雲南宣威市倘塘鎮出產一種黃豆腐,這種原本普通的豆腐用小布包塊成型後,再放入薑黃和鹽水中慢煮,薑黃色澤和獨特香味慢慢滲入豆腐,使豆腐更具特別的美味和色澤。再將豆腐出鍋後,用細麻繩拴住成串,懸掛晾乾。外地人奇稱“倘塘豆腐栓著賣”因此被譽為“雲南第十九怪”。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倘塘黃豆腐,可採用拌、煎、炸、炒、蒸、煮等多種食法。如“韭香黃豆腐”、“鐵板黃豆腐”及其副產品“黃豆渣窩頭”等。騰沖“幹酸菜煮黃豆腐”、昭通“薑黃豆花”同樣使用倘塘黃豆腐為主料。

倘塘黃豆腐

薑黃雖然在歐洲有幾個世紀,但最近才在西方飲食文化中流行。如今,薑黃在中南美洲的海地和牙買加都有種植。

薑黃植株

叻沙面

東南亞美食麻六甲娘惹菜中的“薑黃雞腿”、“薑黃花枝”、“烏達湯”及檳城的“叻沙面”;印尼蘇門答臘的“仁當牛肉”、巴東“沙爹”中都會用到薑黃調味。

北非地區的綜合香料“鎮店之寶”中也離不開薑黃。薑黃也是北非菜系不可缺少的香料之一,尤其是摩洛哥國湯“哈利拉”及著名的陶鍋燉菜“塔津”。在西亞伊朗波斯菜系的“幹豌豆燉羊肉”裡,薑黃和幹檸檬是必不可少的。

在融合其他香料的同時,薑黃作為食物天然染料作用和效果在烹飪中更為顯著。而且是以單獨完成居多。

印度中凡是具豔麗耀目的黃色幾乎都來自薑黃。尤其是印度素食裡幾乎都有加薑黃的習慣,來保持色彩豔麗的特色。如“薑黃燜米飯”及“印度蔬菜湯”等。

18世紀,殖民者把印度的“瑪薩拉”帶回英國並沿襲泰米爾文“Kari”的叫法創造了新的名詞“Curry(咖喱)”。咖喱的黃色成分就是薑黃,在咖喱粉中薑黃占30%的含量,而日本風味咖喱的薑黃含量高達50%以上。薑黃還適用於醃制蔬菜和開胃小菜。如印度“泡菜”和日本的黃蘿蔔鹹菜“大根”就是來自薑黃的色澤。

薑黃在我國烹飪上應用不多。但在雲南宣威市倘塘鎮出產一種黃豆腐,這種原本普通的豆腐用小布包塊成型後,再放入薑黃和鹽水中慢煮,薑黃色澤和獨特香味慢慢滲入豆腐,使豆腐更具特別的美味和色澤。再將豆腐出鍋後,用細麻繩拴住成串,懸掛晾乾。外地人奇稱“倘塘豆腐栓著賣”因此被譽為“雲南第十九怪”。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倘塘黃豆腐,可採用拌、煎、炸、炒、蒸、煮等多種食法。如“韭香黃豆腐”、“鐵板黃豆腐”及其副產品“黃豆渣窩頭”等。騰沖“幹酸菜煮黃豆腐”、昭通“薑黃豆花”同樣使用倘塘黃豆腐為主料。

倘塘黃豆腐

薑黃雖然在歐洲有幾個世紀,但最近才在西方飲食文化中流行。如今,薑黃在中南美洲的海地和牙買加都有種植。

薑黃植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