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李欣委員:文化保護 讓歷史名城充滿活力

文化體育界 李 欣

今天開場我先講身邊的一個小故事。 前不久建委的一位工作人員突然發現胡同裡在建二層小樓,他把照片發到群裡,大家一致認為頂風違法,不能容忍,這房子必定來頭不小,也有人擔心多管閒事會不會招惹是非。

在我們的老城保護中,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它恰恰反射出了,我們在老城保護過程中,面臨的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北京的定位是四個中心。 北京市按照中央的要求,全方位立體的開展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 力爭儘快儘早讓老城靜下來。

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要求,東城區處在首都功能核心區這樣一個絕對重要的地位上,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傳承好優秀文化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李欣委員發言

但此項工作的推動難度太大,因為它牽涉到中央單位、軍隊、市委、私企、個人等,單位屬性各不相同,產權單位和使用單位分離,百姓住房成分混亂,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的人口雜居,人們的生活基礎以及訴求大大不同。

以往的工作推動力是局部的、單薄的。 以騰退為例,我跟蹤北京文物騰退近20年,成功案例有國子監、大高玄殿等等,其時間跨度之長、投入成本之高、操作難度之大,絕非一般人能夠想像的。 沒有更高層級的關注、重視、批示,也不可能成功完成騰退。

這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對我們東城區實施這項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對名城保護工作,我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希望有一定的幫助。

一、 宣傳引導,轉變文化傳承理念

為什麼要進行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為什麼中央把叫了那麼多年的舊城現在改稱老城了。

這一字之差說明了什麼?對這些深層次含義的理解,決定著保護的力度。

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工作,而對於東城百姓來說,那是生活,你用工作面對他的生活,不進行有效的宣傳引導是對不上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表面上看似是對文物的保護,其核心是對人觀念意識的改變和提升。

我們要明確宣傳目的,對百姓,對政府部門官員,對媒體本身,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轉變文化傳承理念,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溶入血液。

二、 整合資源,深度挖掘歷史文化

為什麼要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保護,因為這裡有深厚的內涵、有我們的文脈、有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重要痕跡。 街巷胡同肌理的形成、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名人的居住地等等,這部分內容,我作為《這裡是北京》的製片人,已經挖掘了13年,作為我個人也研究了20多年了,至今沒研究透,沒挖掘完。

舉個例子:府學胡同36號院,北京市文物局所在地,從這個院子蓋好,歷經了多少次修繕、分割、離合、期間又有多少主人在此居住、工作過,這裡有多少次與中國歷史和城市變化的事件相關聯,一個院落十萬字都寫不完。

但歷史內涵的挖掘,憑藉一個部門永遠是單薄的,不全面的。 我建議,東城區設立專門機構,整合、共用全社會、多平臺的資源,加大對我們東城的街巷院落、人文歷史的挖掘,如果我們下大力氣,一定會有驚喜等著我們,我們把這些故事傳承下去,該宣傳的傳播出去,一個更加厚重的、有新亮點的東城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作為中央政務區,我們將交上一份內外兼修的合格答卷。

三、 大家諫言,充分利用專家智庫

我提到的這個“大家”,指的是大專家,大學問家。

2017年,前門東區三裡河的亮相可謂京城一大亮點。 這個距離天安門只有不到兩公里的改造項目,備受關注,大家知道,被關注是雙刃劍。 放禮花,還是放炸彈,往往對錯就在政府決策的一個細節。

三裡河專案,東城區充分徵詢了歷史專家、文物專家、規劃專家等一大批專家智庫的意見建議,最終基本按歷史河道走向和位置,將歷史上的一條洩洪河道,變成了今天的景觀河。 據我瞭解,少有負面聲音,大多是肯定和讚譽。

歷史名城保護既有橫斷面,又有縱斷面,我們究竟要截取哪一層的歷史斷面進行保護,每個人的意見和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這時候專家智庫的意見建議,對於政府決策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 建立機制,文化保護防止反彈

2017年,東城區在百街千巷環境整治過程中,動作迅速、堅強有力、各部門各街道都在擼起袖子加油幹,成效顯著。簋街、南鑼鼓巷、南池子、天壇南門等等,一改雜亂無章,不再人頭攢動,恢復了些許平靜和祥和,回到了生活的樣子。

但也有些人質疑這是不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這種聲音也提醒我們,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一是主觀上要有反運動的意識,同時要形成不反彈,不走回頭路的機制、制度。

我開頭講的那個故事,只講到了一半,胡同裡私搭亂建二樓的照片,在群裡迅速發酵,於是有人將照片發給了相關街道的領導,核查結果是該房屋曾經失火,始終未曾修繕,經區規劃部門審定,原翻原建,屬正當合法行為。

儘管這是個烏龍事件,但群裡更多的人對於他的行為給予了點贊,稱讚他要是有更多的這種“多事兒”的人,就不會有違建了。我們需要更多維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東城大叔”。

據我瞭解,在我們東城,已經有了網格式管理,“東城大叔”成為胡同管家,街巷長(zhang)。所以建立機制,防止反彈,避免運動式保護,讓所有人都是參與者、保護者,非常重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文化保護落實到社區、基層,再最終回饋到文委、建委等政府部門,形成完整的長效機制的回饋、整治鏈條,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這項工作才能做扎實,才能一屆一屆、一代一代做好!

四、 建立機制,文化保護防止反彈

2017年,東城區在百街千巷環境整治過程中,動作迅速、堅強有力、各部門各街道都在擼起袖子加油幹,成效顯著。簋街、南鑼鼓巷、南池子、天壇南門等等,一改雜亂無章,不再人頭攢動,恢復了些許平靜和祥和,回到了生活的樣子。

但也有些人質疑這是不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這種聲音也提醒我們,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一是主觀上要有反運動的意識,同時要形成不反彈,不走回頭路的機制、制度。

我開頭講的那個故事,只講到了一半,胡同裡私搭亂建二樓的照片,在群裡迅速發酵,於是有人將照片發給了相關街道的領導,核查結果是該房屋曾經失火,始終未曾修繕,經區規劃部門審定,原翻原建,屬正當合法行為。

儘管這是個烏龍事件,但群裡更多的人對於他的行為給予了點贊,稱讚他要是有更多的這種“多事兒”的人,就不會有違建了。我們需要更多維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東城大叔”。

據我瞭解,在我們東城,已經有了網格式管理,“東城大叔”成為胡同管家,街巷長(zhang)。所以建立機制,防止反彈,避免運動式保護,讓所有人都是參與者、保護者,非常重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文化保護落實到社區、基層,再最終回饋到文委、建委等政府部門,形成完整的長效機制的回饋、整治鏈條,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這項工作才能做扎實,才能一屆一屆、一代一代做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