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善待每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

今天是入冬以來, 體感溫度最低的一天, 可能是風比較大的原因, 感覺有點冷。

昨天晚上11點, 兒子同學的媽媽來電, 說他的兒子這個點還未到家,

讓我問問孩子在學校是否看到過她的兒子。

這個電話讓我有點慌了神, 兒子的這個同學是走讀生, 家離學校特別近, 走路也就頂多用5分鐘。 放學已經一個多小時了, 咋還沒回到家呢?

聽兒子同學媽媽電話裡的聲音, 應該是正在馬路上, 呼呼的風聲, 她焦急又無奈的聲音讓我的心也揪了起來。

兒子的回答是, 放學的時候看到過他, 站在教室的門口, 不知道在幹什麼, 他們沒說話。

我把資訊傳給兒子同學的媽媽, 其他的真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了。

大約又過了10幾分鐘, 電話再次響起, 平安的消息傳來, 孩子自己回家了。 我的心也隨著放下, 可以去睡覺了。

兒子的這個同學, 其實是托兒所時候的同學。 那個時候, 他這個同學就像小“跟屁蟲”一樣天天跟在兒子身後,

走哪跟到哪, 特別聽兒子的話。 老師也摸清了他的脾氣, 所以, 每天不管是幹什麼, 都會把這兩個孩子安排在一組。 只要看管好兒子, 他那個同學保准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

記得孩子們上大班的時候, 老師帶著孩子們去濟南植物園玩, 還沒出發, 老師就給兒子安排了任務, 要求他照顧好自己的“跟屁蟲”。 從老師拍回來的照片看, 在整個遊玩的過程, 兒子幾乎都是牽著他的“跟屁蟲”, 真是做到了形影不離。 現在想想, 還真是應該感謝兒子的小“跟屁蟲”, 讓他從小就學會了擔當, 學會了責任。

由於兩個孩子的原因, 兩個媽媽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兩個孩子上學後, 小學時期不在一個學校。

初中的時候, 兒子的“跟屁蟲”從另外一個學校轉到了兒子所在班級。 之所以9個班, 就選擇了兒子所在的班, 原因就是因為兒子在那個班。 自此後, 兩個孩子又成了同班同學。

已經十幾歲的孩子, 不再是不諳世事的孩童。 這兩個孩子雖然可以說是“久別重逢”了, 但是沒再像小時候那樣鐵, 主要是各自都有了獨立的思想, 志不同道不合了。 在家裡, 我也很少聽兒子提起過他這個奔著他而來的“老同學”, 他們基本不在一起玩。

升入高中後, 兩個孩子本不在一個學校, 後來那個孩子到兒子所在的學校借讀, 他們再次重逢, 不在一個班級, 教室挨著。

回頭看兒子的同學所走過的路, 我真的佩服他媽媽的社會活動能力, 為她的兒子創造了那麼好的學習條件,

讓我是沒有那個本事。 初中因為孩子與班主任不和而轉學, 高中因不滿意學校學習環境而借讀, 這些她都為孩子做到了。

兒子同學的媽媽是一位研究生學歷的醫務工作者, 爸爸是銀行高管, 這樣的家庭背景, 足以支撐他的桀驁不馴。 記得在初中的時候, 這個孩子就曾經離家出走過一次, 目的是要脅媽媽滿足他打遊戲的要求, 媽媽沒有答應, 他在外面遊逛了一天, 最後肚子餓得受不了, 自己灰溜溜地回家了。

這次孩子為什麼放學後沒直接回家, 我沒再細問, 我想孩子的媽媽如果想和我說說, 她會和我說的, 如果她不想讓我知道細節, 我也不打擾她, 畢竟是知子莫如母, 誰的孩子誰知道。

一個孩子能順順當當地長大成人、獨立擔當真的不容易,

先成人再成才, 這話太有道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