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市2017年為民辦實事已全部完成!

根據北京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 市政府督查室提高站位,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將重要民生實事專案列為市政府年度重點督查事項加以推動落實,制訂督查方案和落實預案,

建立“年初建賬、季度對賬、年中查帳、年底收賬”的全程督辦機制, 逐項對照年度目標、時間節點, 研判任務進度, 按季度回饋報告進展情況。 截至2017年12月31日, 本市為群眾辦理的7個方面30件重要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第1件:完成3.6萬戶棚戶區改造, 提高群眾居住品質;加快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房5萬套以上、竣工6萬套;完成1.5萬套以上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

全年完成棚戶區改造49540戶, 完成年度3.6萬戶任務的138%;保障房開工65479套, 完成年度5萬套建設籌集任務的131%;保障房竣工90517套, 完成年度6萬套任務的151%;完成38宗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入市公告, 可形成50300套(按每套80平方米計算)自住型商品房供應,

完成年度1.5萬套供地任務的335%。

第2件:更新改造100個老舊社區的供熱管網, 提高供熱品質。

完成豐台區角門13號院、通州區新華北路164號院等112個老舊社區的供熱管網改造, 涉及朝陽、豐台等8個區和市熱力集團共956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 受益居民10萬余戶。

第3件:加快軌道交通建設, 燕房線、西郊線、S1線(石門營至金安橋段)開通試運營。

2017年12月30日, 燕房線、西郊線、S1線(石門營至金安橋段)已按計劃開通試運營。

第4件:實施三環主路、京通快速路輔路等12條10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工程;完善自行車、步行系統, 提高慢行系統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為市民綠色出行營造良好環境。

完成三環主路、京通快速路輔路等12條135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工程;市區兩級共完成600公里自行車道和步道整治,

涉及自行車道彩色鋪裝、步道局部拓寬等內容。

第5件:持續推進緩解交通擁堵工作, 提高路網通行效率。 實施分鐘寺橋匝道改造、地鐵四惠東站天橋改造、草房公交站改造等100項疏堵工程建設;進一步優化重點區域交通組織, 改造路口、路段100處。

完成分鐘寺橋匝道改造、地鐵四惠東站天橋改造、草房公交站改造等136項疏堵工程建設, 提高路網通行效率。 進一步優化望京、車公莊等重點區域交通組織, 通過增設隔離護欄和完善交通標誌、標線等措施, 改造劉家窯橋、景山地區等路口、路段100處。

第6件:新開和優化調整40條公交線路, 方便群眾出行。

新開和優化調整包括專92、395等線路在內的公交線路40條,

其中新開通24條, 優化調整16條。

第7件:統籌利用居住區周邊各類停車資源, 在城六區建設12處停車管理示範區;加大對停車亂收費、隨意占道停車以及擠佔非機動車道、消防通道、人行道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將停車秩序嚴管街數量擴大至180條。

在城六區建成了東城區板廠南裡社區、海澱區科源社區等12處停車管理示範區;以西三環路輔路、蘋果園南路等180條停車秩序嚴管大街、施劃黃色禁停標線大街為重點, 不斷強化路側停車秩序管理, 營造良好靜態交通環境, 全年共查處違法停車423萬起, 拖車2.9萬輛。

第8件:實施700個村莊煤改清潔能源改造, 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房山區、通州區、大興區6個區平原地區村莊住戶基本“無煤化”;對2016年完成煤改清潔能源的663個村開展實際效果評估,

並加強後續服務管理。

完成901個村莊煤改清潔能源改造。 其中, “煤改電”村莊700個, 改造戶數27.2萬戶;“煤改氣”村莊201個, 改造戶數9.7萬戶;同步完成全市1514個村委會及村民公共活動場所和94.6萬平方米籽種設施的清潔能源改造工作。 委託國家空調設備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對全市2016年完成煤改清潔能源的663個村的清潔取暖設備進行運行監測和效果評價, 監測結果表明, 設備均達到預期效果。

第9件: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29條,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3平方公里。

建成昌平區裕陵、延慶區永安堡等29條生態清潔小流域,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3平方公里。

第10件:繼續整治提升城六區100條街巷胡同環境, 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

整治提升東城區北新橋三條、西城區溫家街等102條街巷胡同環境,累計整飾建築物外立面27.6萬平方米,整修破損路面18.8萬平方米,清理垃圾渣土及堆物堆料7.01萬噸,補建綠化植被4.4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設2.56萬平方米,拆除違規牌匾標識1951個,規範架空線51.5公里。

第11件:通過騰退建綠、拆違還綠等措施,新建10處休閒公園;在城市核心區、城市副中心等地建設增彩延綠科技示範區3處(10萬平方米),示範應用植物新品種30種;完成林木撫育70萬畝,建設森林多功能示範區10處。

