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白酒洋酒之間到底有何差異?

昨天酒事跟大家分享了《酒, 中國人喝的是精神, 外國人喝的是心情》一文。 有一位酒友在評論裡問白酒洋酒之間到底有何差異, 各自有何講究?對於這個疑問, 我反思自己可能是我給大家講解的不到位, 沒能好好的讓酒友們更好的理解。 那麼白酒與洋酒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今天酒事從白酒和洋酒的釀造的過程, 詳細的和酒友們分析一下白酒和洋酒的差異。

糖化路徑不同

中國白酒雖同為蒸餾酒, 但與威士卡、白蘭地等蒸餾酒的糖化環節有路徑差別, 後者是通過泡發大麥芽並利用其自身攜帶的澱粉酶完成糖化,

而中國白酒則選擇使用酒麴黴菌的澱粉酶進行糖化, 這一過程製造的很多副產物便是白酒中濃郁酒麴味的來源。

具體來說, 中國的白酒, 採用的是酒麴發酵。 酒粬, 一般寫作酒麴。 在經過強烈蒸煮的白米中, 移入麯黴的分生孢子,

然後保溫, 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長出菌絲, 此即酒麴。 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 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 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 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阪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而單一麥芽威士卡則採用大麥發芽糖化後再加上酒廠秘而不宣的1-10幾種, 甚至多達50種的酵母, 在密閉的發酵罐裡發酵。

釀造工藝不同

從釀造工藝的角度來看, 受長期農耕文明的影響, 中國白酒採取純糧固態生產, 參與釀酒過程的微生物眾多, 釀酒原料和工藝多樣化, 並需以甑桶蒸餾和陶壇貯存, 是世界上工藝最複雜的蒸餾酒。 它的酒體風味形成最為複雜,

也是生產週期最長, 成本最高的蒸餾酒。 與白酒相比, 國外烈性酒有的是以葡萄酒蒸餾而成, 有的是以穀物發酵蒸餾而成, 有的是以甘蔗糖蜜生產而成, 有的是以高純度酒精稀釋而成, 部分國外烈性酒要經過後期的橡木桶儲存, 或添加其他風味物質而成。

風味決定因素不同

白酒的香型與風味更多的是取決於發酵的酒麴。 中國釀酒界裡有一句話叫著:“曲定酒香”。 西元1324年釀酒大師郭懷玉在瀘州發明大麯之後, 極大提高了中國白酒的風味。 隨後大麯的製作工藝在全國得到迅速推廣, 被各地的釀酒作坊廣泛採用。 各地又在其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改進, 從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口感。 這些不同發酵工藝造成的白酒主要可以分為5種香型。

即:醬香型(發酵溫度60℃以上)、濃香型(發酵溫度55℃左右)、清香型(發酵溫度50℃出頭)、米香型和兼香型。

而洋酒, 以西方威士卡為例, 它的風味70%是取決於橡木桶。 陳釀威士卡的橡木桶主要有美國的二手波本桶和西班牙的二手雪梨桶。 波本橡木桶會讓威士卡帶有蜂蜜, 焦糖, 以及香草冰淇淋, 海綿蛋糕的香氣, 多半經過重度烘烤橡木桶內緣的波本桶也會帶些淡淡的燻烤味, 如果威士卡中有水蜜桃, 西洋梨, 蘋果, 鳳梨的水果香氣和口感, 經波本桶所熟成出來的水果香氣, 多以新鮮水果的方式呈現出來。

雪麗橡木桶因為之前拿來陳放葡萄酒, 所以葡萄乾的味道會非常清楚, 甚至帶些太妃糖, 黑巧克力, 可哥, 咖啡, 以及各式的香料風味, 像是胡椒, 薑, 肉桂, 如果你感受到水果的氣味, 雪麗桶熟成多半以熟透了的水果, 或是乾果, 或是果醬的方式展現出來。

陳釀儲存時間不同

時間是白酒的生命線, 俗話說百年陳酒十裡香, 自古中國的酒都是越陳越香, 是因為新酒中的醛和酸不僅沒有香味, 還辣喉,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新酒中的醛和羧酸逐漸會轉化為乙酸乙酯,這就是酒中散發香味的最大功臣。現代白酒保留了古代釀酒陳化的方式,因此也如女兒紅一般,越久越香,顏色也逐漸變黃。

洋酒中除了威士卡與白蘭地是需要陳釀的外,其他的金酒、伏特加、龍舌蘭與朗姆酒等則是沒有陳釀這個過程的,從投料到生產最多幾個月就完成了,而白酒光儲存這個過程就需要3年以上。

