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面對列強侵略,清政府為何喜歡息事寧人而不願意抵抗到底

文/寂寞的紅酒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也是一個飽受詬病的王朝。 清王朝之所以遭到人們的詬病,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清王朝腐朽不堪, 對外軟弱, 被列強按在地上反復摩擦。 而清政府面對列強的入侵, 不管是鴉片戰爭還是甲午戰爭, 總喜歡割地賠款息事寧人, 很少抵抗到底。 那麼為何清政府喜歡息事寧人, 而不願意抵抗到底?

其實清朝並非是不能抵抗到底, 而是不願意。 其實清政府選擇息事寧人也無可厚非, 從維護自身統治的角度講, 息事寧人是最好的辦法。 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的政權。 雖然清朝因為偶然機會入主中原, 但滿人人數比較少, 人數處於劣勢地位, 所以不敢發動群眾, 也不敢武裝漢人。 列強入侵時, 八旗兵和綠營兵已經腐爛不堪, 如果抵抗到底必然要大規模編練漢軍。 一旦漢人控制了軍隊, 必然造成尾大不掉之勢,

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清政府一直在壓制漢人, 不讓漢人掌握軍隊。 不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清政府被逼的走投無路, 不會同意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辦團練。

由於曾國藩和李鴻章等團練武裝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的運動中獲得壯大,

逐漸取代八旗和綠營成為清朝的軍事支柱, 漢人官僚和地主也逐漸掌握了地方的權力, 甚至在朝堂上也有了很大的權力。 雖然清政府一直壓制, 但漢人地方勢力已經形成氣候, 李鴻章、袁世凱等人甚至掌握了朝廷的話語權。 八國聯軍侵華時, 北方打的激烈, 而東南各省卻結盟自保, 按兵不動, 慈禧太后也無可奈何。 即使如此, 慈禧太后不能徹底解決漢人督撫勢力尾大不掉的問題, 但起碼還能壓制局面, 和漢人督撫保持一定的平衡局面。 等到慈禧不在時, 清政府已經完全壓制不住這些漢人實權派, 最終被取而代之。

當然, 清政府喜歡息事寧人也並非完全是害怕漢人勢力擴大, 清政府在晚清時期已經腐爛不堪, 面對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 實際上已經沒有抵抗的實力, 也沒有抵抗的勇氣。 如果清政府硬氣, 和沙俄一樣就是不服軟, 或者和日本一樣知恥後勇情況會改觀, 但清政府無動於衷, 不思進取, 不圖進取, 只是靠著李鴻章等裱糊匠修修補補。 可以說, 大清國這艘破船已經無藥可救,

打一次輸一次, 到後來慈禧都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各國同歡”這種言辭。 雖然從維護皇權和統治地位的角度來看, 慈禧等滿清權貴的行為也算不上錯, 只是苦了中國幾億老百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