新建東城區西革新裡、西城區蓮花池東路綠地、海澱區人大附小西側綠地等10 處休閒公園;建設西城區阜成路綠地、通州區運河2號碼頭綠地和懷柔區懷豐立交綠地增彩延綠科技示範區3處,總面積10.1萬平方米,示範區內推廣應用銀白槭、矮紫衫等優新植物品種50餘種;通過間株定株、補植補種、綜合撫育等措施,完成林木撫育70萬畝,建設平谷區大華山鎮小峪子村、延慶區永甯鎮營城村等森林多功能示範區10 處。

第12件:繼續打造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提升“規範化、連鎖化、品牌化”的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餐飲(早餐)、家政服務、美容美髮、洗染和末端配送等7項便民服務業網點1000個。

建成朝陽區姚家園社區、豐台區草橋欣園社區等11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新建和規範提升西城區國安社區百萬莊店、朝陽區京客隆東壩店等1210個便民服務業網點。

第13件:新建3000個公用充電樁,進一步滿足新能源汽車用戶充電需求。

全市建成281個公用充電站、3037個公用充電樁。其中,城市核心區建成307個公用充電樁,東城區東方廣場、西城區大柵欄北京坊等重點地區均有充電站建成運營。

第14件:建設200個“社區之家”示範點,鼓勵駐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參與社區建設,面向社區居民有序開放內部服務設施,共用公共服務資源。

建成東城區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平谷區委黨校等208個“社區之家”示範點,面向社區居民開放圖書館、食堂、體育場館等內部服務設施。

第15件:新增400個公共場所無線上網功能,並提供免費服務,使群眾享受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建成天壇公園、朝陽區國土分局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等651個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並提供免費服務。

第16件:在200個社區建立食品藥品監管聯絡站,使群眾就近獲取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及時反映相關問題;在500家學校、幼稚園、養老機構食堂和3000家餐飲服務單位推行“陽光餐飲”工程;在西城區、順義區積極試點推進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

建成東城區天壇街道東半壁社區、西城區德勝街道新明家園社區等239個食品藥品監管聯絡站,為每個聯絡站配備了食品安全快檢設備,同時方便群眾就近獲取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共計在21842家餐飲服務單位(871家學生食堂、649家托幼機構、189家養老機構食堂、53家中央廚房、119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19961家社會餐飲單位)實施“陽光餐飲”工程建設,完成年度任務的624%;西城區、順義區順利通過了“北京市食品安全示範區”考核評價。

第17件:持續推進“北京通”建設,新增多功能卡片500萬張以上;利用“北京通”手機APP,為市民提供電子證照和信用報告展示,並應用於政務服務中,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新增發放“北京通”多功能卡片964.5萬張;利用“北京通”手機APP,整合證卡資料,實現身份證、養老卡、居住證等11個電子證照的展示,並接入社保、公積金、小客車搖號查詢等35項服務,提高了市民辦事便利程度。

第18件:完成120座旅遊景點廁所改造,改善如廁條件。

通過內外部裝修、給排水改造、暖通改造等方式,完成恭王府、奧林匹克公園等旅遊景點的120座旅遊廁所改造。

第19件:在城鄉社區建設200個具有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功能的養老服務驛站,重點為失能、獨居、高齡居家老人提供服務,使老年人就近就便獲得養老服務。

建成東城區東花市南裡東區、海澱區學府樹等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30家,重點為失能、獨居、高齡居家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健康指導、精神慰藉等服務。

第20件:因地制宜建設群眾身邊的各類專項體育活動場地509片,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健身需求。

在東城、朝陽、海澱等13個區建成509片專項體育活動場地,其中籃球場55片、多功能球場31片、網球場12片、乒乓球長廊48片、門球場19片、棋苑344片,為市民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便利。

第21件:向群眾發放5000萬元惠民文化電子消費券,擴大行業覆蓋面,提供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文化消費需求。

持續向群眾提供文化消費優惠服務,多批次滾動發放共計5000萬元惠民文化電子消費券,涵蓋戲劇演出、圖書音像、文化體育等七大領域。

第22件:扶持獎勵70家以上特色實體書店,營造良好的閱讀空間和文化氛圍。

共扶持北京市外文書店、北京市雨絲書店等71家特色實體書店,發放獎勵資金1800萬元,用於設備更新、增加圖書品種、舉辦公益閱讀活動等。

第23件:在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通州區試點實施中醫藥治未病健康促進工程,遴選10萬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推廣中醫藥養生保健方法,提高群眾健康素養和健康水準。

實施區域聯動中醫藥治未病健康促進工程,由80家服務機構、150個服務團隊、2000余名中醫骨幹和健康管理專家在東城、海澱等7個區治未病服務點實施聯動服務,已遴選13萬余名慢性病患者參與中醫藥治未病工程。