中西文化差異

1

西方人喝洋酒,會根據酒品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杯子。比如眾多蘇格蘭威士卡發燒友最愛的格蘭凱恩聞香杯是作為專業聞香和品鑒單一麥芽威士卡用的;鬱金香杯特別適合酒體強的威士卡使用;而古典杯,又叫老式酒杯、岩石杯、不倒翁杯則用於加冰威士卡等。

中國人就沒有此類習慣。中國人歷來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個碗足矣。當然,現在文明進步了,白酒也用上了杯子,起碼跟葡萄酒杯還是有區別的。

2

西方人的酒文化重在於“品”……體現悠閒的紳士風度。

中國人的酒文化重在於“一飲而盡”……“感情深,一口悶”。一飲而盡後的一聲歎氣,也大有文章:不是因為烈酒辛辣刺喉,而是為了將酒中的香氣吐出來。

3

西方人可以以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等作為基酒,加上單一麥芽威士卡和各種水果汁,調成千奇百怪,絢麗多彩,風味無限的雞尾酒,不但享受味蕾,而且還滿足眼珠子的需求。

中國人是極少把不同的白酒摻和在一起喝的……一來沒有這個習慣,二來更為重要的是,很容易醉。

白酒和洋酒比,真的差了嗎?

其實,無論從口感豐富程度、釀造工藝上,還是從文化底蘊上來說,中國白酒都遠勝於國外烈酒。

當代很多年輕人都不喝中國白酒,總覺得白酒老氣橫秋,普普通通,卻從未思考過這背後每一道工序,每一項技藝,都凝結了無數釀酒大師的畢生心血。原料、溫度、地理、配比等等,稍微一個微小的改動,也許就是天差地別。就如同整個漢字文化的演變史,也許呈現在你面前的只是寥寥數筆,但為此它走過了漫長的千年。

中國的酒文化需要我們慢慢地去扭正,潛移默化地去喚醒,學會刨除雜念,自己仔細地去審視。同時,這離不開酒企端正自己的態度,去淨化這已略顯混亂的市場。更離不開我們本身的態度,去找回對於自己文化的信心。

還辣喉,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新酒中的醛和羧酸逐漸會轉化為乙酸乙酯,這就是酒中散發香味的最大功臣。現代白酒保留了古代釀酒陳化的方式,因此也如女兒紅一般,越久越香,顏色也逐漸變黃。

洋酒中除了威士卡與白蘭地是需要陳釀的外,其他的金酒、伏特加、龍舌蘭與朗姆酒等則是沒有陳釀這個過程的,從投料到生產最多幾個月就完成了,而白酒光儲存這個過程就需要3年以上。

中西文化差異

1

西方人喝洋酒,會根據酒品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杯子。比如眾多蘇格蘭威士卡發燒友最愛的格蘭凱恩聞香杯是作為專業聞香和品鑒單一麥芽威士卡用的;鬱金香杯特別適合酒體強的威士卡使用;而古典杯,又叫老式酒杯、岩石杯、不倒翁杯則用於加冰威士卡等。

中國人就沒有此類習慣。中國人歷來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個碗足矣。當然,現在文明進步了,白酒也用上了杯子,起碼跟葡萄酒杯還是有區別的。

2

西方人的酒文化重在於“品”……體現悠閒的紳士風度。

中國人的酒文化重在於“一飲而盡”……“感情深,一口悶”。一飲而盡後的一聲歎氣,也大有文章:不是因為烈酒辛辣刺喉,而是為了將酒中的香氣吐出來。

3

西方人可以以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等作為基酒,加上單一麥芽威士卡和各種水果汁,調成千奇百怪,絢麗多彩,風味無限的雞尾酒,不但享受味蕾,而且還滿足眼珠子的需求。

中國人是極少把不同的白酒摻和在一起喝的……一來沒有這個習慣,二來更為重要的是,很容易醉。

白酒和洋酒比,真的差了嗎?

其實,無論從口感豐富程度、釀造工藝上,還是從文化底蘊上來說,中國白酒都遠勝於國外烈酒。

當代很多年輕人都不喝中國白酒,總覺得白酒老氣橫秋,普普通通,卻從未思考過這背後每一道工序,每一項技藝,都凝結了無數釀酒大師的畢生心血。原料、溫度、地理、配比等等,稍微一個微小的改動,也許就是天差地別。就如同整個漢字文化的演變史,也許呈現在你面前的只是寥寥數筆,但為此它走過了漫長的千年。

中國的酒文化需要我們慢慢地去扭正,潛移默化地去喚醒,學會刨除雜念,自己仔細地去審視。同時,這離不開酒企端正自己的態度,去淨化這已略顯混亂的市場。更離不開我們本身的態度,去找回對於自己文化的信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