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以為“西原借款”中國沾光了?就這一樣抵押物就夠日本賺翻了!

說起“西原借款”, 就不得不提袁世凱, 雖然當時他已經逝世了, 但借款和袁世凱拖不了關係。

袁世凱組建了“中華民國”政府後, 就沒南京國民政府什麼事了,
簡直就沒把孫中山放在眼裡, 作為“國父”的孫中山能咽下這口氣?

1913年3月, 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 舉世皆驚, 孫中山當場指出這是袁世凱安排的, 再次揭竿而起, 開啟第二次北伐, 準備推翻袁世凱主導的北洋政府。

是不是袁世凱幹的?這真不好說, 要真是袁世凱暗殺的話, 如今也不至於成為一件迷案了, 甚至還有說法是孫中山指示的暗殺。

只可惜孫中山這次轟轟烈烈的北伐運動, 成了以卵擊石, 沒過多久就敗了, 再次逃亡日本, 孫日這關係還挺鐵。

1916年, 袁世凱病逝, 黎元洪接任北洋政府總統, 但國家實際的行使權力, 掌握在段祺瑞手上。 而當時的孫中山在廣西和雲南, 兩個地方軍閥的支持下, 成立了一個“護法政府”, 和北洋政府叫板。

作為北洋政府總理的段祺瑞自然不會放任不管, 並計畫帶兵南下, 討伐孫中山, 可是當時的社會飽經戰亂, 百廢俱興, 而打仗則需要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國庫裡實在抽不出來銀子, 何時南下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儘管在國人看來, 中國當時的社會是亂作一團, 毫無頭緒, 但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日本對中國國情的發展, 簡直瞭若指掌, 這不, 北洋政府剛出現問題, 日本就拋出橄欖枝了。

得知中國政府需要錢, 日本大大方方地提出向中國借錢, 而北洋政府正缺錢,

雙方一拍即合, 總共兩億日元的借款就從日本銀行轉到了中國銀行。

日本借給中國錢還是對自己有利的, 當時日本國內資金過剩, 無處投資, 而投資中國一來可以緩解中國人的反日情緒, 二來可以換取一些殖民地權利, 而換取了什麼呢?

全國鹽稅, 全國國庫券, 無線電臺與有線電臺, 多處鐵路……段祺瑞簡直就是拿中國典押換錢, 而最值錢的抵押物莫過於吉林, 黑龍江兩省的金礦和國有森林。

日本一個區區島國, 最缺的就是資源, 對中國的礦產資源是求之不得, 一個借款就換了中國兩個省的森林資源和金礦, 能不欣喜若狂?

吉林人民聽說後, 群起抗議, 燒了當地林務局, 最終還是被段祺瑞派兵鎮壓了下去, 得以日本輕鬆接管。

對日本來說, 無用的資產換取大量的資源, 對北洋政府來說, 得到了正缺的金錢, 兩全其美, 可是讓日本沒想到的是, 錢還沒還完, 北洋政府就被推翻了, 而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 提出了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 西原借款就不幸被不承認了。

正所謂借錢孫子,還錢大爺,日本和中國拉拉扯扯,拖了兩年,在日本的軟磨硬泡下,校長終於承認還錢了,但提出了一系列刁難日本的條件,日本也不得不答應了。

要賬期間,日本有好幾次都打算放棄了,甚至有人提出“西原借款”是日本最失敗的案例。

對日本來說,確實挺失敗的,借錢非但沒能得到中國人民的好感,反而讓我們更加厭惡他們,但“西原借款”收穫的利益也是相當客觀的,在東北獲取的這些自然資源,也成為了日軍後來入侵中華的資本!

正所謂借錢孫子,還錢大爺,日本和中國拉拉扯扯,拖了兩年,在日本的軟磨硬泡下,校長終於承認還錢了,但提出了一系列刁難日本的條件,日本也不得不答應了。

要賬期間,日本有好幾次都打算放棄了,甚至有人提出“西原借款”是日本最失敗的案例。

對日本來說,確實挺失敗的,借錢非但沒能得到中國人民的好感,反而讓我們更加厭惡他們,但“西原借款”收穫的利益也是相當客觀的,在東北獲取的這些自然資源,也成為了日軍後來入侵中華的資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