第24件:繼續開展住宅老舊電梯風險預警監測,對3000台住宅老舊電梯進行風險評估,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進行掛賬督辦。

完成對東城區交東社區、西城區豐融園社區等3000台住宅老舊電梯的風險評估工作,市級主管部門已將評估結果通報各區政府及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政府已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電梯進行了掛賬督辦。

第25件:實施22個旅遊景區45處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為群眾提供安全的京郊旅遊休閒環境。

已完成懷柔區響水湖、密雲區黑龍潭等22個旅遊景區45處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

第26件:為城鄉社會救助家庭及低收入農戶家庭淘汰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灶具,安裝燃氣安全輔助設備和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裝置。

已為全市8.1萬餘戶城鄉社會救助家庭及低收入農戶家庭淘汰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灶具、安裝燃氣安全輔助設備和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裝置。

第27件:繼續提高城鄉低保等社會救助標準,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福利養老金。

將城鄉低保標準從家庭月人均800元調整為900元,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從家庭月人均1050元調整為1410元;調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於低保標準的1.5倍發放;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水準由每月3573元提高到3770元;將失業保險金標準每檔上調80元;將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由平均水準4099元提高到4387元,工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由平均水準1994元提高到2169元;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510元提高到560元,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由每人每月425元提高到475元。

第28件:加強精細化就業服務,幫扶10萬名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通過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安置企業分流職工就業等精細化就業服務,累計幫扶城鄉就業困難人員12.2萬人就業。

第29件:實施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重點為17400余名鄉村教師發放補助,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實施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重點為房山、懷柔等12個區的383所學校、17489名鄉村教師發放了崗位生活補助。

第30件:推進落實京津冀地區拖欠勞動者工資異地投訴辦法,建立北京市聯動舉報投訴平臺,實現居住地投訴,工作地辦理,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北京市勞動保障監察接待跨區域投訴舉報案件管理辦法》(京人社監發〔2017〕157號)於2017年8月1日正式實施。利用勞動監察系統案件流轉資訊管理平臺,建立起全市跨區域投訴舉報聯動機制。

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

整治提升東城區北新橋三條、西城區溫家街等102條街巷胡同環境,累計整飾建築物外立面27.6萬平方米,整修破損路面18.8萬平方米,清理垃圾渣土及堆物堆料7.01萬噸,補建綠化植被4.4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設2.56萬平方米,拆除違規牌匾標識1951個,規範架空線51.5公里。

第11件:通過騰退建綠、拆違還綠等措施,新建10處休閒公園;在城市核心區、城市副中心等地建設增彩延綠科技示範區3處(10萬平方米),示範應用植物新品種30種;完成林木撫育70萬畝,建設森林多功能示範區10處。

新建東城區西革新裡、西城區蓮花池東路綠地、海澱區人大附小西側綠地等10 處休閒公園;建設西城區阜成路綠地、通州區運河2號碼頭綠地和懷柔區懷豐立交綠地增彩延綠科技示範區3處,總面積10.1萬平方米,示範區內推廣應用銀白槭、矮紫衫等優新植物品種50餘種;通過間株定株、補植補種、綜合撫育等措施,完成林木撫育70萬畝,建設平谷區大華山鎮小峪子村、延慶區永甯鎮營城村等森林多功能示範區10 處。

第12件:繼續打造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提升“規範化、連鎖化、品牌化”的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餐飲(早餐)、家政服務、美容美髮、洗染和末端配送等7項便民服務業網點1000個。

建成朝陽區姚家園社區、豐台區草橋欣園社區等11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新建和規範提升西城區國安社區百萬莊店、朝陽區京客隆東壩店等1210個便民服務業網點。

第13件:新建3000個公用充電樁,進一步滿足新能源汽車用戶充電需求。

全市建成281個公用充電站、3037個公用充電樁。其中,城市核心區建成307個公用充電樁,東城區東方廣場、西城區大柵欄北京坊等重點地區均有充電站建成運營。

第14件:建設200個“社區之家”示範點,鼓勵駐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參與社區建設,面向社區居民有序開放內部服務設施,共用公共服務資源。

建成東城區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平谷區委黨校等208個“社區之家”示範點,面向社區居民開放圖書館、食堂、體育場館等內部服務設施。

第15件:新增400個公共場所無線上網功能,並提供免費服務,使群眾享受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建成天壇公園、朝陽區國土分局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等651個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並提供免費服務。

第16件:在200個社區建立食品藥品監管聯絡站,使群眾就近獲取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及時反映相關問題;在500家學校、幼稚園、養老機構食堂和3000家餐飲服務單位推行“陽光餐飲”工程;在西城區、順義區積極試點推進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

建成東城區天壇街道東半壁社區、西城區德勝街道新明家園社區等239個食品藥品監管聯絡站,為每個聯絡站配備了食品安全快檢設備,同時方便群眾就近獲取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共計在21842家餐飲服務單位(871家學生食堂、649家托幼機構、189家養老機構食堂、53家中央廚房、119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19961家社會餐飲單位)實施“陽光餐飲”工程建設,完成年度任務的624%;西城區、順義區順利通過了“北京市食品安全示範區”考核評價。

第17件:持續推進“北京通”建設,新增多功能卡片500萬張以上;利用“北京通”手機APP,為市民提供電子證照和信用報告展示,並應用於政務服務中,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新增發放“北京通”多功能卡片964.5萬張;利用“北京通”手機APP,整合證卡資料,實現身份證、養老卡、居住證等11個電子證照的展示,並接入社保、公積金、小客車搖號查詢等35項服務,提高了市民辦事便利程度。

第18件:完成120座旅遊景點廁所改造,改善如廁條件。

通過內外部裝修、給排水改造、暖通改造等方式,完成恭王府、奧林匹克公園等旅遊景點的120座旅遊廁所改造。

第19件:在城鄉社區建設200個具有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功能的養老服務驛站,重點為失能、獨居、高齡居家老人提供服務,使老年人就近就便獲得養老服務。

建成東城區東花市南裡東區、海澱區學府樹等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30家,重點為失能、獨居、高齡居家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健康指導、精神慰藉等服務。

第20件:因地制宜建設群眾身邊的各類專項體育活動場地509片,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健身需求。

在東城、朝陽、海澱等13個區建成509片專項體育活動場地,其中籃球場55片、多功能球場31片、網球場12片、乒乓球長廊48片、門球場19片、棋苑344片,為市民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便利。

第21件:向群眾發放5000萬元惠民文化電子消費券,擴大行業覆蓋面,提供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文化消費需求。

持續向群眾提供文化消費優惠服務,多批次滾動發放共計5000萬元惠民文化電子消費券,涵蓋戲劇演出、圖書音像、文化體育等七大領域。

第22件:扶持獎勵70家以上特色實體書店,營造良好的閱讀空間和文化氛圍。

共扶持北京市外文書店、北京市雨絲書店等71家特色實體書店,發放獎勵資金1800萬元,用於設備更新、增加圖書品種、舉辦公益閱讀活動等。

第23件:在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通州區試點實施中醫藥治未病健康促進工程,遴選10萬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推廣中醫藥養生保健方法,提高群眾健康素養和健康水準。

實施區域聯動中醫藥治未病健康促進工程,由80家服務機構、150個服務團隊、2000余名中醫骨幹和健康管理專家在東城、海澱等7個區治未病服務點實施聯動服務,已遴選13萬余名慢性病患者參與中醫藥治未病工程。

第24件:繼續開展住宅老舊電梯風險預警監測,對3000台住宅老舊電梯進行風險評估,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進行掛賬督辦。

完成對東城區交東社區、西城區豐融園社區等3000台住宅老舊電梯的風險評估工作,市級主管部門已將評估結果通報各區政府及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政府已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電梯進行了掛賬督辦。

第25件:實施22個旅遊景區45處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為群眾提供安全的京郊旅遊休閒環境。

已完成懷柔區響水湖、密雲區黑龍潭等22個旅遊景區45處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

第26件:為城鄉社會救助家庭及低收入農戶家庭淘汰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灶具,安裝燃氣安全輔助設備和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裝置。

已為全市8.1萬餘戶城鄉社會救助家庭及低收入農戶家庭淘汰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灶具、安裝燃氣安全輔助設備和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裝置。

第27件:繼續提高城鄉低保等社會救助標準,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福利養老金。

將城鄉低保標準從家庭月人均800元調整為900元,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從家庭月人均1050元調整為1410元;調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於低保標準的1.5倍發放;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水準由每月3573元提高到3770元;將失業保險金標準每檔上調80元;將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由平均水準4099元提高到4387元,工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由平均水準1994元提高到2169元;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510元提高到560元,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由每人每月425元提高到475元。

第28件:加強精細化就業服務,幫扶10萬名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通過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安置企業分流職工就業等精細化就業服務,累計幫扶城鄉就業困難人員12.2萬人就業。

第29件:實施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重點為17400余名鄉村教師發放補助,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實施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重點為房山、懷柔等12個區的383所學校、17489名鄉村教師發放了崗位生活補助。

第30件:推進落實京津冀地區拖欠勞動者工資異地投訴辦法,建立北京市聯動舉報投訴平臺,實現居住地投訴,工作地辦理,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北京市勞動保障監察接待跨區域投訴舉報案件管理辦法》(京人社監發〔2017〕157號)於2017年8月1日正式實施。利用勞動監察系統案件流轉資訊管理平臺,建立起全市跨區域投訴舉報聯動機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